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秀教案
-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
由《观潮》《走月亮》
两篇精读课文和
《现代诗二首》
p>
《繁星》
两篇略读课文组成。
《观潮》
p>
描写了被人们称为
“天
下奇观”的浙江钱塘
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
< br>妈一起走月亮,
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现代诗二首》中,
《秋晚
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哥》全诗
写出了花牛的四种形态;《繁星》描写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
,
< br>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
长
,
她对星
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
然中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单元重点:
(
1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 br>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
想象,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
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学习《观潮》一文,要鼓励学生在
文中找出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
,
反这复朗读,
与画面相结合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
学习
《走月亮》
一文,
教
学中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边读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的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书,
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画面的境界,读出画面的情感;学习《现代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感
受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写景抒发淡淡的离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以及
“我”
由此产生的
种种感受。
(
2
)
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
写清楚推荐理由。
本单元安
排了习作
《推荐一个好地方》
,
让学生
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
人,要
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通过
交流,
感受身边的美景,
< br>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指导学生具体有
序地写出
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
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
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
景
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
写景
第
1
页
共
17
页
课文的学习,
进一步掌握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及写作方法,
p>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想象文
中描绘的情
景,感受大自然所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教法建议】
1.
< br>通过初读
-
研读
-
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之雄、之美。
2.
结合图片,
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p>
让学生在轻声读、
自由读的同时边读边想象。
3.
通过品读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
想象能力。
4.
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
教学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身边的美景。
结合课文提示
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5.
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
1.
观潮
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合计
<
/p>
1
观潮
(
精读课
文
)
【教学目标】
1.
认识“盐、屹”等
12
个生字,会写“潮、据”等
15
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
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
p>
正确读写“奇观、农历、据说、大堤、宽阔、笼罩、人山人海、闷雷、顿时、逐渐、
形成、犹如、齐头并进、飞奔、山崩地裂、余波、依旧”等词语,摘抄描写潮来之前、潮来
之时、潮来之后的优美句子。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
—<
/p>
4
自然段。
4
.
抓住重点词句,
感受潮来时的奇特景象,
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感情。
5.
学习作者有顺序,
p>
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素材的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潮来时奇特壮观的
景象,积累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2.
走月亮
3.
现代诗二首
4.
繁星
我们与环境
推荐一个好地方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内容
课时
2
2
1
1
1
1
2
10
第
2
页
共
17
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本课
12
个生字,会写
1
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
重点
)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观。
(
重点
)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
难点
)
【教具准备】
配套小学课件
(课文朗读音视频、笔顺动态演示、互动认字)
【教学过程】
内
容
<
/p>
配
套
课
件
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古诗导入《望江台》。
<
/p>
教师口述: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
阔天空浪
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
数丈触山回。
这些诗句都使我们对钱塘江大潮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
今天就让我们
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课题
:
1.
观潮。
指导“潮”书写。
读课题。)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请同学们看钱塘江
大潮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钱塘江大潮。
展示图片:
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
教师提示: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
涌潮,也叫“海宁潮”。
到过海边的
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
兵,退到
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二、背景介绍
(
1
)
(
2
)
(
3
)
第
3
页
共
17
页
1.
钱塘潮:
是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
8
(
4
)
p>
月
18
日在海宁
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
内窄,
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
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
2.
钱塘潮的形成:
(
5
)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
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
律的涨落,叫做潮汐。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
最大。
3.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
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
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
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
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p>
4.
学生观看《资料袋》,进一步了解钱塘潮的形成。
三、初读感知
1.
p>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 br>(
1
)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盐官镇、屹立、昂首东望、顿时、人声鼎沸、沸腾、横贯、浩浩荡荡、山崩
(
6-17
)
(
7
p>
)
(
8
)
地裂、
霎时、余波、观潮、据说、据说、大堤、宽阔、笼罩、闷雷滚动、逐渐、
(
9-15
)
形成、犹如
(重点指导生字:崩:在
本课读“
bēng
”,避免读成“
pē
ng
”,注意是后
鼻音的字;
堤:读“
d
ī”,不要读成“
t
í”
第
4
页
共
17
页
沸:读“
fè
i
”,不要读半边,读“
fó
”;
<
/p>
笼:在本课读“
l
ǒ
ng
”
,
不能读成“
l
ò
ng
”
阔:三拼音节的字,不要把中间的介母丢掉了;
<
/p>
浩:不要只读半边,读成“
gà
o
”;)
昂:“昂”和“昴”是形近字,不要
读成“
m
ǎ
o
”;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
2
)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①水天相接
奇观、
奇异、
少见而又壮观景象。
本课是指钱塘江大
潮是
世界上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贯
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
18
)
(
16
)
天下奇观
横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
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
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横卧
“崩”是倒
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
发生在强烈地震的时候,
< br>用来形容很响时,
便带有夸张的
意味。
< br>
山崩地裂
横着通
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
横着漫过整个江
面。
②浩浩荡荡
本课指远远看去
,
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
形容声势大,
(
17
)
来势猛。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若隐若现
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人声鼎沸
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
使人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
一会儿又看不清。
风号浪吼
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18
)
<
/p>
(
3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
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
1
)
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
文按照“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退之后”的时间顺
序记叙的,重点描写
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
气势。)
(
19
)
第
5
页
共
17
页
(
p>
2
)梳理课文思路
练
填空:
课文先写
(潮来之前)
;
再写
(潮来之时)
;
最后写
(潮头过后)
。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
3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建议
用配套课件的“笔顺
演
四、学习“会写字”
(
20
)
示”完成教学。
潮
据
堤
阔
笼
罩
盼
滚
顿
逐
渐
犹
崩
震
余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p>
2.
指导书写
(
1
)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p>
(“据
、堤、盼、滚、犹”都属于“左窄右宽”;“罩、崩、震、笼、余”
(
< br>21-35
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小下大;
“阔
、逐”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
要注意笔顺。“顿”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
称。“潮、渐”是左中右
结构的字,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
p>
(
2
)老师范写
,
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罩、震”和左右结构的字“滚”,
学生练写。
罩:上短下长,下边部分
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四字底要写的扁一些。
滚:右边部分笔画较多,左后一笔是捺,撇捺要舒展。
震:上扁下长,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左边的撇要长一些。
p>
练
学生练写
,
教师
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
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
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我们
真切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配套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
36
)
(
37
)
第
6
页
共
17
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 br>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3-4
自然段。
2.
带领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
p>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
3.
学习作者有顺序,
抓特点的观
察方法,
培养留心周围事物,
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重
点)
4.
体会观潮人的情绪随着大潮声和色的变化越发高涨,读了使人如临其境。(难点)
【教具准备】
配套小学课件资源(
)
【教学过程】
内
容
<
/p>
配
套
课
件页码<
/p>
一、课前导入
1.
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p>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通过上节课的学
< br>习,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美。
这节课我们要继
续朗读感悟,
进一步感
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 br>
【设计意图:
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
激发学生
学习课文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
p>
自由读文,思考: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全班交流。(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潮来之前
1.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课文一开头
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
学生齐读第
1
自然段,
找
出写作者感受的词(板书:天下奇观)
感悟“观”的不同含义。
钱塘江就在我们浙江省,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
总有很多人慕名来观潮。
钱
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
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
吗?
(
3
)
(
4
)
第
7
页
共
17
页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
生:“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
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千百年来,钱
塘江以其奇特卓绝
的江潮,
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因此人们由衷地赞叹其为<
/p>
天下奇观。)
2.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
我们来到
了海宁市的盐
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
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
位置。
(
5
)
(
5
)
3.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
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
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
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
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p>
(
6
)
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哪个地方最能吸引
你?(板书:
宽阔平静)
哪个词写出了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出示卡片:横卧)
p>
此时的江面因为在雨后,
所以有一层薄雾笼罩着、
< br>朦朦胧胧,
使江面更美丽
了,
远
处的小山一会儿好像看得清,
一会儿又隐隐约约看不清,
文中哪
个词是讲
这个意思的?(朗读“若隐若现”)
小结:
这句话讲人们站在高高的海塘大堤上,
望着脚下
看不见首尾的宽阔平
(
7
)
静的钱塘江。
观察点先由高处向下看,
再由近而远地观察。
因为在雨后的
秋阳下,
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远
处的景物是隐隐约约可见,
而近处的景物在眼前是那
样高大屹立
。
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在观潮时要按照由上到下,
由高到低,
p>
由近而远
的顺序观察。
< br>此时,
观潮的人场面是什么样的?
(朗读:
“人山人海”
)
他们的心情如何?
< br>从哪些词可看出?(板书: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从“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了人们急切的心情。
(二)潮来时
深入学习课文
3
、
4
段,体会钱塘江
大潮。
(
12
)
<
/p>
1.
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
读课文
3
、
第
8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