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玛丽莲梦兔
619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1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神雕侠侣主题曲)


2019


上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


本题 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



考时限为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




2.


请首先在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考证号一律从 左到右填写,答题卡上



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 签字笔填写,然后按竖排用


2B


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





3.

< p>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成绩无效。< /p>





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所有 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否则按


0


分计。在作答时,不得使 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本人姓



名者作违纪处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 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次表对



应座号、签名栏内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否则视为未交卷)。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材料





材料


1





参观海军博物馆,前往国家海洋局 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大气监测和水文监测情况,学系帆船绳结、与大海



亲密接触


;


跟随古脊椎动物专家的步伐,参观遗址博物 馆,寻找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学习科学采集和修理化石;



深入 国外大学校园,感受中西教育异同……近几年来,自然观赏型、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文化康乐型、



励志拓展型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生中广 泛开展。





我国的研学旅行,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那时多指士人学子远游异地,从师学习,以所



学游说诸候,求取官职。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风,学子们远行访师问 道,既求闻达也求仕途。唐代旅行学习之



风日盛,众多士子走 出书斋,多作郊游、远行、交友、边塞之旅。及至宋代和明清,书院盛行,学子们穿行于



不同学院的不同学派之中,广采博收,士人旅行制度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主流 意识逐渐形成。





20


世纪


30


年代,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组织“新安旅行团”作长途修学旅行,开创了现代我国修学旅行的



先河。受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影响,从


20


世 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组织学生修学 旅游、



出境游学。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



)


》首次提出“研学旅行”概念,随后在河



北省、上海市等省市试点推行研学旅行。


2017< /p>


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


从服务提供方、人员



配置、研学产品、研学基地、安全管理 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开始有规可依。此后发



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为研学旅行的规范化 发展、



标准化建设、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 p>
1


2016



12


月,教育部等


11


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 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以下简称《意见》

< br>)


,《意



见》指出:“中小学 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



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 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



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意 见》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


< br>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 ,



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 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体系;规定 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自此,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各省市也



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及细则,比如,


2019



1



17

< p>
日,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青团成都市


< p>
委等


11


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成都市教育局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





材料


2





2018



12


月,


S


市河西小学开展了题为“寻 找儒家文化之根,做骄傲中国人”的主题研学活动,大约


300




五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孔子故里,感悟儒家 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



力和创新能 力而设计的“博究六艺”研学课程的一部分。以下是研学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





课程目标


:


通过参观曲阜六艺城,了解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br>)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体



验 、访谈等方式,获得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利用研讨交流、走访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丰富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 作、安全自护、健康环保、文明公德等意



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


参与古代婚俗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礼”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接受礼


仪教育,做崇德向善的有礼好少年;观看《萧韶乐舞》及民间器乐演奏节目,了解 儒家文化;举行射箭比赛,



了解孔子《矍相圃



》观乡人射箭的原 因;试乘古代马车,“穿越”到春秋末期,跟随孔子师徒周游列国;





请当地知名书法家现场教学,带领 学生学习书法常识,练习书法;观看解谜、解题相关内容,学习体会古代数


< p>
学的奥妙。此外,学习孔子“八德”思想和名人名家的家风家训。





课程保障:整合校外资源,通过公 开招标方式优化课程实施;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研学旅行的时间



安排、出行线路等信息,签订自愿报名参加研学课程协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定安全应急预案、安 全保



障措施;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





实施过程:下发研学手册,学生按 照要求完成研学前期知识储备及研学过程中活动准备工作;以小组为单



位探究合作,制定本小组组规;研学途中,学生身穿汉服,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论语》;开展孔子及儒家 思想



相关知识竞答活动;实地参观曲阜六艺城,体验“六艺” ;开展“儒家文化大讲堂”活动,采用故事讲述、现



场交流等 方式,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研学归来,完成研学手册,各班召开主题交流会,畅谈研学感受。课程



评价:活动结束后,个人、班级、学校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 告。从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



实施过程的活动情况(遵守 时间、爱护卫生、就餐礼仪、安全纪律、同伴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选



2


出优秀研学手册、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通过班会、学校微信平台 、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





材料


3





结对帮扶、下乡送课、亲近乡土、农耕体验……海东小学五(


1


)班


50


名 学生在


8


位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


< /p>


为期


4


天的“走进新农村


?


亲近乡土文化


?


体验农耕生 活”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师生们来到学校结对帮扶的石巷镇中心小学,赠送了一批文具和运动器材。在随后的几天里,两 校学生一



同上课,一起升旗、朗诵、跳舞、玩游戏,在零距离 接触和玩耍中,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上课之余,海东小学的学生们还随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 —锄地种花生、下水田种莲藕、插秧。在村



民们的指导下,孩 子们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种藕和插秧。满头大汗的小谢同学说:“插秧真的挺不容易的,





民伯伯种粮食很不容易,我现在才 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以后一定会好珍惜粮食的。”





研学旅行中,学生们都借宿在石巷 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里。在


30


平方米左右的大通铺上,每个 宿舍都是



20


多名学生“同床共枕” ,大家共用一个厕所和一间浴室。这些经历,都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山区小伙伴们生


< /p>


活学习条件的艰苦,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帮助山区小朋友 改善环境。在整个



研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亲近了乡土自然, 体验了传统农耕方式,感受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快乐,更学会了观


察与思考,学会了做人与做事,收获了科学知识,收获了生活技能。





材料


4





“走进古都长安,我就好像走进了一段深刻的历史。了解了古 代工匠制作兵马俑的详尽细节,又看到了现



代考古人员对待修 复工作的专注认真,我对历史又多了一分敬畏之情,在旅行中这种带着学习任务探究式的学



习方式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西工大的航天研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自己亲手制作航模的 过程更是令人回味——只有在一件事上专心



致志的付出,才能 成功;只有在一个方面用多元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这次旅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 体游戏时一位组长替组员受罚,即使双手颤抖也坚持做完多达一百多个



的俯卧撑,这让我知道何为‘责任’、



何为‘团队合作’。”这是


D


市实验中学几位初二同学在参加 完“梦回



唐朝


?

走近西安”研学旅行后写下的心得。






5


天的研 学活动中,学生们先后参观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华清宫、陕西省科技馆等文化景点,

< br>


参与了快乐作文赛、制作陶俑、丛林探险、模拟红军护送伤员翻越夹金山、穿越 天网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拓展



体验活动。一路走来,学生们或 沉醉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或感慨于历史的兴衰荣辱,或沉浸于秦风唐韵



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或惊艳于科技馆的光华璀璨,赏美景、吃美食、观历史、品文化、学写作,



紧张而充



实。




< /p>


据校教务处丁主任介绍说,学校把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的课程体系,研学的内容本身就是课 程的一部分,



注重在生活中教育,在自然中教育,做到知行合 一。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由多个不同学科老师共同设计,也充分



汲取了学生家长们的意见,根据西安的城市特点,融入了语文、历史、英语、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除此之



3


外,还加入了校外实践、拓展课程的部 分内容。



学生家长李女土作为家长代表全程参与了此次研学旅 行。在她看来,这次活动真是让她大开眼界。“之前我也



带过 孩子来西安旅游,也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游学项目,但和学校组织研学旅行的性质完全不同,孩子在旅行



中主动地学习,掌握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





材料


5





研学旅行的社会资源十分广泛,如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文化教 育基地、祖国大好河山、工厂、农村、企业、



学校等,都可以 作为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基地。近几年,具有公众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资源。

< br>


国家文物局会同教育部也将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 地名单。多地博物馆为配合中



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加强资 源整合,推出了一批研学旅行实践项目和精品课程。





“史前工场”是


X

< br>博物馆推出的大型青少年文化体验项目。活动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全方位、


立体式地呈现了


6000


多年前 半坡先民的生活画卷。“史前工场”设计有“钻木取火”“原始房屋搭建”“神奇



的尖底瓶”等体验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集“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经过 精心设计和不断



完善,“



史前工场”现已成为


X


博物馆的品牌产品。





为了积极配 合全国各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


X


博物馆门修建了“陶工 场”,设计了以半坡陶艺为主



题的系列研学活动——“陶醉六 千年”,博物馆为此配备了指导老师及工作人员


20


余人,工具


1000


余套。此项



研学活动包括原始音乐会、制埙小匠、陶器彩绘三个板块。“埙陶渐染体验式音乐会”将远古之声和陶器 的素



雅之美带回半坡;而在“制埙小匠”环节,博物馆的指导 老师则以“听埙”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陶埙的产生



和种类, 然后让学生们借助模具自己动手完成一件埙乐器,并可带走作为留念。国家有关研学旅行的政策出台



之后,


X


博物馆组织编制 《研学接待手册》,对研学活动流程和内容做了翔实的介绍。与此同时,博物馆还与


< /p>


学校联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研学课程


,

< br>遵从教育活动对象的年龄段特征,进行分众管理。为了解决接


< br>待量大的问题,博物馆成立了“研学旅行接待小组”,增添了活动道具,拓展了活动场地。不仅如此,博物 馆



还对团体参观活动实行预约报备管理,规定大致如下:学校 自行组团的,直接发预约函进行预约,每批次不超




500


人;如果研学团在馆内举行活动,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为保持展 厅内相对安静,减少对其他观众的干



扰,禁止研学团在参观过 程中使用麦克风。因博物馆的教育师资队伍有限,还联动社会力量完成对学生群体的


< /p>


服务。“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龙形觥上的纹饰是什么动物呢?”S

博物院“晋候霸业”展厅内,讲解员正



在为


20


余位小学生讲解“青铜器上的小动物”。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原本略显枯 燥的历史文化学习变成一种有



趣的探秘“游戏”,深受孩子们 的喜欢。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


,


这个讲解服务是专门为来博物 院研学的小游



客设置的,名字为“神奇动物在哪里”。





讲解员除了为孩子们普及青铜器的 知识外,还事先准备了连线题题板,题板的左边是动物,右边一列则写



着青铜器的名字。“那些看上去高大上的青铜器身上有很多纹饰都是动物的图案,这与古人的宗教思想、 祖先



崇拜有关。”孩子们一边做着趣味连线题,一边听着将历 史、人文、美学角度融为一体的讲解,在欢乐中学习,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