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趣味走进数学课堂
-
让趣味走进数学课堂
——
一节公开课后的思考
陕西师大附
小
何军华
【案例背景】
临时
接到学校的通知,第二天上午,新加坡教育部官员和陕西师大的
几位数学专家等
16
人莅临我校进行教学观摩活动,我和其他三位老师要为他们
进行公开教学。我有些着急,如此短的时间,上什么内容好呢?
6
年级学生所有
的内容已经学习完毕,
复习也有
一段时间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上课不像以
前学习新知那样积极主动。
上什么内容让学生感到有趣,
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
极性呢?经过一番思考,脑海里浮现了一些内容。前不久在《中
小学数学》教学
杂志上看到一篇
《文学家与数学》
的文章,
深深吸引了我,
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p>
我想:把这些内容介绍给学生,他们一定会喜欢的。经过晚上的精心准备,我满
怀希望地走进了教室。
下面就其中的三个片断和大家分享:
【课堂回放】
数学的魅力
片断一:
师(饱满的情绪):同学们
,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今天,让我们一起感
受数学的魅力。首先,进入第一版块
,文学家与数学。其实,在很多的文学名著
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的数学问题,
我们平日没有认真关注罢了,
那么文学家和数学
有什
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显示:
文学家与数学
吴承恩
《西游记》
师:我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深受大家的喜爱,而《西游记》更是受小朋友的喜欢。
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的故事情
节中暗含了许多数字方程问题。下面,给大家
试举一例: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与
一妖魔相遇,那妖魔喝道:“我数百
年的修炼才有今天,
你小小
年纪算得了什么,
快与我闪开。
”这时孙悟空哈哈大
笑着说:“你连我孙子还够不上呢!”
师
(故弄玄虚的神情)
:
“同学们,
是什么让孙悟空如此自信,
请看这样一段话。
”<
/p>
(电脑显示):(此段话请班里的的相声大王韩益深讲给大家)
韩益深:“老孙年纪的
1/4
是在花果
山为王;后来又上天当了
290
天齐天大圣,
< br>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等于你在下界的
290
年;
因大闹天宫,
被压在五行山下度过
了我年纪的一半;然后护送师父去西天取经,至今又有
10
< br>年了。你算算我今有
多大岁数?”
(韩益深申请并茂地演说,更加深了题目对学生的吸引。)
师
: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那孙大圣到底有多大岁数呢?就请同学
们替孙大圣算
一算吧
!
学生答案如下:
方法一:解:设孙悟
空当时有
X
岁。
1/4 X+290+1/2 X+10=X
1/4
X=300
X=1200
答:孙悟空当时有
1200
岁。
方法二:(<
/p>
290+10
)÷(1
-1/4-1/2
)=1200(
岁
)
答:孙悟空当时
有
1200
岁。
师:现在请同学们推荐两位同学来讲一讲解题思路,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
1
:我根据题意,认为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
比较简便。首先,根据题意设孙悟
空当时有
X
< br>岁,联系孙悟空所说的话,列出方程:
1/4
X+290+1/2
X+10=X
,
解得:
X=1200
。怪不得孙悟空说妖怪连他的孙子还够不上
,这其中是由数学道理的。
生
2
p>
:根据孙悟空所说的话,把他当时的年龄看作单位“1”,花果山为王占了
< br>当时年龄的
1/4
,五行山下占了当时年龄的
1/2
,则还剩当时年龄的
1-1/4-1/2=
1/4
,而
1/4
对应的数量是上天的
290
天(相当于人间的
290
年)和
护送师父去西天取经的
10
年,
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
求出孙悟空当时的年
龄。
以前。
我读
《西游记》
时,
从没注意到,
就连孙悟空和妖怪的对话都有数
学学问,
真得很佩服吴承恩。
师:同
学们。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以前也没有关注过文学作品里的数学问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
,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
数学对于增加文学效果的作用,
以及学课
本身散发的神奇色彩和诱人魅力。
在你
以后的文学作品里,
也可以尝试,
让数学
为作品添光彩。
片断二:
师:小时候,大家都读过著名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这是本脍炙
人口科学童话,作者是道奇逊,他是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有趣
的是,
《爱丽丝漫游奇遇记》一书的主人公爱丽丝的原型就是道奇逊一个朋友的女儿,<
/p>
甚至名字都一样,
道奇逊经常爱丽丝玩一些好玩的数学游戏,
p>
同学们,
你们想玩
这样的数学有戏吗?(想
:学生兴奋地异口同声地回答。)
电脑显示:
文学家与数学
道奇逊
〈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数学教授〉《爱丽丝漫游奇遇记》
p>
师:游戏是这样的,我在纸上写一个数,让其中的一个同学藏起来。然后,由我
开始,
我和一位同学轮流在另一张纸上写数,
这些数
必须是不超过五位数的自然
书。
等写完第
5
个数后,
大家把这
5
个数加起来,
和一定是我开始让同学藏起来
的那个数
。
生:不可能,你又不知道我们要写什么数,怎么事先知道和
呢?(这时,心急的
学生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