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20联考《申论》真题(四川上半年卷)及参考答案
-
2019
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
p>
(四川上半年卷)
一、注意事项
1.
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5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
料”参考时限为
p>
4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10
分钟。
2.
请首先在
题本和答题卡上填写(涂)好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准考证号一律从左到右填写,答
题
卡上的准考证号横排空白方格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然后按竖排用
2B
铅笔涂相对应的数字。
3.
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铅笔作答的,
成绩无效。
4.
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
/p>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否则按
0
分计。在作答时,不得使用本人姓名,答题中凡出现
本人姓名者作违纪处理。
6.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
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留在桌上,在考生座
次表对应座号、签名栏内签字确认
后方可离开(否则视为未交卷)。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
材料
1
参观海军博物馆,前往国家海
洋局海洋环境监测站了解大气监测和水文监测情况,学系帆船绳结、
与大海亲密接触
p>
;
跟随古脊椎动物专家的步伐,参观遗址博物馆,寻找恐龙和恐龙蛋
化石,学习科学采
集和修理化石;深入国外大学校园,感受中西教育异同……近几年来,
自然观赏型、知识科普型、体验
考察型、文化康乐型、励志拓展型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旅行
活动,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
我国的研学旅行
,
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
“游学”,
那时多指士人学子远游异地,
从师学习,
以所学游说诸候,
求取官职。两汉承继战国游学之风,学子们远行访师问道,既求闻达也求仕途。唐代
旅行
学习之风日盛,众多士子走出书斋,多作郊游、远行、交友、边塞之旅。及至宋代和明清,书院盛
行,学子们穿行于不同学院的不同学派之中,广采博收,士人旅行制度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p>
主流意识逐渐形成。
20
世纪
30
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组织“新安旅
行团”作长途修学旅行,开创了现代我国修
学旅行的先河。受外来的修学旅游理念影响,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一些教育理念较开放的学校开始
组织学生修学旅游、出境游学。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旅游休闲
纲要
(2013-2020
年
)
》首次提出“研学旅行”概念,随
后在河北省、上海市等省市试点推行
研学旅行。
2017
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p>
.
从服务
提供方、人员配置、研学产品、
研学基地、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规范研学旅行服务流程,让研学旅行开
始有规可依。
p>
此后发布的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 br>《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等一系列文件,
为研学旅行的规
范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品质化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016
年
12
月,
< br>教育部等
11
部委联合发布
《关
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以下简称
< br>《意见》
)
,
《意见》指出
p>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
集体旅行、集中食宿
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
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
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意见》明确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
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
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
- 1 -
段以省
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规定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
。
自此,
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各省市也纷纷出台配
套文件及细则,比如,
2019
年
1<
/p>
月
17
日,成都
市教育局、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青团成都市委等
11
个
部门联合发布了《成都市教育局等
11
部
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指导意见》。
材料
2
2018
年
12
月,
S
市河西小学开展了题为“寻找儒家文化之根,做骄傲中国人”的主题研学活动,
大约
300
名五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孔子故里,感悟
儒家文化。此次研学活动是学校为培
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计的“博究六艺
”研学课程的一部分。以下是研学活动方案的部分
内容。
p>
课程目标
:
通过参观曲阜六艺城,了解孔子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
)
;通过实地考察、
现场体验、访谈等方式,获得语文、数学、科
学等学科知识;利用研讨交流、走访等学习方式,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设计丰富的研学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安全自护、健康
环保、文明公德等
意识和能力。
课程内容
:
参与古代婚俗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礼”在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引导学生
接受礼仪教育,做崇德向善的有礼好少年;观看《萧韶乐舞》及民间器乐演奏节目,了解儒家文化;举
行射箭比赛,了解孔子《矍相圃》观乡人射箭的原因;试乘古代马车,“穿越”到春秋末
期,跟随孔子
师徒周游列国;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学习书法常识,练
习书法;观看解谜、解题相
关内容,学习体会古代数学的奥妙。此外,学习孔子“八德”
思想和名人名家的家风家训。
课程保障:整合校外资源,通过
公开招标方式优化课程实施;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研学旅行
的时间安排、出行线路
等信息,签订自愿报名参加研学课程协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定安全应急
预案、安
全保障措施;加强对承办旅行社服务承诺落实的监督。
实施过
程:下发研学手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研学前期知识储备及研学过程中活动准备工作;以小
组为单位探究合作,制定本小组组规;研学途中,学生身穿汉服,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论语》;开展孔
子及儒家思想相关知识竞答活动;实地参观曲阜六艺城,体验“六艺”;开展“儒家文化大讲堂”
活动,
采用故事讲述、现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研学归来,完成研学手册
,各班召开主题交流
会,畅谈研学感受。
课程评价:活动结束后,个人、班级、学校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写出总结报告。从课程目标的
< p>达成情况、课程实施过程的活动情况(遵守时间、爱护卫生、就餐礼仪、安全纪律、同伴关系)等方 面
对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研学手册、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通过班会、学校微信平
台、专题展览等
形式进行展示。
材料
3
结对帮扶、下乡送课、
亲近乡土、
农耕体验……海东小学五
(
1
)
班
50
名学生在
8
位老师的带领下,
< br>参加了为期
4
天的“走进新农村·亲近乡土文化·体验农
耕生活”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师生们来到学校结对帮扶的石巷
镇中心小学,赠送了一批文具和运动器材。在随后的几天里,两校
学生一同上课,一起升
旗、朗诵、跳舞、玩游戏,在零距离接触和玩耍中,建立起友谊的桥梁。
上课之余,
海东小学的学生们还随当地村民一起下地干农活——锄地种花生、
下水田种莲藕、
插秧。
在村民们的指导
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起了种藕和插秧。满头大汗的小谢同学说:“插秧真的挺不容
易
的,农民伯伯种粮食很不容易,我现在才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以后一定会好珍
惜粮食的。”
研学旅行中,学生们都借宿在石巷镇
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里。在
30
平方米左右的大通铺上,每个<
/p>
宿舍都是
20
多名学生“同床共枕”,大
家共用一个厕所和一间浴室。这些经历,都让同学们切身感受
到山区小伙伴们生活学习条
件的艰苦,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帮助山区
- 2 -
小朋友
改善环境。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亲近了乡土自然,体验了传统农耕方式,感受了农民
< br>劳作的辛苦和快乐,更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学会了做人与做事,收获了科学知识,收获了生活技能。
材料
4
“走进古
都长安,我就好像走进了一段深刻的历史。了解了古代工匠制作兵马俑的详尽细节,又看
到了现代考古人员对待修复工作的专注认真,我对历史又多了一分敬畏之情,在旅行中这种带着学习任
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了我更多的启示。”
“西
工大的航天研究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自己亲手制作航模的过程更是令人回味——只有在一件事
上专心致志的付出,才能成功;只有在一个方面用多元知识解决问题,才能有所突破。”
“这次旅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集体游戏时一位组长替组员受罚,即使双手颤抖也
坚持做完多达一
百多个的俯卧撑,这让我知道何为‘责任’、何为‘团队合作’。”
p>
这是
D
市实验中
学几位初二同学在参加完“梦回唐朝·走近西安”研学旅行后写下的心得。
在
5
天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先后参观了陕西省历
史博物馆、大雁塔、华清宫、陕西省科技馆等文
化景点,参与了快乐作文赛、制作陶俑、
丛林探险、模拟红军护送伤员翻越夹金山、穿越天网等一系列
丰富有趣的拓展体验活动。
一路走来,学生们或沉醉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或感慨于历史的兴衰荣
辱,或沉浸于
秦风唐韵等古文化的博大精深,或惊艳于科技馆的光华璀璨,赏美景、吃美食、观历史、
品文化、学写作,紧张而充实。
据校教务处丁主任介绍说,学
校把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的课程体系,研学的内容本身就是课程的一
部分,注重在生活中
教育,在自然中教育,做到知行合一。此次研学旅行活动由多个不同学科老师共同
设计,
也充分汲取了学生家长们的意见,根据西安的城市特点,融入了语文、历史、英语、科学等多个
< br>学科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加入了校外实践、拓展课程的部分内容。
学生家长李女土作为家长代表全程参与了此次研学旅行。在她看来,这次活动真是让她大开眼界。< /p>
“之前我也带过孩子来西安旅游,也参加过旅行社组织的游学项目,但和学校组织研学旅行
的性质完全
不同,孩子在旅行中主动地学习,掌握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也提高了生活
自理能力。”
材料
5
研学旅行的社会资源十分广泛,如红色教育基地、
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祖国大
好河山、工厂、
农村、
企业、学校等,都可以作为中小学的研学
旅行基地。近几年,具有公众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成为研学旅
行的重要资源。国家文物局
会同教育部也将博物馆及相关机构列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
单。多地博物馆
为配合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加强资源整合,推出了一批研学旅行实践项目和精品
课
程。
“史前工场”是
X
博物馆推出的大型青少年文化体验项目。活动以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全
方位、立体式地呈现了
6000
多年前半坡先民的生活画卷。
“史前工场”设计有“钻木取火”“原始房
屋搭建”
“神奇的尖
底瓶”等体验项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集“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
经过
精心设计和不断完善,“史前工场”现已成为
X
博物馆的品牌产
品。
为了积极配合全国各中小学的“研学旅行”活动,
X
博物馆门修建了“陶工场”,设计了以半坡陶
艺为主题的系列研学活动——“陶醉六千年”,博物馆为此配备了指导老师及工作人员
20
余人,工具
1000
余套。此项研
学活动包括原始音乐会、制埙小匠、陶器彩绘三个板块。“埙陶渐染体验式音乐会”
将远
古之声和陶器的素雅之美带回半坡;而在“制埙小匠”环节,博物馆的指导老师则以“听埙”为切
入点,详细介绍了陶埙的产生和种类,然后让学生们借助模具自己动手完成一件埙乐器,并可带走作为<
/p>
留念。
国家有关研学旅行的政策出台之
后,
X
博物馆组织编制《研学接待手册》,对研学活动流程和内
容
做了翔实的介绍。与此同时,博物馆还与学校联合,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研学课程
,遵从教育活动
对象的年龄段特征,进行分众管理。为了解决接待量大的问题,博物馆成
立了“研学旅行接待小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