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
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
研活
动的开展。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
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希望
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
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
习过程中要初步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
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
节课时,通过
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
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
减法以及小数的
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
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
,所以掌握这
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
< br>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
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p>
1
、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
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
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
、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
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
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
道理和计算法
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
生的年龄特点以
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性和主动性。
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
进行分析
和解决,
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
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
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
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
较方法的正确与否,
简单与否。
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
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
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
-
讨论
-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
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活动,
学会自学探究,
并提供动口,
动
手、
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
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
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
班内几位同学
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
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知识掌握程
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
一
p>
)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更好地激发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
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
导入,
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
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
的桥梁。
(
二
)
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
逻辑性很强,不
能有半点的
`
跨越与漏
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
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
让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
法的意义和
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
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
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
一种是把
2.58
元和
3.15
元化成“分”
为单位或“元、角、
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
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
点对齐”的道
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
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
样摆?得出小数
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
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
突破难点,明确计
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
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
同,小数加
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
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
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
规律、解决问题,
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
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
有
0
的情况,使
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
三
)
p>
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
形成技
能、
发展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
学生对法则
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