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策略.docx
-
——读史使人明智
,
读诗使人灵秀
张永琴
湟中县拦隆口镇西拉科学校
1941
年,叶老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
< br>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建议“培养学生
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
书,读
整本的书。”可见对读整本书的思想已经被重视。从叶老的这句话可
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
具体而言,读整本书
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
读习惯,接触到大量的作品,丰富语言材
料,承载语言本身的美。因此我认为从以下三方
面进行阅读指导:
一、整本书的选择
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
生
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
东西合璧
、
古今结合的原则。
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
但是最主要
的标准是孩子
是否喜欢。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
生。
选
择整本书,是师生必然经历的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一般的选本,作者不
同,形式有变化,
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
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
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
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
如果学生阅读
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
可以根据学生兴趣、
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选择。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
“课外书屋” 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
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
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
科书五年级下册的
“作家笔下的人”
单元时,可以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
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
伸阅读。也可以选取《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
旅》《彼得·潘》中任
何一本,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
读。
二、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
论。”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
指导。
对此,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
不但能深化学生
对书籍的理解,
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
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
应该
从情节入手,
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
论交流的时候,
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
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
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
书的理解。
1
、按照读物特点提前指导阅读方法。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
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
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
学生通过读图,
能
< br>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如,
《你看起来好像很
好吃》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
下来,让学生想
象和思考。童话集
编选了同一作者不同的童话。有重点地选取经典的部分,如,《丑
小鸭》等进行讨论,<
/p>
要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
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把学生拉
回现实的场景。
设计讨论话题,
也要让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角度。
讨论充分后
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童诗以儿童的语气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
知道诗的类型不
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带来的快乐。
读懂诗的意思;想象诗的
画面;领悟诗的情趣;
欣赏诗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学生往往读上几
遍就可以背诵,
老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指导。
小说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
可以
p>
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幽默小说关注“语言”,动
物小说关注“情节”和“形象”,科幻小说关注
“想象”。因为小说有完整的情节、
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比较容易,既可以讨
论人物的性格,又可以
讨论语言特色。
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
没有体验的细节,
有兴
趣继续读下去。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是交流的重点。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版本所以还要进行版本指导与序目指导。
<
/p>
使学生“将来读书
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
用无穷的。”版本指导,有利
于学生选择书籍,
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
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
实现
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
有提要的性质
。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
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
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
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
在一起,能
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有利于了解梗
概,如果是自序的话,
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
如果是他人
作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
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
同时也有利
于阅读时注意
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p>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
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
还要
领会
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
/p>
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那么
最要紧的是在阅
读中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
现它
的特性。唯有这样阅读,
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
没有一点含胡。
也唯有这样阅读,<
/p>
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
下笔不至有误失。
在叶老看来,
所谓的阅读方法
并不是真正的方法。真正的阅读方
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
摩、体会的过程。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
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
才是方法。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
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
读有帮助。
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
着力
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
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
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
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2
、按照本身的规律去指导阅读方法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
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
等到读到
某个阶段的时候
进行一次讨论交流,
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
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
让学
生有更深的感悟,
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
阶段汇报以后,
学生根据获得的
经验再读。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
在
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可
并不是说
‘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指导’得在讨论里。”
p>
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
读收获。
“成本
的书分量多,不便在
教室里精细讨论,
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
自己去读。略
读的‘略’
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略一点的意思,
并不是说马马虎
虎地读。”
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开展整本书阅读,
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
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
这样才能
p>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
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
< br>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
读书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
又从整本书结束,
保证书的内容在学
生头脑中有一个
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
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教
给学生读书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交流读书感受,
让学生的阅读成
为习
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
p>
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
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
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
行阅读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阅读交流以后,
学生能更细致
的重读,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
学生愿意带动身边的人阅读,
学生课下
自愿的交流讨论,
这样阅读指导的目的就达到了,
就把
阅读的空间从课堂延伸到家
庭和社会,使学生有更多的阅读知音,有利于他们持续阅读。
总之,好的阅读指导应该像优秀的
作品一样,把所有的“功利性目的”都隐
藏在丰富的阅读活动背后。阅读的主人是学生,
每次都要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