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案设计
-
小学语文诗歌教案设计
【篇一:小学古诗教学设计】
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略)
课后思考:
1
.我能把这两首诗背下来,还能默写《望天门山》。
2
.我们来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象一下这些诗句描写的
画面。
(
1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
.选做题
我还知道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我要读给大家听。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学会
“
亦
”“
妆
”2
个生字,会写
“
断
”“
楚
”“
孤
”“
帆
”4
个生字。
2
.
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
.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
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
山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通读。
1
.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到祖
国各地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
这节课,我们先跟随诗人去欣赏两大景点。齐读课题,要
求读准确。
2
.
学生自由读古诗。
3
.
指名学生各读一首诗,帮助正音
。(
“
淡妆浓抹
”
的
“
妆
”
是翘舌
音,也是后鼻音,重点正音。)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
学习《望天门山》。
1
.
读题,结合课文注释说说
“
天门山
”
在什么地
方。
2
.
作者望天门山看到什么景色?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学生自由
读
这首古诗,结合课文中的注释,想想诗意,画出不懂的字词。
3
.
引导质疑,师生合作学习难懂的字词。
(
1
)
p>
“
开
”
是什么意思
?(
“
断开
”
的意思。天门山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长江把它从中间断开,分为东梁山和西梁山。)
p>
(
2
)
“
至此回
”
是什么意思?
让我
们一起去看看画面就明白了。(播放课件,学生观看课件。)
两山之间只有狭窄的通道,
汹涌的长江水流到这里就产生回旋,水
势更猛,非常壮观。(学生齐读:天门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
回。)
(
3
)
“
< br>相对出
”
的
“
< br>出
”
中什么意思?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才会
有
“
相对出
”
的感觉呢?
“<
/p>
出
”
就是出来的意思。诗的最后一行是<
/p>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诗人应
该是站在帆船上望天门山,船在前进才会感觉两岸青山相对出。
过渡:帆船随着激流快速前进,诗人望着前方
,迎面的天门山扑进
眼帘,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让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后面两句<
/p>
诗。(学生齐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
.
老师范读整首诗,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听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交流感受,如:站在帆船上,我感到心旷神怡,两岸的青山
仿佛
是热情的主人站在两旁迎接我。我感受长江特别有气势,越靠近天
< br>门山水流越急,帆船随着水流摇晃,发出哗哗的巨响。)
5
.
齐读整首诗。
6
.
出示课文插图,练习背诵整首诗。
(二)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
.
导入:汹涌的长江水渐渐远去,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涨
含情的西湖水。(课件
出示西湖全景,淡去,呈现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
,根
据课文下面的注释想一想诗的意思。
2
.
学生自由读古诗,领会诗意。
3
.
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
饮
”
是饮酒的意思,题目
的意思:诗人在西湖上饮酒,刚开始是晴
天,后来下起雨来了。
“
潋滟
”<
/p>
的意思是
“
波光闪动的样子
”
。西湖的水慢慢流动,在阳光的
照耀下,水面一闪
一闪的,很美。
诗中说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书
上解释
“
空蒙
”
是去雾迷茫的样子,再
看书上的插图,远处的青山、小桥,近处的亭台楼阁在雨雾的笼
罩
之下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蒙蒙胧胧的,很美。
阳光下的西湖很美,雨中的西湖也很美,难怪诗人会说:雨亦
奇,
雨中的西湖真是别有一番风韵呀。(播放西湖风光的课件,学生诵
< br>读第一、二行诗句。)
4
.
引导想象。
诗人坐在游船上,欣赏到晴日雨中西湖的不同风情,不禁联想到了
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
。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是很漂亮的,
而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美,
所以在诗人眼里,西湖
和西施一样美丽。诗人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
“
西子湖
”
就成了西湖
的别称。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吧。(学生
齐读整首诗。)
< br>
5
.
试着背诵。
三、回读全诗,比较异同。
1
.
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再读读,比
较异同,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
感受。
2
.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老师点拨
:第一首古诗描绘的是长江的
雄壮,第二首诗描写
的是西湖的柔美,两种景色美得各有特色。祖国的山河真是多姿多
彩!
p>
四、拓展总结,默写古诗。
1
.
拓展:江山如画,历代诗人为之
陶醉,并留下许多
z
经典之作,
像这样
的古诗,你
还知道哪些?像这样赞
美祖国美景的古诗还有许多,请同学们在课
后再去搜集背诵。
2
.
默写《望天门山》。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
理解古诗的含义。
2
.
有感情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古诗。
3
.
体会母爱的伟大,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诗境。
1
.
谈话
导入:哪位同学出过远门?离开家时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又对你说了些什么?
当时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自由说说
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
读插图,引入诗题。
认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说说这幅图画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指名学
生说,老师
补充:儿子即将远行,母亲深夜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
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牵挂都一针
一线地缝在儿子的衣服上了
??
<
/p>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效的名作《游子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质疑,解题。
1
.
读读
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如:什么叫
“
游子
< br>”
?
“
吟
”
是什
么意思?)
2
.
出示注解,解释诗题。
吟:①吟咏;②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用的是第二种含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3
.
介绍诗人和写诗背景。
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
依为命。
他从小刻苦攻读,可是多次考试落榜,直到四十多岁才中
进士。这首诗就是孟郊中进士后
,为感谢母恩写下的。
三、初读,感知诗意。
1
.
认真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思考: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还
有哪些意思不明白
的?(学生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
2
.
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3
.
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
/p>
“
意恐
”——
心
里担心、害怕;
“
寸草心
”——
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
三春晖
”
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4
.
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前
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慈母手
中母,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请一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5
.
诗中
哪一句诗,写出了游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报
得三春晖。)
原意:那些绿茵茵的小草,怎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
比喻意:母亲对儿女的恩情,我们微小的心意怎能报答呢?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
.
认真
读古诗,再看看这幅图画,发挥想象,描绘出游子离家前
那个夜晚的情景。(明
天,游子就要离家远行,在小油灯下
??
)
2
.
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
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
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母亲把自己对儿女的关怀全部融
入到
一针一线之中,希望孩子在外平安无事,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母亲
< br>缝制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颗牵挂孩子的爱心
??
)
3
.
如果你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孩子,在睡眠中偶然看到此情此景,
你会怎样想?(这
首古诗由于有着
生动的写实描写,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展开想
象,入情入境地描述诗的情景,拉近了
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加
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反复吟诵,体会诗情。
1
.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
(
1
)指导
朗诵的节奏。
慈母
/
手中线,游子
/
身上衣。临
行
/
密密缝,意恐
/
< br>迟迟归。谁言寸
/
草
心,报得<
/p>
/
三春晖。
(
2
)指导朗读的感情。(语调缓慢,
满怀深情,读出对母亲的感激
之情。)
(
3
)学生
个别朗读,师生评议。
(
4
)播放优美的音乐,老师动情地范读。
(
5
)配乐
集体朗诵。
(
6
)集体背诵古诗。
六、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
p>
.补充一组描写母爱的诗歌让学生阅读,如冰心的《纸船》等。
2
.说说母亲对自己关怀的一件小事,体会母爱的神圣无私。
七、作业。
1
.回家把这首诗背诵给妈妈听。
2
.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
< br>“
母爱无价
”
的诗歌朗诵活
p>
动。
3
.为妈妈做一件让她开心的事。
【篇二:古诗《春晓》教案】
4.
春晓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
谈话
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小朋友们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
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
万物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