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刘禹锡

巡山小妖精
804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12: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古】刘禹锡




教学目标




1.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概况;



2.



简单了解刘禹锡诗歌的几个特点;



3.



学习鉴赏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石头城》。



【教学主题】




一代诗豪




教学重点




1.



了解刘禹锡的生平概况;



2.



学习鉴赏刘禹锡的名篇《乌衣巷》、《石头城》。




课程大纲




一、复习上次课重点



二、导入



三、人物简介



四、人物生平



(


)


自幼好学


< br>(



)


青年出仕



(



)

穷愁著书



(


< br>)


壮志未酬



五、作品赏析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手段




黑板、


ppt


教学过程及内容




—————— ————


第一课时始


——————————


一、



复习上次课重点(


3-5


分钟)



二、



导入(


5


分钟)



【互动】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们一般都会说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而且刚刚经历过炎热的夏季,< /p>


秋风送爽,


人的心


情是很喜悦和愉快的。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秋天是很凄凉的,


你想想等到秋风一来,草木揺

落、万物枯萎,


好像人的生命也要走到了尽头;假如这时候你又遭遇了人生的许多困 难


(例


如被贬官),正是万事不顺,那么还有心情去欣赏这个所 谓的“收获的季节”吗?“悲秋”


是古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诗词文章里面这样的例子不 胜枚举


【链接


1


。然而,有一个却


是“异类”,面对秋天,他发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


自古以来每逢秋


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 胜过春天



的赞叹,一反传统的悲秋观,赋予秋一种

< p>
生命的力量。正如他的诗一样,


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中,

< br>他也始终没有沉沦,一直都是积极


向上的。正是被他的这种豪气所震撼,后人送了 他“诗豪”这个称号。这个“异类”就是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刘禹锡。


【链接


1


】悲秋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



语出 宋玉《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

< p>
君客游思断肠。”



唐〃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



人物简介(

5


分钟)




刘禹锡(


772



842< /p>


),字


梦得


,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市)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


人,有


“诗豪”

之称。晚年任太子宾客


【链接


1



,世称“


刘宾客


”。

< br>


刘禹锡留下诗文


800


多篇。 前期与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


刘柳


”;后期刘禹锡


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


刘白


”,刘白同 年(


772


年)出生,诗交三十四年,是“同年同


病同心事”的“洛下老伴”,人生履历也是惊人的相似。堪称“四海齐名白与刘”。

< br>


【链接


1


】太子宾客



唐代开始设立的太子东宫的属官,主要工作为调遣侍从和规劝太子。< /p>



四、



人物生 平(


45


分钟)



(一)自幼好学



刘禹锡出生于一个官 宦世家,


他的父亲刘绪曾是天宝末年的进士,


但没过多久,


就发生


了“安史之乱”,所以举家东迁


【链 接


1



,搬到了现在苏州嘉兴县(治今 浙江嘉兴南)。


刘禹锡自幼聪慧过人、


博览群书,


童年时代是在江南度过的,


他后来一直对江南保持着良好

的印象,自称“江南客”。



刘禹锡很小就被父母送进塾馆 念书。


在塾馆,


禹锡比其他孩子都小,


但念书却比其他孩


子都机警灵悟。



有 天开了新课,小禹锡听到先生吟诵“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很惊奇句中竟然嵌着自


己的 名字,课后便急不可耐地请教道:“先生,您念的我什么玄圭,什么成功啊


?

< p>
”先生不


禁一愣,见问话的是年龄最小的学生禹锡,忽然省悟过来,笑呵呵 说:“问得好,问得好。


不过这个问题你还是去问你的爹吧,他会告诉你的。”



恰好这日刘绪在家,


躺在长椅上养神儿呢。小 禹锡放课还家,


连蹦带跳地跑过去,


摇晃


着爹爹的身子喊道:


“爹爹,


爹爹,


我今天学


《尚书》



先生让我问你,< /p>


怎么我的名字在


《尚


书》里呢?娘不是说 ,你给我起的‘


禹锡


’是大禹送子的意思吗

?




刘绪见状十分高兴,一把搂 过小禹锡说道:


“是啊,我的儿,你叫‘禹锡’是大禹送子


的意 思,


那是你母亲梦中得儿,


所以我还预备了

‘梦得’


两字作你将来成人时的礼物送给你。


不过——”刘 绪歇口气继续说道,


“‘禹锡’这个名字有更深的含义,那就是你先生今天讲

< p>
到的《尚书》中‘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是说大禹疏通了洪水,造福了百姓,帝舜将一种


叫‘玄圭’的黑色美玉赏嘉奖给大禹,来表彰他的巨大贡献。”“啊,谢谢爹爹。”小禹锡


高兴极了,原来我的名字里有这么个意思啊。



刘绪不光是个学问深厚的人,而且家风相当严格,家教也相当成功。



名士权德舆是刘家的亲戚,


常到刘家走动,


跟刘绪聊天 。


他看到刘家浓厚的文化与礼貌


气氛,十分赞赏,还是童子的刘 禹锡在叔叔伯伯面前谦恭而文雅,与一般的孩子大不相像。


为权德舆背诵《诗经》和《尚 书》,竟然不打磕绊,夸刘绪治家教子颇有“


万石之风


”。



万石君名叫石奋,是西汉初年的一个大臣,他以身作则,


教子有方,连同四个儿子都当


上二千石以上的官职


2000x5=10000


,因此被尊称为万石君。汉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 /p>


他每年都要根据特定的日子,


以大臣的身份参加朝会。

< p>
经过皇宫门楼的时候,


万石君一定会


下车,


快步行走,


看到天子所乘坐的马车,


他也一定 要俯身按着车前的横木,


以此表示敬意。


做官的子孙回家来进见 他,


万石君一定会穿着朝服接见,


从不直呼他们的名字。


子孙犯了错,


他从不谴责,只是坐在堂屋的旁坐上,面对着饭桌却不吃 饭。然后,子孙们互相责备,再通


过长辈的说情,


最后光着上身 坚决地谢罪和表态,


万石君这才答应他们,停止绝食。家中的


成 年子孙在万石君身边的时候,即使是在平日里,也一定要戴礼帽,穿着要整齐、严肃。家


里的奴仆也要营造一派恭敬、


和悦的气氛,


做事要特别地谨慎。


天子经常给万石君家里赏赐


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然后俯伏着 吃,就如同天子在眼前一样。他办理丧事的时候,十分


地悲哀,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 他一样。万石君一家人凭借着孝敬、严谨而闻名于天下,


即使是齐鲁地区那些自认为诚信 的儒生也承认比不上他们。



一次,


身为内史的儿子石庆喝醉了酒以后回家,


进入外门的时候忘记了下车。

< br>万石君听


说此事以后,便不再吃饭。石庆很害怕,便光着上身前来请罪,但是没有 得到父亲的原谅。


于是,全体族人和兄长石建都光着上身来为石庆谢罪。最后,万石君开 口说:


“内史是显贵


的人。


他进入乡里 的时候,乡里中的长辈都要回避。而前日内史却坐在车里自得其乐,


这是


不应当的!”于是,万石君便传令家人不再追究石庆的过错。此后,石庆和石家的弟子在进


入里门以后,都快步地回到自己家中,不敢招摇。



刘禹锡的父亲刘绪效法石奋,常说咱们生逢乱世,四处漂泊,在地方幕府中当个小差,


难 有什么荫蔽给子孙,只有严格管教,让他们好好攻读,知书识礼,将来为社稷效力。刘禹


锡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谦恭有礼,字写得好,辞对得妙,时常得到夸奖。



【链接


1


】刘禹锡祖籍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历来说法不一。《旧唐书



刘禹锡传》说是“彭城(徐州)人”,


“世以儒学称”。《新唐书



刘禹锡传》说他“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刘禹锡在他的诗


文中屡称自己为“中山刘禹锡”,有时也称“我本山东人”、“某山东一书生”。唐时,山

< p>
东系指太行山以东地区。他的同辈友人如柳宗元、韩愈等则称之为“中山刘禹锡”、


“中山


刘公”;自居易、权德舆等则称之为“彭城刘禹锡”。普遍看法认为刘禹 锡祖籍中山(治今


河北定州),北魏时迁居洛阳。



知识点总结:



1.


“禹锡”的由来;



2.


万石之训。



(二)青年出仕



19


岁左右的时候,刘禹锡离开家来到长安游学,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


21


岁的时候,他


和中唐时期另一位著名诗人柳宗元



春季课程



同榜考中了进士,


后来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


朋友,诗文齐名,被称为“


刘柳


”。但是唐代的进士并不是一考上就会立即被授予官职,它


只是说明你具有了当官的资格,


类似于咱们今天的各种资格证考试,

< p>
比如你通过了教师资格


证的考试,只是表明你可以当老师了,而不是说你已 经是老师了,必须要等学校聘用你了,


你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所以考中进士之后,他又 去参加了宏词科


【链接


1


< p>
的考试,这是


吏部【


古代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 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的官署


】举办的一种考试,也考


上了,被 授予了太子校书


【太子府中校对整理典籍的官员】


的官职,开始 踏上仕途。刘禹锡


和古代许多文人一样,


希望能够在官场上一展 才华,


所以当官以后,


他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各

< br>种政治活动中。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叛乱虽 然平定,但是留下了许多问题,唐顺宗即位后,


任用王叔文、


王 伾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


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


判度支盐铁


案,与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 这次改革被称


为“


永贞革新


”。王叔文 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


地位低,办事专断,也 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


文改革的八个官员,


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


宪宗下了诏书,

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


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 、王伾合起来称作“


二王八司马


”。


其 中刘禹锡被变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柳宗元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链接


1


】博学宏词科


与宋以后各代不同,


唐代科举及第并不能立即入仕,


而是仅获得一定的出身品第,


即任


职资格, 还需经过吏部的铨选考试方可释褐当官,


即真正受到任命。唐代进士及第以后,雁


塔题名、曲江宴会、杏园探花,以至风流于平康里,确实是“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许


多人也因此而平流进取,


坐至公卿。


但因为 尚未入仕,故也有人及第后发出


“犹着褐衣何足


羡”的慨叹。按 一般情况,唐代进士及第后少则一年,多则几年,个别甚至十几年才能通过


铨试获得官职 。于是,不少进士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悦轻快一番之


后,便面临 着寂寞的守选日子,


或是奔走于权贵间求取官职,


或长期沉浮于 人间,


有的甚至


生活困顿。



为了解决科举出身后等待入仕所产生的问题,


唐代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


其中之一便


是设置科目选,而博学宏词便是其中的重要科目。



宏词科的考试内容是“试文三篇”,包括诗、赋、议论各一, 因此宏词科有时称为“三


篇”,实际上,博学宏词科要求很高。顾名思义,“博学宏词” 既要“博学”,又要有“宏


词”,


一是渊博精深的学识,二是优 美恢宏的文词。现在姓名可考的唐代博学宏词登科者仅


45


人左 右,


当时全部录取的人数也不多,


因此博学宏词科是在已淘汰过 大量人选的科举录取


者中的择优考试,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知识点总结:



1.


刘柳







2.


永贞革新



(三)穷愁著书



永州和朗州都在南边 ,


离开长安很远,


那时候还是荒僻落后的地区。


要是换了一些想不开的


人,


心情是够难受的。


幸好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很有修养的人,


他们相信自己的作为是正直


的,失败了也不那么懊丧。到了那里,除了办公以外,常常游览山水,写写诗文。在他们的< /p>


诗文中,常常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一些人民的疾苦。



从宪宗元和元年(


806


)至敬宗宝历 二年(


826



。八司马被贬后,宪宗 曾下诏:


“纵逢恩


赦,不在量移之限。



即使朝廷有赦免之恩,他们也在考虑的范围内





《旧唐书•宪宗纪》




【互动】


这条命令可以说将刘禹锡他 们的官场之路堵死了,


如果是你,


接到这样的诏令


会是什么心情?



从这时起,刘禹锡开始走上“


穷愁著书


”的道路。在贬所,他写了不少政治讽刺诗,大

< p>
胆地揭露宦官与大官僚的丑行,以抒发胸中的愤懑。


两个人在那里一住就是十年。


日子一久,


朝廷里有些大臣想 起他们来,


觉得这些都是有


才干的人,放在边远地区太可惜了, 就奏请宪宗,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


留在京城做官。

< br>


刘禹锡回到长安,看看长安的情况,


已经发生了很大变 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


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心里很不舒坦。



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


里面有 个道士,


在观里种了一批桃树。


那时候正是春暖


季节,


观里桃花盛开,


招引了不少游客。


有些老朋友约刘禹锡到玄都观去赏桃花。


刘禹锡想,


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朋友们一起去了。



刘禹锡过了 十年的贬谪生活,回到长安,


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


写了一首诗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互动】他这一首诗又把自己送上了贬官的道路,你们看出来诗有什么问题了么?



刘禹锡的诗本来挺出名,


这篇新作品一出来 ,


很快就在长安传开了。


有一些大臣对召回

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也不知

< br>道哪个说,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的。





这一下子可惹了麻烦,

< p>
唐宪宗对他也很不满意。


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便说话了。


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是播


州地方比朗州更远更偏僻,那时候还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呢。





刘禹锡家里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 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


上了年纪的老人受不了这个苦。这可 叫刘禹锡太为难啦!




< p>
这时候,


柳宗元在长安也呆不住了,


朝廷把他改派 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得知刘禹锡的困


难情形,决心帮助好朋友。 他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请求把派给他柳州的官职跟刘禹锡对调,


让他到播州去。



柳宗元待朋友一番真诚,


使许多人很受感动。


后来,


大臣裴度也在唐宪宗面前替刘禹锡


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两人在衡阳分别时的情景,

最为凄凉和让世人动容。


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作


《重别梦得 》



感慨万千:


二十年来万事同,


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



”刘禹锡内心亦是同样悲苦,却在酬


答对柳宗元只 是进行劝解与宽慰: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 若便遗身世,


黄发相看万事休。


”后来刘禹锡获知好友柳宗元的 病故,顷刻间便泪如雨下,


“惊号大叫,


得狂病”


。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然后又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 问世,


并收养了柳宗元一个儿子。


可以说没有刘禹锡,


也就没有柳宗元文集的刊行于世。


两人肝胆


相照 的友谊令人动容,亲兄弟也不过如此。



以后,刘禹锡又被调动 了好几个地方。过了十四年,裴度当了宰相,才把他调回长安。



——————————


第一课时完


——————————



下回分解:


回到长安的刘禹锡从此就一帆 风顺了吗?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我们


下节课再细说。



——————————


第二课时始


——————————



刘禹锡重新回到京城 ,


又是暮春季节。


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

< br>有心旧地重游。


到了那里,


知道那个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 ,


观里的桃树没有人照料,


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

< p>
满地长着


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 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


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


而他自己 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


想到这里,


他就又写下

< p>
了一首诗


《再游玄都观》


,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 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链接


1




诗中讽刺那些像桃花一样显赫一 时的权贵,最终也会“桃花净尽菜花开”


,而我刘郎却


一直都在 。


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


在皇帝面前说了


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刺史时,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 是和州县


太爷是个“势力眼”


,看人下菜,给他安排到城南临江 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


刘禹锡毫不在意,


搬了进去 。


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


便提笔写了一副

< br>“


面对大潢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


州县还不 服气,


一心想着争辩。


为了教训他,


又 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


并把


住房面积减半。



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岸柳婆娑,杂花争艳,芳菲 宜人,怡然自乐。于


是,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



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


恼他仍知迷不悟,


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


又下令将 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



桌、一椅的破旧小屋,看 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


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


门前逐 渐


寂寥。绝处的努力,往往有逢生的回报,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 /p>


《陋室


铭》


【链接


2



,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


< /p>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p>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可以带着学生读一读,简单解释一下 意思。




这事又报到知县那里。知县 不好意思,自己跑去看,就叫人抄下《陋室铭》


。他看了以


后, 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话特别生气。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是一间简陋


的 屋子,


但由于我刘禹锡道德高尚,


住了却使它散发出芳馨。


这不明明是在讥笑知县这个狗


官吗!知县看完,虽然气得打鸡骂狗, 但是想不出别的打击报复办法,只好作罢。从此,刘


禹锡这篇只有八十一字的妙文《陋室 铭》就传了下来。



【链接


1


】学不了刘郎



“尽是刘郎去后栽”

< p>



前度刘郎今又来”


—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经常在诗句里自称刘郎,


为后人传诵。某城市有位会写几旬旧体诗的 当代人,姓章名士柯,


也学起刘禹锡来,在一首


《酬

< p>
X


公屈驾见访》的七绝诗里,最后一句是“何劳屈驾访章郎”


,写好了读给朋友听。朋友


听了说:


“唉,章郎章郎 多难听,你这个姓,学不了刘禹锡,最后一句改一改吧


!


”士柯 点头


称是,拿回修改。因全诗韵脚已定,最后只得改为‘何劳屈访士柯郎”


,再请友人过目。友


人看后捧腹大笑:


“越来越难听 了


!


如果你一定要郎啊郎啊的,


还是照 原样吧,


爬灶头的蟑螂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