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古诗教案
-
小学六年级古诗教案
【篇一:校本教案
六年级课外古诗】
第
1
课时杳杳寒山道
教学目标:
1
、认识《杳杳寒山道》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二、简介作者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
石竹
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
< br>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
诗风幽冷,别
具境界。这首
“
杳杳寒山道
”
,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
、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p>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
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七、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
第
2
课时登
幽州台歌
教学目标:
1
、认识《登幽州台歌》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简介作者
陈子昂(约公元
659
~
700<
/p>
)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精(今四川省射洪县)
人。唐睿宗文明元年(
684
)
进士,
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
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
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
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
评价。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
、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p>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
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
第
3
课时
蜀道后期
教学目标:
1
、认识《蜀道后期》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蜀道后期
张说
(
唐代
)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二、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
颇能看出他写诗的
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
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
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
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
这种幽隐的心情
“
发而为诗
”
,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
、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p>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
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
第
4
课时
感遇(其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感遇(其一)》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二、简介作者
张九龄:(
678
< br>—
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
/p>
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
“
道侔伊吕
科
”
,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
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
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
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
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
能文,终以
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
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传世。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要求:
1
、
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p>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
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
第
5
课时
感遇。其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感遇。其二》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二、简介作者
陈子昂(约公元
659
~
700
)初
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精(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睿宗文明元年(
p>
684
)
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
遗。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
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
,诗风质
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古诗。
2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
、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
p>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
、学生认真跟读。
2
、学生自读。
(
1
)学生
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
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
加以纠正。
(
3
)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
、小组交流。
4
、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拓展活动:比一比
把自己读过的友情赠答诗积累起来,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七、课外延伸:
1
、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
、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
、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
第
6
课时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教学目标:
1
、认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古诗中生僻的字
2
、了解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
、理解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
唐代
)
【篇二: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教学设计
(1)
】
小学六年级语文古诗复习教学设计
——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设计
洲头小学
易攀
复习
目标
:1.
利用图片回忆、联系相关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
归
类古诗。
2.
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
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
好习惯,并学以致用。
3.<
/p>
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
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p>
:1.
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
吟诵古诗,
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并能结
合生活巧妙运用古诗。
复习准备<
/p>
:
教师准备:
1.
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
2.
制作
课件。学生准备:
1.
重温六年级上下册所学过的古诗
。
2.
回顾以前所
积累的古诗,并加以
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
:
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
1.
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
传诵不衰
,深受人们的喜爱
,
在六年级
,
我们一共学习了十六首古诗
,
今
天我们来重温这些古诗
,
让我们从复习的过程中获得
新的知识
.
二、复习古诗的方法
1.
复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呢
课件出示
分类整理法理解记忆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
2
我们
六年级学过哪十六首古诗
?
你能说出每首诗的作者吗
?
三古诗的类别
1.
古诗分为哪些类别
?
课件出示
边塞诗
、爱国诗、题画诗
明理诗
叙事诗山水田园诗
政治诗
,
讽刺
诗
,
送别诗
等
2
将十六首古诗分类
出示课件
3
这些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理解诗的意思,根据诗歌想象画面。
1
.学生说古诗的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根据古诗想象画面。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
似弓。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理雨如烟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五
吟诵古诗。
1.
读古诗
2
背诵古诗
六总结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老师准备了
4
幅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请看大屏幕!
1
、出示图,(叶绍翁《游园不值》)看到此图,
你想起了哪首诗?
你还知道哪些写春景的诗词?
学生朗诵。
预设:《春雨》《春晓》、《绝句》《江南春》、《春日偶成》、
《游园不值》、《宿
新市徐公店》、《咏柳》、《春夜喜雨》、
《鸟鸣涧》、《大林寺桃花》、《晚春》、《
江畔独步寻花》、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
1
)一年
四季,季季如画,你还知道有关其他季节的诗词吗?
学生朗诵。
预设:夏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饮湖上初晴
后雨》、《小池》、《如梦令》、《所见》。
秋季:《山行》、《枫桥夜泊》、《峨眉山月歌》、《望洞庭》、
《山居秋暝
》、《暮江吟》
冬季:《江雪》、《元日》、《梅花》
(
2
)每个
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大自然的美景、祖国的大好河
山令人回味无穷,引得无数文人
墨客挥毫舞墨,你还知道哪些歌颂
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
山》、《忆
江南》、《鹿柴》、《望岳》)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第一幅图,居然由一幅画联想到了这
么多
有关联的诗词,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老师真佩服!下一幅图是什么
< br>呢
?
请看
2
、出示图,(《赠汪伦》背景图)看到景,你想起了
——
a
、让我们一
起来吟诵这首诗。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这是一首送别诗,它们有的幽怨有的豪放有的深情,你还知道有
哪些?<
/p>
预设:《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
《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3
、出示图,《静夜思
》插图,看到此图,你想起了
——
a
、从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
、出示图,(《题西林壁》书中插图)看到此图,你仿佛想起了
—
—
a
、这首诗让你领悟了什么道理?
b
、像这样蕴含人生哲理的诗你还知道哪些?预设:陆游《游山西
村》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br>2.
王之焕《登鹳雀楼》
:
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苏轼
《题西林壁》
< br>: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
4.
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
p>
5.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