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绝世美人儿
770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05: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蓬莱瑶台)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大纲



一、


绪论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小学语 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


任务



(识记)< /p>



1


探索教学规律



2


发挥指导作用



3


推动改革发展



4


提高教学能力教育质量。



2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 举例说明如何应用



(应用层次,


重点 )



a



调查 法


:就是有目的、


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现实或历史情况 的材料,


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形式有问卷法(开放式封闭式)访谈




b



观察法


:指在被研究对象处于自然情况下,研究者有意识、有目的地 对他进


行仔细查看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抽样、追踪、综合 观察法)



c



实验法


:指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研究假说,主动操作研究变量并对非研究变量

< p>
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结果并检验研究假说的一种研究活动。


( 定课


题、选对象、定计划、施研究、理实验、写报告)



d



经验总结法


:就 是把对个别事物特征的认识概括为它所属的同类事物的认识


的一种方法。



e



个案研究法:


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社会机构或团体以及某种情景的发


展过程为对 象,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f



内容分析法:


是对确切的资料内 容进行客观、


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


(量

< br>化、单个)



g



行动研究法



就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


为提高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


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 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计划、实施、观


察、反思)

< p>


3


、结合实际分析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



(理解层次,次重点)

< p>


A


有利于提高师范生专业素质



B


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C


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小学语 文课程的性质



(识记)




工具性(思维、交际)




人文性(熏陶感染)




综合性(教学目标多元,功能多重,内容广泛,原则复杂,方法多样,程序多层


次)



2



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



(识记)



A


社会发展制约性


< br>B


教育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目标)< /p>


C


课程性质


(


各 因素中决定性作用


)


3


< p>
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识记,次重点)




素质


是指以个人先天禀赋为基础,< /p>


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而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结构和能量。



素质教育则是 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



1


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



A


品德素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品德:就是一定社会道德和规范意识在个


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是一个人在道德活动中形成的,


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


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系统。



B


智能素质(文化基础知识、基本能 力)


“耿二(语言—智力)吴三(内容


-


操作


-


产品)林四五(听说读写)




C


审美素质(审美观、感受鉴赏创造 美能力)



D


心理素质(志趣意志品质)



4


、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 行素质教育



(应用层次,重点)


< /p>


A


转变旧观念强化素质教育意识(三个转变



两个观念:人才观质量观)



B< /p>


拓宽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材料大、环境大、设置大、方式大、评价大、结


果大)



C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D


围绕课标优化学法指导(训练序列及内容同步,开展活动)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课程标 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


(理解层次,次重点)




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 式规定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大纲规


定了教材、


教学和评价的最高要求对教材编写、


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直


接的、控制严格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 /p>


指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是教材编写 、



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规定的是某一方

< br>面或领域国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要求,


不设最高要求,


没 有上限规定,


只有底线


要求,对教材编写、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 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


材、教学、评价留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的空间 。



2


、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 /p>


,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


大纲?(


识记层次)



两个标准六部大纲:



1952



《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


(爱国主义、听 说读写要求高、识字量要求不


明)




195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说明语文科性质、德育要求、重视识字教学——


新中国第一部完整 规范大纲)



1963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工具性、重读写重双基、第一次写入


汉语拼音是辅助识字工具)



1978



《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 /p>


1986



《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首次比较完整表达语文教学目的、减少识


字降低作文要求)< /p>



1992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着眼素质教育)


< /p>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 文教学大纲》



2001


< p>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性 质:工具性人文性。地


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



2001

< p>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


》简称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解层次,重点)




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


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目的与条件关系)



4



语文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


(四个特点)



(识记层次 )



A


整体性(九年一贯三维度)



B


阶段性(四个学段)



C


交融性(三维)



D


可创性



5


、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


(理解层次,次重 点)




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着眼,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后五条从语文能力着眼,


侧重知识与能力。

体现三性:


主体性、


时代性、


实践 性)



6



小 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



(一般了解层次)



A


教材应有开放性



B


应关注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反映科技成果增强与生活联系


C


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兴趣认知水平。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教学设计的含义



(识记层次)



教学设计


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运用系统观点和方 法,


遵循教学过程的


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


(总体规划)



教学过程

< p>
是在教师有目地有计划的指导下,


主动的学习发展,


使自身发展水平逐


步达到《课标》中明确的教学目标的运动过程(实际操作)



2



小学语文教学过 程的三大环节



(识记层次)




A


教学准备




B


教学实施




C


教学反思与调整


< br>反思


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在职 业中的行为依据由此所


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 /p>


3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 念



(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


走出封闭,走向开放(重在目标和内容开放)



B


搭建平台,主动发展



C


提供资源,生成构建



4


、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


(识记层次,次重点 )



说课


就是教师备课后以讲述的方式 向倾听对象就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述说自己的


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



三种类型:研讨性、示范性、评比性



说课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 br>


5


、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



(识记层次)



< br>教学原则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遵循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教学的依< /p>


据和准则。特征:


A


主观性和客观性


B


继承性与发展性


C


全面性与系统性


D



用性与有效性< /p>



6



小学语文 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理解层次,重点)




A


教学


内容


上体现知识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



B


教学


方式


上遵循主体性与对话性统 一的原则



C


教学

形式


上关注情境性与实践性统一的原则


(情境设置是指根据 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验,


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


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



3 < /p>


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情境中依据 教学内容向学


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D


教学

< p>
理念


上体现科学性与创造性统一的原则。



E


课程


建设


上坚持基 础性与延展性统一的原则。


(内容形式结果延展)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 /p>



(理解层次)




识字


教学的意义:


< br>A


识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


(刘勰《文心雕龙》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因句而 成章,积章而成篇”




B

< p>
识字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见形知音义,闻音知义形,想义知音形)



C


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字


教学的意义:



A


写字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手段。



B


写字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品格。



C


写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D


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 /p>


2



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



(理解层次)




识字


教学目标:


总目标:


培植情感,


学会拼音普通话,

养成习惯,


学会工具书。


会认


30 00



2500


第一学段:喜欢有愿 望,借拼音读汉字,音序部首查字典,会认


1600



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成习惯,用字典独立识字,会认


2500



2000


第三 学段:独立识字,会认


3000



25 00


目标特点:


A


阶段性连续性统一


B


三维一体目标体系


C


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D



基础可 持续



写字


教学目标:


总目标:致力于素养培植感情,具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认


3000


第一学段:培养愿望,掌握笔画偏旁,养成书写习惯,认


160 0



800


第二学段:有兴趣,规范 书写临正楷,认


2500



2000


第三学段:体会汉字美,软硬笔写楷书,认


3000

< p>


2500


3


、汉语拼 音教学的要求。


(识记层次)



读准< /p>


23


声母


24


韵 母及


16


整体认读音节并正确书写,会四声会两拼三拼法



4



汉语拼音教学 的方法



(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A


示范、观察模仿法,



BCD


演示比较图示法



E


夸张法



F


歌诀法



5



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



(理解层次,次重点)



< p>
“两山一所“集中识字流派(


1958


年辽宁黑山 祁建华)




A


形音义统一,形为主;



B


认读写结合,认为主;



C


字词句联系,字为主



D


记比说兼用,记为主。


< p>
分散识字流派(


1958


年南京斯霞)

< p>



A


“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生字新词融入语言环境




4


B


符合儿童认知及汉字规律



C


合理把握教学要求,引导掌握方法,利用语境



6


、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


(理解层次,次重点)



A

< br>注音识字(


1982


黑龙江)


: 一目双行听说读写同时起步



B


字族文 识字(


1960


四川鄢文俊)


:借语境 进行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



字理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双脑识字


< br>7



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



(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使三者建立联系。巩固识字最好方法是复现


A


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中心


( 笔画结构分析、形近字辨析、


利用构字规律编字


谜歌谣)



B


千方百计读准字音(同音字归类、多音字 按义定音、声旁助记)



C


理解字义才 能牢固识字(教具助,构字法,联系生活和上下文)



8


、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应用层次)



A


、激发兴趣



B


、教给方法



C


、培养习惯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谈谈你对


2001



7


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 的理


念的理解。



(理解层次,次重点)



2001


《语文课程标准》突破“听”


“说”分开表述传统明确提出“口语交 际”理


念: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 p>
应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和应对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 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



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层次)




口语交际教学的意 义



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语文能 力提高,


促使参与并热


爱生活增强自信。



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


:在语文学习整体系统中处于先导的奠 基地位,一种渗透、


相辅相成的地位。



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


:激发、导向、细化、规范作用



3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


(识记层次)




介绍独白交往类,



表演论辩想象类



4

< br>、


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


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 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


述。


(理解层次,重点)

< br>


情境性、




互动性、




生成性、




综合性、




生活化



5



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



(理解层次 )




在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中,


说的方面


包括外在的言语组织能力、


讲述能力 、


调控能


力、对场合利用能力还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 品质和语言品质;



听的方面


包括外在 显现的对言语的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理解能力、


反应能力还


包括内在支撑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语言品质。



6



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 向



(理解层次,次重点)




A


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B


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C


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D


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 p>


7



简述口语交际教学 的教学策略。



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5


A


全面观照,整体发展



B


双向互动,多元交织



C


创设情境,回归历练



口语交际教学课堂结构:焦点发散式、



多向聚焦式、



板块合成式、线型递进式



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基本途径:



口语交际课的训练、



语文课口语交际渗透、



日常生活口语交际实践中指导



第六章



阅读教学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 /p>


、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


(理解层次)




阅读教学的意义




A


、学习积累语言,形成良好语感



B


、训练阅读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C


、丰富文化知识,促进智力发展



D


、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品位



阅读教学的目标


包括三个维度,




核心是培养阅读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丰富积累,培养语感。



九年阅读总量


400


万字以上


2



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


(理解层次)




第一学段注重阅读兴趣培养感受阅读乐趣



第二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鼓励大量阅读



第三学段强化阅读兴趣重点在整篇课文学习



分阶段有层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3



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


(识记层次)




A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B


、精读课文,思考感悟




C


、熟读课文,总结巩固


< p>
课文教学体现“整体



部分



整体”的教学顺序,遵循“语言文字


思想内容



语言文字”的教学规律



4



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



(识记层次)



课文 教学的程序变式


是指改变教学课文的固定模式,


改变逐段讲读的 程式,


而是


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


不同 的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不同年龄心


理特点,设 计出不同的教学过程。



A


、直接切入式又称中心突破式




B


、举一反三式




C


、跳跃阅读式




D


、由果溯因式




E


、一篇带多篇式


< br>5



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理解层次,重点)




A


阅读心理过程的规律(感知、理解、反映、综合)




B


读思结合的规律



C


读写结合的规律





D


课内外 结合的规律(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


< br>


6



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识记层次)



< br>“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 /p>


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构成:




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