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

玛丽莲梦兔
673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04:0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顽石金刚)


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创新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 学校的教师为主体,


依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学生的需求、学校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而 开发的多样性的、


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在尊重、满足学校师生的差异性、独特 性方面具有特殊


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课程体系中,国家课程 任务重、压力


大,而校本课程相对比重小、地位弱,更关键是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还不够明 晰,致使校


本课程实践在学校处于一个“可有可无”



“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


“编一套书就是校


本 课程”



“绞尽脑汁、轰轰烈烈搞别人没有的东西,就是有特色 的校本课程”等,成了


一些学校建构校本课程的所谓“经验”


。 因而,必须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


题,深入反思我们的实践,进一步理解新课 程下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所秉持的理念,立足


校情,探索实践,使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高品 位、显特色。




我们的思考



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 施的思考,是把它放在了彰显学校文化内涵的视野去理


解。学校文化的重建是当前学校教 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开发


校本课程的过程既是挖掘和展现已有 学校文化的过程,


也是进一步改造并提升学校文化


的过程。我们 所期望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是充分


发挥了学校的人 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是能以课程的力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


展,促进学生个性 化更生动、主动地发展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价值在哪里?



造就人。 造就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公民!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决定着


我们的校本课程要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需求,提供优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给予学生

< br>多样性地选择机会,激发学生“乐学”



“笃行”



“新型公民”意味着我们的校本课程要



1


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融通中,培养学生世界的视野 、民族的根,凸显“品德”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灵 ,加强公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养


成良好的品格。因而,那种仅仅以教 科书的更迭,或是打造学校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


来衡量校本课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的 做法,不是我们所认同、追求的校本课程。归根


结底,我们的校本课程就是以学生为本, 立足学生的当下,着眼学生的未来,实现学生


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创新的亮点是什么?



与学习 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


与实施必须要 突破过去学科课程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凸显实践性、体验性、探


究性,让学生走 出校门,在真正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和教师共同创生课


程,实现课程向生 活的回归,进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终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 生活、


兴趣、


个性差异,


要深入研究学 生的心智规律、


学习品质,


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 p>


“教学相长”



“合作 分享”


,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


和实践操作的能力,这 才彰显了新课程的亮点,是新课程下的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什么?



课程资 源的优化。


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


我们注重从 学生的现状、


从师资的条件、从学校的特色、从社会的需要开发课程资源。其中,我们又 将关键放在


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上。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决定着课程资源的 选择、开


发和利用,而目前一些校本课程落实不够深入的原因,主要就是一些教师参与课 程开发


的意识模糊、知识储备不足、课程开发能力欠缺等,极大地制约了对课程资源的有 效合


理利用。我们抓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抓好教师的培训,更新教师的课程观念,增强教 师


参与课程开发的意识,转变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增强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一是


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文化气质,让教师了解儿童,走进儿童,并通过自己< /p>


的教学行动传递着自己的价值取向,使课程在学生的自我构建中,在丰富的精神家园里



2


展开。二是引导教师挖掘学校的特色 资源,共同开发出学校的特色课程。任何学校都处


在一定区域内,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 资源、当地人的思想观念、地方传统、文化氛围


等因素都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及其课程建设 。以教师课程团队的方式,从实际出发,集群


体之力,可以较好地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 ,开发出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色鲜明的校


本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三是彰 显教师的专长、特长,由他们个体来开发


课程资源,自主决定教材的功能、价值的实现程 度及教育教学的实践方式,以体现教师


个性的“教师构想的课程”


,来超越固定的教学计划的限制,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


育空间与实践情景。



校本课程实施的难点是什么?


< p>
校本课程的评价。评价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校本课程,更因为“校本”非

< br>“国家”


,非“必考”而大多忽略了“评价”


,缺失了“ 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在


于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确认课 程的开设价值,并根据形势预测学生发展和学校进步的


需求,推动校本课程深入持久地发 展。学校课程委员会不仅要定期对学校的整体课程框


架尤其是校本课程发展方向进行修订 ,还要对教师具体的校本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学


生的发展进步进行评价。尤其是要注重 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评价主体是互动化的,


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 长、社区辅导员、学校课程委员会等共同积极


参与的交互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 价结果;评价内容是多元化的,关注“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


, 也关注“品德修养”



“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 差异,


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


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悦纳自己,


拥有自信;


评价过 程是动态化的,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


评价和形 成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机会多,评价方式多,鼓励性评价多,充分促进学生在


原有水平上 的发展。我们的校本课程评价要成为学校管理层与教师、学生共建校本课程


的过程,成为 校本课程开发螺旋上升的过程,以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新陈代谢,达到课


程开发可持续发 展的目的。





3


我们的实践


在校本课程行进的八年间,我们循着“从活动趋向课程”



“由经典走向常态”的行


动策略,聚力于“校本化”


,一路摸索 ,一路累积,一路收获,一路慎思,让执行与理


念追逐、融合、共升,让理想照亮了现实 ,以“星星论语”为品牌的传承孔子文化校本


课程带动了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



一、文化诠释——基于课程的校本开发



夫子庙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


1907


年就 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学宫而建。


在百年的办学


实践中,一直坚守着 学校文化传统,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


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 ,形成了鲜明的“孔子文化”办学特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 我们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在提高国家课程实施水平的


同时,


学校恪遵


“传承孔子教育思想,


择善而从,

< br>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创新小学课程”


的理念,认真思考、探求,从“亲近与探索 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


三个纬度,构建以“亲仁、尚礼、志学、善艺 ”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框架,并命名为“星


星论语”校本课程。


《 论语》是反映孔子思想的经典。让小学生走近


《论语》


,走近孔 子,


这就是“星星论语”




我们对“星星论语”校本课程的价值有着明晰的体认: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


出发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以传承孔子教育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理想追

< br>求,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实践中充分地体验、感受、领悟,更多地去参与、探究、发现,

“以显其能”



“以修其身”


,涵 养至真、至美、至善的谦谦夫子气。



二、整体架构——基于课程的校本实施



校本规划既是课程建设的践行基点,也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校本规划的


重要策 略是“整体架构”


,综合实践。我校着力于从课程资源库、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把“星星论语”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一)建立课程资源库



历经几年的课 程推进,我校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文化资源库。




4


一是专家资源。在以


中华孔子学会 副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钱逊教授为代


表的


传统文化专 家和以


国家总督学顾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为代表的< /p>


教育科研


专家的合力下,夫小有了


课程咨 询委员会及课程促进委员会,


两支专家队伍引领着我们


的课程建 设





二是 经验资源。我校


90


年代初即在全国创响了“我能行俱乐部”这 一活动课程品


牌,兴趣为先,以学生直接经验并触及多领域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由学生自主选题、设


计,


自行组织、

< p>
参与的六大类


256


个俱乐部课程已日趋成熟、< /p>


完善,


对校本课程的建设、


实施奠定了行 动基础。




是基地资源。

< p>
我校坐落在曾承载着先贤智慧、孕育着江南才子,寄托着文人雅士


梦想的十 里秦淮,如今,


夫子庙大成殿、


江南贡院、王谢故居、太平天国 历史博物馆



一批传统文化基地已成为我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 要平台


,此外,夫子庙社区等相关单


位也与我们共建了课程的社 会支持系统。



四是


环境资源。我校以


“尚礼、近思”为特色的教育环境弥彰着丰厚的孔韵文化,


“爱 众亲仁”也亦成为夫小人努力践行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鲜活了


尽显学 校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更映射出课程校本化建设、实施的盎然生机。



五是文本资源。


藉由我校师生自主开发、


编制的校本 课程读本——


《星星论语》


低、


中、高 年级


3


个版本系列丛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生 动活泼地引导学


生“读论语,学做人”



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童心。



六是导师资源。我校通过 校园网络平台征寻了一批各行各业中优秀的家长、校友,


经过校本课程咨询委员会的资格 审查,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聘请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辅


导教师团队中成员,增强课程的专 业指导力量。



七是制度资源。


从课 程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到计划的撰写,从课程活动实施的过程


到成果累计、活动评价及反 思,从课程资料常规性检查到教研组定期活动开展,一系列


的校本课程管理规章制度保障 了课程管理到位,并以此为基点,做好课程实施的监控,


完善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估、奖励 机制,以追求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5


八是案例资源。在多年的实践中,老师们研制了许多“星星 论语”校本课程的实践


方案和成功辅导案例。这些案例不断丰富着,不断提升着“星星论 语”校本课程,使课


程永葆其青春活力。


课程资源管理库的建立,拓宽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使课程


资 源在不断地收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


程资 源共同体。



(二)架构课程整体性



依据丰富的课程资源,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我校在充分进行各方专家论证的基础


上,本着“择善而从”的理念,研究制定了学校层面的《夫子庙小学“星星论语”校本


课程纲要》


,以“星星论语课程”为主干,生发出若干微型课程,形成“ 星星论语课程


群”


。每一个星星论语微型课程都有系统的课程规 划,对课程时间、内容、实施、评价


有着清晰的要求。星星论语课程正式进入学校课程实 施的总体方案、学年方案和学期方


案。




“亲仁”主题课程:


亲近“仁者”, 培养“仁人”,


“爱众亲仁”


、其微型课程有:


亲父母的“孝敬长辈”课程;亲教师的“击掌敬师”课程;亲友人的“手拉手”课程;

< br>亲圣贤的“走近名人”课程;亲社会的“爱心大义卖”课程等。



“尚礼”主题课程:


着力于文明礼仪规范的养成,践行“孝、恭、敬、宽、和、


信、敏、惠”等传统美德,其微型课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传统礼仪课程,如一年级新< /p>


生的“开笔礼”


,三年级学生的“成童礼”


、六年级毕业生的“状元礼”等;一类是日常


行为规范课程,如“文明小天使”等;一 类是礼仪实践课程,如“秦淮小导游”课程等。



“志学”主题 课程:


注重学生良好学习心态的培养,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 之,


明辨之,


笃行之”



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其微型课程有:


以学生自主开 发为内容的


“小


小孔子研究院”课程;体现教师个性特长的创想 课程——“乐学坊”课程;注重家长、


社区参与的“我们零距离”课程。



“善艺”主题课程:


以全面发展素质为宗旨,以注重 体验为核心,其微型课程有:



6


彰 显探究、实践与创新特质的“我能行俱乐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享受人类优秀文


化艺 术遗产的“民间小艺人”


课程;张扬学生个性、锻炼学生特长的


“星星乐”课程等。



“星星论语课程群”涉及了儿童的全部生 活,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晨会、队会、


班级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节假日、放学课余时 间;教室、操场、家庭、社区、各个活


动基地,它呈现的是一种通透的、多层次、多维度 的课程,同时融合了研究性学习、社


会实践、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多领域的学习 内容及学习方式。



(三)形成课程乐学场



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十五”


期 间,


我们研究了


“自


主探究性学习”< /p>



让学生乐于自主探究,


善于自主探究。


“十一五”


期间,


我校致力于


“乐


学境界”的课堂智慧研究,并通过“课堂标点行动”


,这一激活学习方式变革的韬略来


点燃乐学激情,生发课程乐学场。

< p>


1



“快乐的小问号”



凸显“切问”


,不仅引导学生对学习 内容、对老师、对同学质疑,更重要的是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就“切身”有关 的问题发问,扎根问题意识。


“快乐的小问


号”


,使学生养成在发现问题时在“星星日记”



记录“? ”的习惯;在活动课上,主


动而兴奋地打出“?”的手势;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在与他 人合作的过程中,星星日


记上又会出现新的“?”的痕迹,属于自己的星星日记上布满了 每天看到的、想到的,


关涉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爱问”



“我想问”


、< /p>


“我善问”



“乐


在切问中”


,发展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打下了


基础。



2



“快乐的感叹号”



凸显“近思”与“ 笃行”


,引导学生从“近处”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去探寻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且努力践行所学,学有所用。


“快乐的感叹号”使夫小的校本课程课堂< /p>


具有鲜明的“慎思、明辨、体验、创造”的色彩,教师注重启迪学生寻找、选择研究问


题的方法,


“学习”贯穿课内、课外;连接书本、生活,激励学生主 动、快乐地将一个



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