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p>
.
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3
课。
【教材简析】
:
本课由李白的《望庐
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七言绝
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
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
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两
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
用词
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
说是一
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
《绝句》则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
教学
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
图文对照,
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
材编写特点,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
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
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无论从诗句内容还是在学诗体验上,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另外
结合
教材图文并茂、诗句韵味优美适于诵读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营造学
诗意境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鼓励学生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
的理解感
悟。
【教学目标】
:
1
、会认
9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
2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
情。
3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
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准备
】
1
、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
、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
设计意图
】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 br>
2
、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
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
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
引出课题。
【
设计意图
】
: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
象
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
描绘
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
1
、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
/p>
教师相机指导。
2
、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
“
紫”应读“平舌音”
、
“川”应读“翘舌音”
< br>;
“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
“炉”字可以
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
< br>、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
、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p>
【
设计意图
】
:充
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
下良好的铺垫。
三、指导写字
1
< br>、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炉、烟、流、银”
。引导学
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
2
、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
书写。
3
、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
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
p>
设计意图
】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
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四、
研读
1
、自
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
、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
3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
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
p>
、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
设计意图
】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
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
决问题的能力。
五、悟读
1
、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
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
动,说具体。
3
、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
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
感情。
4<
/p>
、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
和情感。
【
p>
设计意图
】
:课标指出:
< br>“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践,应让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
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
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六、诵读
1
、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
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
生读好诗句。
3
、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
设计意图
】
:朗朗
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
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
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
的热爱和向往。
)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
/p>
情。
2
、激发
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
教学准备
】
1
、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
、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
教学过程
】
一、回顾
1
、背诵《望庐山瀑布》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
设计意图
】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
二、
自读
1
、按
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
、交流自学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鹭、含、岭、泊、吴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
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进行识字)
,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
对字意的理解,促
进识记。
3
、指读诗句。抓住重
点的字音,进行指导。如:
“翠”读“平舌音”
,
“泊”读“
bo
不要发成
be
的音等。
【
设计意图
】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
引导主动识字。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
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三、写字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引导学生从字
形、
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
的
地方说清楚。
2
< br>、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窗”注意不要丢掉“囱”
字上面的小撇。
“含”
和
“岭”
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
注意
“含”
里面的是
“今”
,
p>
“岭”
里面的是“令”
。
< br>
3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
【
设计意图
】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
力气,抓实抓好。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
四、感悟
1
、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
,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p>
2
、启发思考: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
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
出理由。
3
、组内交流。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
样画的
理由。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如:
“含”<
/p>
“东吴”
【
设
计意图
】
:
一句一景、
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
创设情境,
变
“话”
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
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
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但
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
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
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
的开展。
)
五、诵读
1
、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p>
2
、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
声有色,以及诗句寓
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
、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如: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
面读等,
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
、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
p>
、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
,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
积累情况。
七、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
妈到沙漠旅行,明
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
不能只看
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
5
个自然段。课文
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
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认知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 br>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
、学会本课
9
个生字
,重点指导“陷”的笔顺规则和“屈”的间架结构。认识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掌握“疙瘩”一词中的“瘩”读轻声。认识一个多音字“散”,用“散”的另一个音组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生活积累理解“委屈”。
3
、指导学生运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
沙漠里的特殊用
处,通过续编故事认识小红马错在哪里,进行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审美
观点。
4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
累来理解词句的意思,利用换词法,如:把“足够”换成“够”,
使学生意识到换词后,
句意虽然通顺,但表达的程度不够。从而体会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并能
通过朗读表达出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5
、指导学生通过概括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
< br>概括能力。
6
、通过续编故事
,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文中“多亏”、“足够”等词语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2
、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做到用
词准确,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1
、齐读课题
出示“自豪”,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感到自豪过?”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积累
< br>理解“自豪”的意思。
2
、引
导学生质疑:“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
【设
计意图:借助生活积累来理解“自豪”一词,从而理解课题,围绕课题质疑,既是对学生
预习情况的一种检查,也是对学生针对课题去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
二、检查学生预习,初读感知
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镜子
委屈
一趟
多亏
陷进
足够
养料
疼爱
松散
闭上
担心
疙瘩
铺天盖地
(
1
)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相机纠正字音并指导多音字“散”的读音以及“瘩”的读音。
(
2
)请学
生说出哪些生字难记或易错,指导“陷”的笔顺规则;指导“屈”的间架结构。
【设计意图:在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中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的指导,激发学生识字、写<
/p>
字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出示第二组词语: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
1
)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
2
)观察这些词语,发现这组词语的特点
p>
提问: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这组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引导学生说出沙漠的特点,感受沙漠环境的恶劣。
< br>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读好这组词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感受沙漠环境的
恶劣,为课文
的学习做好铺垫。】
过
渡:在沙漠行走可真危险啊,但是有一种动物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穿越沙漠,它就是?引出
骆驼
2
、检查资料搜集情况
谈话:同学们对骆驼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总结。
3
、检查读课文情况
(
1
)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不读
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
回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
(
2
)
学生分自然段读书,教师相机纠正字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
3
)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来概括文
章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按故事的开端、经过、结
果来概括文章大意,初步培养学生把握文
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
、质疑问难
【预设过程
:
学生可能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可以用自己在读书中遇到了疑难问题的方式,
把“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
领小骆驼去沙漠走一遭呢?”这个问题提出。】
请学生提出在
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简单的当场解决,
保留重点问题在体会
课文中解决。
(重
点问题:骆驼妈妈为什么要亲自带领小骆驼去
沙漠走一遭呢?)
5
、教师根据学生
的表现小结,肯定学生的预习,鼓励学生坚持预习。
【设计意
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检查学生预习的过程中
肯定
学生的表现,就是对他们预习的鼓励和倡导,从而使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保持。】
三、精读课文、语言感悟
(一)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过渡:接
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一、
二自
然段,
1
、过渡
:
小骆驼在河边照“镜子”,小红马见到了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指生
读。
2
、师提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脚掌
睫毛
肉疙瘩
3
、
你见过喷着响鼻的马吗?小红马的话应该怎样来读?指导学生读小红马说的话,读出嘲笑
的语气。
4
、过渡
< br>:
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觉得挺委屈。
(板书:委屈)
就回去告诉了妈妈,看到自己
的孩子受到了委屈,骆驼妈妈可心
疼了!
5
、出示骆驼妈妈的话:“孩
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6
、指导诵读:你能读出骆驼妈妈对小骆驼的疼爱吗?
【设
计意图
:
理解“喷着响鼻”,去感受小红马的嘲笑之意,采用“
以读代讲”的方法指导学
生充分诵读小红马的话,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读中感悟
1
、默读课文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骆驼和妈妈是靠什么走出大沙漠的?并用笔画出
相关
语句
2
、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句子:
脚掌:
(
1
)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
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
2
)读后交流:小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有什
么作用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陷不进沙子
< br>(
3
)如果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你会说吗?
(
4
)比较一下这
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好呢?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
5
)妈妈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指导读好“多亏”
一词。
(
6
)谈话:小骆驼听了妈妈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出示填空:我(又大又
厚)的脚掌
(
陷不进
沙子
)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设计意图: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抓住“又大又厚”体会小骆驼脚掌
< br>的特点,诵读中突出“多亏”一词,感受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
驼峰:
(
1
)出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
”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
板书:贮
存养料
< br>(
2
)同桌分角色读一读
p>
(
3
)如果我们把这个“足”字去掉,你们
觉得怎么样?学生交流,从而感受到“足够”一词
在文中的作用。
(
4
)指导诵读,读出小骆驼的担
心,妈妈的自豪。
(
5
)谈话:听了妈妈的话,小骆驼明白了,出示填空:我的驼峰能
(
贮存养料
)
,我应该感到
自豪才对!
【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小骆驼的
“担心”
,
利用换词法来突出
“足
够”
在表情达意中所起的作用】
睫毛:
(
1
)放录音呼呼的风声,感受风沙铺天盖地。师问:“这么大的风沙,能前进吗?
(
2
)出示
:
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
眼睛。一会
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
3
)想象当时的情境,读好这
句话。
(
4
)板书:阻挡风沙
(
5
)谈话:风沙过去了,小骆驼懂了,出示填空:我的睫毛能
(
阻挡风沙
)
,我应该感到自
豪
才对!
【设计意图:通过放录音渲
染气氛,把学生也带进环境恶劣的大沙漠,同时也能够更深地体会
到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巧借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脚掌、驼峰、睫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在茫茫的大沙漠里,骆
驼给了人们很大的帮助,它可是我们越过沙漠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呀,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
听的名字——“沙漠之舟”。
(三)精读最后一自然段,深化理解
1
、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沙漠中回来的小骆驼会怎么想呢?自由
朗读
第
5
自然段。
出示:
沙漠旅行结束了,
小骆驼
默默地想:
我们的驼峰、
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
、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3
、
板书:自豪
4
、扣住“!”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教师总结:不经历风雨,难长成大树。一趟沙漠之行,小骆驼长了不少见识。话又说回来
,小
骆驼能顺利地走出沙漠,离不开妈妈的帮助。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
沙漠里走一趟
了吗?
【学生在积极主
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了对小骆驼自豪之情的理解和体验,
获得了审美
享受】
四、续编故事、生活感悟(出示书上插图)
< br>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红马说:“瞧,你长得这么难
看,还来照什么镜子呀?快去美容院里美美容再来照吧!”想象一下,这回小骆驼会怎么回答呢?
p>
听了小骆驼的话,小红马又会怎么说呢?
1
、出示讨论要求
:
(
1
)注意用上提示语。例如:小骆驼说:„„
(
2
)准确用词,用上“多亏”、“足够”“
自豪”等词语
同桌讨论
2
、指生交流
3
、教师小结:是呀,这次沙漠之行既让小骆驼明白了自己脚掌、驼峰和睫毛的作用,
也使小
红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实质。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故事的后续进行创编,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对
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