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考真题申论
-
注意事项
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
其
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p>
110
分钟。
2.
请首先在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
(涂)
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准考证号
一律从左到右填写,
p>
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然后按
竖排用
2B
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
<
/p>
3.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
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否则按
0
分计。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
人姓名
,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
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
将题
本、
答题卡及草稿
纸留在桌上,
在考生
座次表对应座号、
签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否则视为
p>
未交卷)。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
1
参观海军博物馆,
前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大气监测和水文监测
情况,学系帆船绳
结、与大海亲密接触,跟随古脊椎动物专家的步伐,参观遗址
博物馆,
< br>寻找恐龙和恐龙蛋化石,
学习科学采集和修理化石;
深入
国外大学校园,
感受中西教育异同……近几年来,自然观赏型、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
、文化
康乐型、
励志拓展型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活动,
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生中广
泛开展。我国的研学旅行,最早可追溯到
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那时多指士
人学子远游异地,从师学习,以所学游说诸候,求
取官职。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
风,学子们远行访师问道,既求闻达也求仕途。唐代旅行学
习之风日盛,众多士
子走出书斋,多作郊游、远行、交友、边塞之旅。及至宋代和明清,
书院盛行,
学子们穿行于不同学院的不同学派之中,
广采博收,
士人旅行制度化,
“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的主流意识逐渐形成。
20
世纪
30
年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组织“新安旅行团”作长途修学旅行,
开创了现代我国修
学旅行的先河。
受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影响,
从
20
世纪
90
年代
开始,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旅游、出境游学。
<
/p>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
年
)
》首次提出
“研学旅行”概念,
随后在河北省、
上海市等省市试点推行研学旅行。
2017
年国
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从服务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产品、研
学基地、
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
让研学旅行开始有规可依。
此后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
系列文件,
为研学旅
行的规范化发展、
标准化建设、
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
p>
策支持。
2016
年
12
月,
教育部等
11
部委联合发布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
以下简称《意见》
)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
有计划地组织安排
,
通过集体旅行、
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
/p>
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是教育教学的
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意见
》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
地实际,
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
教学计划,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
促
< br>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
逐步建立小学
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
初中阶段以县情市
情为主、
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
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p>
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自此,
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
各省市也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及细则,
比如,
2019
年
1
月
17
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青团成都市委等
11
个
部门联合发布了《成都市教育局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
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
见》。
材料
2
2018
年
12
月,
S
市河西小学开展了题为“寻找儒家文化之根,
做骄傲中国人”
的主题研学活动,大约
300
名五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
下,走进孔子故里,
感悟儒家文化。
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为培养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计
的“博究六艺”研学课程的一部分。以下是研学活动方案的部
分内容。
课程目标
:
通过参观曲阜六艺城,了解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
数
)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体验、访谈等方式,获得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
知
识;利用研讨交流、走访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设计丰富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安全自护、健康环保、文明
公德等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参与古代婚俗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深入了解“礼”在民俗文化中
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接受礼仪教育,做崇德向善的有礼好少年;观看《萧韶乐
舞》
及民间器乐演奏节目,
了解儒家文化;
举行射箭比赛,
了解孔子
《矍相圃
<
/p>
》
观乡人射箭的原因;
试乘古代马车,<
/p>
“穿越”到春秋末期,
跟随孔子师徒周游列
国;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学习书法常识,练习书法;观看解
谜、解
题相关内容,学习体会古代数学的奥妙。此外,学习孔子“八德”思想和
名人名家的家风
家训。
课程保障:
整合校外资源,<
/p>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优化课程实施;
通过致家长一
< br>封信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时间安排、
出行线路等信息,
签
订自愿报名参加研学课
程协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定安全应急预案、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承办
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
< br>实施过程:
下发研学手册,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研学前期知
识储备及研学过程
中活动准备工作;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合作,制定本小组组规;研学途中
,学生身
穿汉服,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论语》;开展孔子及儒家思想相关知识竞答活动;
实地参观曲阜六艺城,
体验“六艺”;
开展“儒家文化大讲堂”活动,
采用故事
讲述、现场交流等方式
,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研学归来,完成研学手册,各班
召开主题交流会,畅谈研学感受
。
课程评价:活动结束后,个人、班级、学校对活动进行全面
总结,并写出总
结报告。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情况(遵守时间、
爱护卫
生、就餐礼仪、安全纪律、同伴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研学<
/p>
手册、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通过班会、学校微信平台、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展
示。
材料
3
结对帮扶、下乡送课、亲近乡
土、农耕体验……海东小学五(
1
)班
50
名学
生在
8
位老师的带领下,
参加了为期
4
天的
“走进新农村·亲近乡土文化·体验农
耕生活”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师生们来到学校结对帮扶的石巷镇中心小学,赠送了一批文具和运动器材。
在随后的几天里,两校学生一同上课,一起升旗、朗诵、跳舞、玩游戏,在零距
离接触和玩耍中,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上课之余,<
/p>
海东小学的学生们还随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锄地种花生、
下水田种莲藕、
插秧。
在村民们的指导下,
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种藕和插秧。
满头大汗的小谢同学说:
“插秧真的挺不容易的,
农民伯伯种粮食很不容易,
我
p>
现在才明白‘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意思,
< br>以后一定会好珍惜粮食的。
”
研学旅行中,
学生们都借宿在石巷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里。
在
30
平方米左
右的大通铺上,
每个宿舍都是
20
多名学生“同床共枕”,
p>
大家共用一个厕所和一
间浴室。这些经历,都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山
区小伙伴们生活学习条件的艰苦,
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努力学习,
将来帮助山区小朋友改善环境。
在整个研学
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亲近了乡土自然,
体验了传统农耕方式,<
/p>
感受了
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快乐,
更学会了
观察与思考,
学会了做人与做事,
收获了科学
< br>知识,收获了生活技能。
材料
4
“走进古都长安,
我就好像走进了一段深刻的历史。
了解了古代工匠制作兵
< br>马俑的详尽细节,
又看到了现代考古人员对待修复工作的专注认真,
我对历史又
多了一分敬畏之情,
在旅行中这种带着学
习任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了我更多的
启示。”
“西工大的航天研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自己亲手制作航模的过程更是令人<
/p>
回味——只有在一件事上专心致志的付出,
才能成功;
只有在一个方面用多元知
识解决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 br>
“这次旅行,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体游戏时一位组长替
组员受罚,
即使双手
颤抖也坚持做完多达一百多个的俯卧撑,<
/p>
这让我知道何为‘责任’、
何为‘团队
合作’。”
这是
D
市实验中学几位初二同学在参加完“梦回唐朝·走近西安”研学旅行
后写下的心得。在
5
天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先后参
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
雁塔、华清宫、陕西省科技馆等文化景点,参与了快乐作文赛
、制作陶俑、丛林
探险、
模拟红军护送伤员翻越夹金山、
穿越天网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拓展体验活
动。
一路走来,
学生们或沉醉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底蕴,
或感慨于历
史的兴衰荣
辱,
或沉浸于秦风唐韵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或惊艳于科技馆的光华璀璨,
赏美
景、吃美食
、观历史、品文化、学写作,紧张而充实。
据校教务处丁主任
介绍说,
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的课程体系,
研学的
内容本身就是课程的一部分,
注重在生活中教育,
在自然中教育,
做到知行合一。
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由多个不
同学科老师共同设计,
也充分汲取了学生家长们的意
见,根据西
安的城市特点,融入了语文、历史、英语、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除此之外,还加入了
校外实践、拓展课程的部分内容。
学生家长李女土作为家长代
表全程参与了此次研学旅行。
在她看来,
这次活
动真是让她大开眼界。
“之前我也带过孩子来西安旅游,
也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
游学项目,但和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性质完全不同,孩子在旅行
中主动地学习,
掌握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
5
研学旅行的社会资
源十分广泛,
如红色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祖国
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中小学的研学旅行
基地。近
几年,
具有公众教育功能的博物馆,
< br>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资源。
国家文物局会同
教育部也将博
物馆及相关机构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多地博
物馆为配合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加强资源整合,
推出了
一批研学旅行实践
项目和精品课程。
“史前工场”是
X
博物馆推出的大型青少年文化体验项目。活动
以当地深厚
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式地呈现了
600
0
多年前半坡先民的生活画卷。
“史前工场”设计有“钻木取火
”“原始房屋搭建”“神奇的尖底瓶”等体验
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集“参与性、
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经过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