部编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
1
、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
何形
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
圆柱
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
对
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
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p>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
可千
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
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
大到汽车,
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
杂的,
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
基本形变化
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
形体切挖的练习。
(欣赏课本
图,讲解结构)
2
、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
师总结。<
/p>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
/p>
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3
、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5
、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
、拓展
纸
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
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
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
、点的集合
“点”
和
“线”
一样,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造型表现,
同时,
“点”
还具备“线”的表现略
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本课正是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
因为教材导语是:
“如果你仔细观察
,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
各样的点:豹皮上的斑点、花
园里的点点小花、夜空中的星星。从高楼往下看,大树是点,
车辆是点
,人物也是点。抬头
看,飞机、小鸟也都是点。用点可以创造
出丰富多彩的图画。
”
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
仅仅视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
欣赏,并配以“修拉是
19
世
纪末至
20
世纪初的法国点彩派画家
。
他把各种颜料挤在调色板
上,不经过调和,用小号油
画笔蘸取颜料,
直接在画布上用点排列作画,
画面由五颜六
色的点构成,
达到了他追求的‘最
和谐、最明亮、最多彩的艺术效果’
”的文字介绍。紧接着呈
现的是“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
状的点”
的示意图,
配以金钱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
以
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
p>
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
元表现
特色。
翻页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击”和示
作品及
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
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容,
以及表现形式
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
“学习要求”
清晰地点出了
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以点为主线,
通过欣赏法国新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修拉的点彩画
名作《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
及西涅克的《纳蒂布港》
,对比现实主义画家米
勒的作品《牧羊
女》
,揭示点彩派绘画技巧。
< br>
通过欣赏古希腊人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的建筑,
中国画中
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
还
概括表现各种形式的物象,
现代派画
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
一样的图画
,,
充分体验点的
有序和无序排列的美感,
明白点无处
不在。本课可采用“导入
激趣—解读概念—欣赏作品—
尝试创作—评价展示”来完成教学。
一、引导阶段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
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
岛的塞纳河之春》和西涅克的
《纳蒂布港》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牧羊女》
,
请同学
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
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
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
不经调
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
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与现实主
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
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
,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
秘,出示课题——《点的
集合》
。
二、发展阶段
1.
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纹点;
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
点;马
赛克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是点;花园里开放着
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
p>
中一闪一闪的星星也是点;
解放军身上的帽子、徽章、枪、衣
服是点,
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点;
楼房、汽车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辨,
学生可以得出:
点的形状
可以是各种样子的,
只要在相对
空间中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2.
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出示多种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学会用多种绘画形式来
创作丰富
多彩的点的集合作
品。
马赛克壁画用
小块不同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
电脑绘画,
将
点整齐排列,用黑白画的形
式表现图案(白点集合表现物体,黑点集合表现背景)
。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万变,还概括地表现了各种物象。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
凡·
高的《星月夜》用点进行方向组
合,形成线化感觉,增加
流动效果。
米罗的《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则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
有趣的画面效果。
欣赏学生作品。
3.
图乐共赏,学生创作。
这里提出作业要求:用点的集合创作一作品。
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
合适的材料创作,
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
(
1
)用点画方法进行创作或临摹。
(
2
)注意整体效
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对于率先出色完
成绘画创作的同学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的
手段,
再通过奖励机制请这位
同学巡视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师生互评,
最后同组学生互评。将
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四、
1.
能否理解点的概念。
2.
能否掌握“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及代表人物。
3.
能否运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表现作品。
4.
能否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 br>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
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
法。
3
、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让学生了解凡是客观世界的景物都是有透视现象的
2
、让学生了解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3
、让学生用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副《远去的路》
过程与方法:
1
、出示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透视现象。
2
、让学生看图片尝试画出简单的透视图片。
< br>3
、教师小结定义什么是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教师示画透视图。
< br>
4
、注意透视现象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远去的路》
p>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
、培养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 br>、重点:认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
2
、难点: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各种近大远小的图片资料
2
.学具:旧画报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观察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师:你能用间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
、讨论
(
1
)在纸上表现的事物
(
2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近大远小)
教学说明:让学生自己感受透视的微妙,使他们更有兴趣了解
和掌握透视。
3
、揭示课题:
《远去的路》
二、新授
1
、讨论学生简易画,从中发现问题
讨论:在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以外还有哪些透视现象?
近高远底近宽远窄近长远短等
教学说明:这部分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提问:什么是透视?
在生活中我们发
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
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
就是透视。
1
、出示图片:站的高的地方看远去的路站在左边看远去的路站
在右面看远去
的路小组
讨论说说这些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
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中的透
视
2
、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
1
)
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
2
)
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
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
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当两
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
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
线
教学说明:用这样的比喻通俗易懂
让学生对这些名词的概念联
系到实际生活中。
(
3
)
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5
、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
1
)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
2
)教师小结:
A
作视平线和消失线
B
定山脚线和远山
C
贴
正视的房子
D
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
的地方要鲜
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
/p>
(
3
)作业要求:同桌合作一个画透视图
另外一个负责剪贴
(
4
)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
合作利用废旧的彩色画报根
据前面老师所讲的透视方法来
p>
完成一幅剪贴的有透视关系的风景画使学生对透视的印象更加
深刻。
三、评价
1
、布置主题:奇妙的视觉。
2
、展示学生作品。
3
、点评: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4
、教师小结。
4
、线与造型
生活中并不存在绘画中的“线”
,是创作者根据观察和感受,为
了更好地进行表现而“提炼”
出来的。从一年级起,每个学
年的《美术》教材中都至少会有
一课涉及到线与造型。但是基
本都是以感受线条,
体会线条造型为
主。本课在全套教材中第
一次将线条表现与造型联系在
一起。开始呈现的生活中的“线”
,其目的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
从生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线”
的能力。所以在导入课文中这样说:
“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
你会发现许多不同类型的线:
架在空中的电线,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还有大自然中的山川河
流、树木
花草等等。艺术家用
线创作出众多丰富的艺术作品。
”首先是“观察”
,然后是“发
现”
,最后是“创作”
。观察和
发现线并不是目的,
其目的是完成自
己的创作。接下来选登四
幅中外艺术作品就是为了让同
学们直接欣赏并帮助分析“线”的造型能力。
“线可以用来确定
物象的形状轮廓,表现明暗
结构、质感肌理
等,对线的研究是绘画学习中的重要容。
”翻页
后,就可以看到
和“学习
提示”
紧密结合的多种线条的表现形式,
既有线条本身的多
种变化,
也有线条的多种组合效
果。配合“学
习要求”则是人物头像的线描画绘画方法。之所
以选择人物头像,是因为这是
上课时最容易观察到的表现对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以自己的
观察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线”
完成作品。
为了强调
“线”
,
在
“学习要求”
中特别强调要
“着
重表现人物的头发”
。
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
用
与作用。运用直线、曲线、
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
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
线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
学生充分认识和体
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
中的作用,
丰富视觉和审美经
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
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
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
为了能顺
利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建议
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
< br>,引导学生认识自
然界中线的种类,比如线有粗
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
< br>,使学生在欣赏、
观察中,充分认识到线在美术
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
本的美术
素养。
(三)运用示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
胆
表现。
一、导入阶段
1.
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
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
是
最活跃、最富于变化最有个
性的表现元素。
3.
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
起来研究一下“
线与造型”
。
(教师出示课题——《线与造型》
)
二、讲解演示阶段
1.
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
片。
2.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
组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曲线粗线细线
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
4.
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
教师小结:
28
教师教学用书美术六年级上册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
(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
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
象地表现画面。
(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
有
线条,最明显的就要
属头发啦。
6.
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
种
什么样的感觉?鬈发又有什
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
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
的线
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
书绘画步骤。
8.
学生看教材第
11
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
,拓展学
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
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
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
(学
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
的同
学,画时重点表现
人物的头发。
)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
头发画
得
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评选
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
并且能用
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
我们可
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
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
更加丰富。
1.
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
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
来
表现人物的头发。
3.
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
图。
_
5
、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
,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
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
1
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
“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
片,
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
些透视方法的
。
”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
视(两点透视
)的理解。引
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
2
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
“这
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
在
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
照出来
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
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
景
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
师展示“
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
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
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
生的方法和步
骤,了解风景
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
景框进行取景
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 br>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
和“消失点”
p>
。欣赏一些风
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
2-4
课时)
1
、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
观察建筑物的
透视变化,
然后以小组的
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6
、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
、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
、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
、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
、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
材料。
3
、
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
。所选
择的剧目或故事,容和情节应
简单、易懂。
第
1-2
课时
一、引导阶段。
1
< br>、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
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
2
、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
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
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
p>
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
p>
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
3
、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
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
何制作。
(
1
)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
p>
2
)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p>
(
3
)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
、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
8
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
创作。
(提
示学生要根据故事
的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
、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
、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 br>
第
3
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
8
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
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
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 br>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
的皮影,在课余,同
小伙伴一
起演一演。
7
、漂浮的画
教材分析:
以简单有趣的方法创作出符合自己感受的作品,
这是第三、第
四学段特别需要掌握的。本课
从漂亮神奇的石头纹理导入,
在感受抽象美的同时,
借助油
水不溶的的原理,
给同学们带来
一种创造抽象美效果的有趣方法。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流色转印的常用方法
,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
印出不同肌理效果的画面。
通过自学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
掌
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
联想再创作,
提高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力。
制作过程中
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
好习惯。
<
/p>
教学重点: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
习。
教学难点:
根据制作过程中油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
理效果,
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
想。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装有清
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
水粉颜色、水彩纸等。
学生: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水彩纸、生宣纸等)
、装着
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利用本节课方法制作的作品)
欣赏作品:
说一说,
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
?给你什么
感受?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画
出来的?
导入并板书课题:漂浮的画。
二、发展阶段
⒈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对照课本中的技法点击学习流色转印的方法。
讲解制作要点:
⑴将汽油滴入油漆中几滴,
轻轻搅拌。⑵搅
拌好后,
滴入几滴油漆在水盆里,
用小棍轻拌
。⑶把铅画纸覆盖在水面上,轻轻掀起,图案就吸
附在纸上。⑷晾干后压平,也
可以用来剪图形。
⒉尝试制作:
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
随后滴入几滴
油漆,
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
的变化。
小结:
⑴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
有的一下子沉
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⑵
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⒊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⒋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根据学生的
制作,教师示流色转印的技法:在清水中放入油漆
(水面要浅)
--------
快速搅
拌
--------
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
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
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⒈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⒉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
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
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
8
、山山水水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
着重把
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
作品时,
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
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
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
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
引导学
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
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
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
、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
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
和完善的。
2
、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
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
祖
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p>
3
、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
p>
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
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
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
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
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
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
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
< br>
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
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
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
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
我想先了解一
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
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
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
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
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
p>
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
p>
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
上,
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
一幅画。很
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
的一幅长卷,
被称为画中“兰
亭序”的《富春山居
图》
。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
部分。看完后,请参
与论坛
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
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
(提示学生
去了解画家
宗炳)当然在这
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
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
发展了,
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
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
这课
的学习,
先阅读一下——山水
画简史,然后根
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
意先看每页面上的学习目标,
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
讨论一: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
2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
论。
3
、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
,你喜欢哪一
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
< br>水看《千里江山图》
、
《早春图》等)
< br>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
4
、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
是黑白的?
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
,尤
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
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课堂小结:
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
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
说
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
<
/p>
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
生了
共鸣。反之,就不喜欢。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
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
化遗产,
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
它们。
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
但大家发
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
剩下的
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
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
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
讨论题:
1
、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
2
、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
何看待?
9
、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传统戏剧中人
物的造型特征和戏剧人物
的整体服饰特点,
用彩墨方法
临摹戏剧人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
过欣赏和表现戏剧人物的造型,感受水墨表现
的情趣,
讨论、尝试彩墨戏剧
人物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传统戏剧
人物造型的多样性和独有
的特色。在体验中,
回味笔墨
的丰富变化,激发对传统艺术的表现热情。
教学重点:彩墨戏剧人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运用墨线和墨色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戏剧人物造型。
教学准备:
学具:墨汁、国画颜料、毛笔、调色盘、宣纸等
教具:课件、大师作品图例、彩墨画工具、学生优秀作业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用彩墨方法临摹戏剧人物造型。
拓展层面:注意人物动态特征,以及墨与色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两分钟预备铃:欣赏戏曲选
段。
(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一、情景与导入
1
、戏剧表演导入。
教师:欣赏了刚才那段戏剧音乐,你能不能学一学,上来表演
一个戏剧人物造型
?
二、欣赏与归纳
1
、欣赏京剧中的四大行当。
2
、他们的人物造型是怎样的?
3
、欣赏各种表现形式的戏剧人物。
4
、欣赏一作品,这个是什么表现形式?
(彩墨画)
5
、揭示课题:彩墨戏剧人物
6
、欣赏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作品。
教师简单介绍关良及其作品特点:
中
国传统戏剧的舞台美术是以人物造型为主的,包括人物服饰、
化妆、脸谱、道具等都是整
体设计的。关良先生运用娴熟的水墨画技巧,
以简洁笔法夸人
物造型特点,
浓淡墨勾勒渲
染出气氛。画家更注重
戏剧情节和人物神情的表现,人物的眼
神与表情动作互相呼应。
7
、学习教材上临摹彩墨戏剧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8
、教师示,绘画步骤。
①用墨线起稿。在宣纸上绘画人物动态轮廓,画面饱满。
(注意
墨线的粗细、浓淡变化,抓
住戏剧人
物的造型特征,服饰和动态特点等。
)
②用墨色渲染。注意用浓淡变化的墨色进行渲染,水分的把握。
③渲染色彩。注意色彩搭配,水分的把握,墨与色的结合效果。
④完成作品。
教师:表现旦角等人物
的时候,线条要流畅,表现女性人物柔
美的性格特征。
三、创作与辅导:
1
、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