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打架问题的思考
-
关于学生打架问题的思考
许俊贵
邯郸市第二中学,河北
邯郸056001
摘要:
本文简述了几例中小学生打架的过程及造成的损害,
分析了其发
生的原因及特
点,介绍了避免恶性打架的措施。
关键词:打架问题;原因;特点
中图分
类号:G455;G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3219
(
2
003
)
10-007
8-03
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打架现象,<
/p>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团结,
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以至影响到家庭与社会。
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中小学生打架有什么特点,如何减少、避
免此类事件,是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
思考的。
一、扭转不平等的思想、报复心理,以减少打架
p>
有些学生受不平等思想支配,凭借着自己的某种优势欺负其他同学,如:以大欺小,以
强欺弱,本地学生欺负外地学生,高年级学生欺负低年级学生,等等。
而一些学生报复心特
强,
以此而引发打架的情况亦较常见。
p>
周某是一所中专学校二年级学生,
张某是同校一年级
学生。
一天中午在学校附近一餐厅吃饭,
由于人多座位
不够,
张某将要吃完时,
周某来吃饭。
在张某还没吃完饭的情况下,
周某要张某把座位让出,
张某不肯
。
周把张从座位上挤了下来。
张见周某一伙是三人,
无奈地走了。
但是张耿耿于怀,
于第二天早饭后,
持刀来到宿舍找周。
这时宿舍无人锁着门,
气急的张在周的宿舍门上连砍刀。
然后向楼下走去,
正巧碰
着回宿舍
的周,二话不说,猛地向周砍去,致周重伤。从这次打架原因的分析不难看出,
一方面张受
欺负之后,心理不成熟,报复心强,采取的手段过激;另一方面周作为高年级
的学生,以强
欺弱,以大欺小,这是引起打架的起因。思想品德不高,法制意识淡薄,行
为规范方面缺乏
教育,是这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他们本应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
尊重。在这次事件
中我们要汲取这样的教训:
大力加强法制教育
、
思想品德教育,
以正确的行为规范约束他们
< br>的头脑。
教育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与生活中要互相尊重,
平
等互助,
不要以大欺小,
以强欺弱。
教
育学生在做事之前要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道德,
是否合法,
不可不思后果而鲁莽行事。
二、重点做好对脾气暴躁、身体健壮学生的防范工作
p>
学生胡某,
性格暴躁,经常动手打人。在一次拔河比赛中,胡某发现
对方一个队员穿着
钉子鞋参加比赛,他急跑过去,出手打人,多亏裁判教师及时制止,才
使事情没有扩大。在
另一场拔河比赛中,
胡某发现对方助威的学
生突然加入队伍,
参加比赛。胡某飞跑过,
打了
加入的学生两下,
对方反击。
裁判教师费很大劲才平息
事端。
胡某制止他人犯规的行为是正
确的,
但他动手打人的做法是错误的。
从胡在拔河比赛中的表现,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重点做
好这类学生的防范工作。
告诉他打架的
危害,
教育他遇事要冷静克制,
讲授一些正确的处理
方法。此外,在学校组织活动时,要加强管理,防止打架发生。
三、摒除家庭、社会,尤其是影视节目的不良影响
p>
刘某,
父亲在刑警队工作,
其母平常与邻居
相处时,
总是欺人。一次刘某看到同班同学
关某
(
男
)
与郑某
(
女
)
一起从书店出来。刘某
以关与郑谈恋爱为要挟,向关某强索伍拾元的堵
嘴钱,否则就要把他们俩的事宣传出去。
关某拒绝,刘便抢关的书,把关推倒。关顺手从地
上捡起一块砖,
砸向刘。
不料这一砖砸到刘的头,
刘因脑挫伤而死。这件事的
发生是刘的不
良行为引起的,
他的恶习的形成与家庭和社会中的
不良现象有直接关系。
要想把学生教育好,
还需要良好的家庭教
育环境,
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还有一些不良表现的家长,
要求
学校和教师把我们的教育再扩展与延伸,
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进行家访,
与家长谈
p>
话,首先提高他们的认识,改善教育环境。使家庭的教育影响与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
由于
学生的判别能力较差,
一些电视剧中,<
/p>
对不适于学生观看的成年人行为的表演,
武打格斗的
表演,
对学生也有负面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区分正义与邪恶,
实际与表演,
在生活中不要简单地模仿。
提倡学生观看一些积
极向上的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
节目。
四、酗酒后打架现象较多
学生田
某与同学在外喝酒回来,
在宿舍唱歌,
影响周围宿舍的学生睡觉
。
学生袁某找到
田某的宿舍说:
“你们
小点声,我们明天早晨起不来上操是要受批评的。
”田某给袁某烟抽,
< br>表示道歉,袁某不抽。田认为袁架子大,不给面子,遂与袁发生口角,进而打架。
p>
学生控制力较差,喝酒之后,更易冲动,
语言行为往往超出正常限度
。
又由于心理不成
熟,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认识模糊,处事方法简
单;
他们往往做出超出他们意料的事,伤害他
人的健康或生命。
教师要向学生讲明喝酒的害处,
把禁止喝酒做为一条纪律,
p>
以避免因喝酒
引起的打架。
五、其他原因
在嬉戏
顽耍中动作行为过度或有不文明的言语而引起打架的比较多,
第三者的错误传话
或挑拨而引起打架的也较常见。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育学
生要讲文明,
讲礼
貌,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人,要调解同学
之间的矛盾,不说有害团结的话,遵守学校纪
律。
p>
小学生打架一般是赤手空拳,
参与人数不多。
打架之前一般没有组织策划,
造成的结果
一般不重。
产生矛盾即时打架的多,
矛盾与打架间隔时间短。
而中学生打架,拿凶器的明显
增多,参加打架的人数较多。打架之前,有组织策划准备
过程,造成的结果较严重。鉴于这
种特点,
教师对于学生之间的
矛盾要更加关注,
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对于学生持有打架器械<
/p>
的一定要查明原因,
对学生的矛盾要做到早发现、
早解决;
对于学生的与打架相关的器械要
及时没收或销
毁,以避免严重的打架事件发生。
打架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中有中小
学生生理上的原因,如好动、控制力差等;
有思想上
幼稚的原因
,如法制意识淡薄,
对一些事缺乏正确的应对措施;还有家庭社会的原因。
这就
要求教师在日常工作中,
一方面要以正面教育为
主,
加强品德与法制教育,
有针对性地教给
学生一些行为模式和处事方法,摒除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以有效预防打架;另一方面,
< br>对于学生间的矛盾要消灭在萌芽状态,以有效地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透析校园暴力:
< br>为什么孩子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1017
点击
| 22
回复
灌水先锋队
今年
5
月
15
日晚
8
时
30
分,广东电白第三中学发
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凶杀案:该校一名男生用刀捅
死两名学生、捅伤
4
名学生,而犯罪嫌疑人吴建国年仅
17
< br>岁。
今年
< br>4
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公共安全专家局破获一起抢劫案。学生赵某被连续勒
索
20
多次,却从没想过报案。
2005
年
11
月,呼和浩特地区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案。一名姓翟的初中生捅死
< br>16
岁的本校
学生昝某。
一起又一起的校园暴力案件让人们惊呼——为什么孩子们的行
为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渗透校园的不稳定因素
包头市的黄欣曾在网上留言:
我们学校同学之间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
事大动干戈,
无
非是谁欠了谁的钱,谁踩了谁的脚。更有甚者,
看某人不顺眼,就动手打人。我们年级的一
名同学因为玩电脑游戏欠了另一名同学的钱,
还没来得及还,就被对方给捅了。
《兰州晨报》曾向当地的中小学生发放
2100
份问卷调查,从
收回来的
900
份问卷中发现:
50<
/p>
%以上的学生肯定自己身边存在校园暴力,而且很多是由口舌之争引起的。
“为什么孩子们的行为
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且数量有上升趋势?”
2006
年,呼和浩
特市一
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催泪瓦斯袭击老师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深深思索。
在广东电白三中案发生以后,一位曾教过犯罪
嫌疑人吴建国的老师在网上发帖:
“他本是一
名很好的学生,刚
入中学时成绩很好,后来成绩有所下降,但对老师和同学还是很不错的。
为什么他会从一
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变成一个杀人犯?学校有责任,家长有责任,社会有责
任!
”
暴力背后的家庭诱导
“谁打你了?你也打他!
”日常生活
中,
我们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事实上,这种教
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孩子们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行政办主任闫士华认为,
< br>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具
有潜移默
化的影响。
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吃穿住,
还要注意孩子
的品德。
现在的中
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部
分孩子形成了自私、冷酷的性格。这些都是产
生校园暴力的因素。
此外,孩子们的模仿力极强,如果家庭当中充满暴力、冷
漠,孩子们也容易具有攻击性。
学校教育的缺失
< br>据悉,广东电白三中案发当晚,被刺的
6
名学生中有人曾
向吴建国索要“保护费”
,吴向老
师反映过,但未获解决。
p>
广东电白三中“校园血案”发生后,校
方负责人表示,
“校园血案”是德育教育不够造成的。
记者走访
了呼和浩特市一些中小学。
记者在
调查中了解到,
尽管很多学校都按规定设立了思想品德课,
但在
具体操作中,
这门课
常常成为其他专业课的挤占对象。在很多学
校里,
思想品德课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上,怕
占用了孩子们主
课的学习时间;不上,又有违相关的规定。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做法,让
思想品德课名
存实亡。
教育界更多的有识之士担忧,
学校评价学生标准的单一
化,
导致对孩
子德育教育的缺失,正在成为校园暴力产生的一个
因素。
此外,一些法律专家也指出
,校园内的学生大多是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不
能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
既应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管,
更要对孩
子的人身安
全负责。
透析青少年犯罪原因、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日趋严重,已成为一个十分敏感而又
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主
要原因是:
(一)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造成青少年畸形成长,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第一个群体。青少年在家庭中与亲人共同生活,家风人情,耳濡目染。
如果父母品行不端,行为不轨,则为子女提供了不良的榜样,使其模仿学习。可见,家庭环
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
在对青少年犯罪的调查中,
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
类型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p>
。一是教唆犯罪型家庭。
这类家庭成员中,或有前科、
劣迹,
或者品行不端作风不正,
他们或者直接教唆子
女违法犯罪,
或者通过自己平时的言行
间接影响子女。二是娇惯
型家庭,家长把子女作为小皇帝,过分娇宠、溺爱
,
长此以往,
形
成孩子自私、贪婪、蛮横的心理,埋下犯罪的种子,一旦他们对金钱、物质的欲望得不
到满
足,极易走向极端。三是教育不当型家庭。在这类家庭中,子女虽然得到了教育,但
由于家
长采用简单粗暴的打骂等不正当方法进行管教,容易造成子女“压而不服”
,思想不通,形
成逆反心理,从而走向反面。四是不先进教育家庭。一
些家长沉溺于经商赚钱或游玩享乐,
对子女不闻不问
,
不是托人照顾,便是放任自流,最终导致青少年犯罪。五是残缺不全或重
组合家庭
,
使孩子得不到温暖,或受到太大刺激,或遭到后父、
后母的虐待而走向犯罪。
(二)繁杂的社会因素不同程度地侵
蚀着青少年原本健康纯洁的肌体
一是舆论导向失之偏颇。前些
年,由于社会舆论过分强调经济工作,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一些单位和部门一味地追求
物质利益,
放松了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
使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
起,腐败现象不断滋长蔓延,这对心理素质尚很脆弱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p>
少数
青少年受此影响产生了畸形心理,
逐
步转化成犯罪心态。
二是文化市场精神污染。
一些单位
和个人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
置伦理道德、
法律
法规、
社会责任于不顾,
将封建迷信、
暴力、
恐怖、凶杀、色情等影视作品、报刊杂志、录音、录相、
歌舞、
戏剧、
网络游戏等推向市场,
从
而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是盲目攀比和贪图享受心理的影响。
社会上追求物质享受
和高消费的风气,使得一些青少年产生盲目攀比心理,为图虚荣
,
讲排场不惜铤而走险,以
身试法。
四
是受害人的软弱无能。
受害人的软弱使一些刚步入犯罪领域的青少年胆子越来越
大,并随着犯罪的一次次得逞,犯罪的气焰也变得越来越嚣张。
(三)松散的学校教育管理对青少年犯罪负有一定的责任
p>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又一个群体。
青少年通过这一群体结识教师、<
/p>
同学及同伴。
他们在接受
学校正面教育的
同时,有的青少年则受到来自“坏朋友圈”的反面影响,如享乐主义、下流
情趣、哥们义
气、封建的行帮思想、亡命徒式的英雄观等,而置身于该群体中的青少年,为
使自己的思
想符合该群体的价值观念,就会自觉不自觉模仿同伴的行为,调整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
开始学坏了,
以致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片面追求学生
的学习成绩,
一切
围绕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对学生的思想品
德和法律知识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无的放矢,
致使不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三是管理方法
失误,报喜不报忧,为青少年犯罪留下了隐患。
一些学校为保“文明单位”的牌子,要求
内部的学生不得出任何问题,一旦出了问题,也是
采取遮掩、谎报成绩的办法来欺骗上级
,最终导致“小洞不补,大洞难补”
。
(四)
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使劳动力相对过剩,
这是导致青少
年犯罪的又一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
/p>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及生产责任制的实行等极大地促进了生产
力的
发展,
使农村青少年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
而过剩的一些青少年
通过外出打工或经商等
途径涉足外界社会,
将繁荣多姿的城市生
活与贫乏落后的农村生活相比较,
思想观念发生很
大变化,
p>
他们不安于现状,
但又无法以正当渠道满足自己的欲望,
便结伙作案,
盗窃、
抢劫、
杀人越货,
成为一个醒目的犯罪群体。
二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
加快、
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
股份制的确立,
< br>城市中有不少公司、
企业相继破产或倒闭,大批无业青少年、失业人员涌向
社会,
他们或为生计而偷抢,或因无所事事而惹事生非,
打架斗殴等等,都给社会带来了严
重威胁。
除此之外,
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也发人深省。主要表现为:
一是侥幸心理。一些青少年自
认为作案手段高明,不易觉察,心存侥幸,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二是精神空虚,寻求刺激。
这些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着非分的要
求,
他们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达到精神满足的合法手
段、技能,却
不甘于无聊、单调、重复的生活节奏,喜欢生活中多点“刺激”
,这就反映出
他们具有冒险心理,
暴力性犯罪居多。
三是盲从心
理。
一些青少年交友不分良莠,
盲目从众,
导致自食其果。
四是好奇心理。
少数青少年在好奇心驱使下
随意干事,
不分好坏。
五是缺乏
正当兴
趣。
青少年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从
他们的主观意识状态看,
系法盲或法制观念淡薄导致。
因此,<
/p>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则是预防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
法制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提高他们的法
律意识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守法水平
的前提。
青少年对依靠法律维
护自己合法权益和履行法律义务的理解与重视程度,
决定其守
法
自觉性和坚定性。
广大青少年都有守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我国
社会才有良好的守法状态,
有了这种守法态势才能遏制、减少违法犯罪。
而目前,青少年犯罪还呈上升趋势,
除了受外
部复杂的
社会因素影响外,
我们的法制教育制度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
我们要解决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