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紧接
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
人们进行除法计算,
或是没有<
/p>
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
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
又为以后教学两、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
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
/p>
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
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
/p>
具体安排如下。
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
例
1
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例
2
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
例
3
除法的
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
。
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竖式计算和解
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
本单元的教
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
法的一些概念知识,
除法的竖式计算,
以及有余数除法的
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
有余数
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
学生已经具有
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
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
由于除法概
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
所以教材把利用
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
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
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
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
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
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
< br>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
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
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1.
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
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
步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p>
日常生活中经常要平均分东西,
可能刚好
全部分完,
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
续分。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时
,
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
本单元教学有
余数的除法,解决有剩余不够再分的问题。
例
p>
1
着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两步帮助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
除
法。首先安排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均分东西,有时能全部分完,有
时会剩下一些,产生对余数的感性认识。
然后把平均分铅笔的事情数学
化,
用除
法算式表示分法及其结果,
联
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教学余数的知识和有余数除法
的含义。
<
/p>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
10
支铅笔分
给小朋友,每人
2
支,可以分给几
人?
每人分
3
支或
4
支、
5
支,各可以分给几人?这是已经教学过的,
“按每份
是多少”进行的平均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些问题,并自主进入“操
作求解”的状
态。上面的平均分中,有些全部分完,有些没有全部分完。教材要求学生把
分的
结果填入提供的表格里,观察表格反思上面的分铅笔活动,体验平均分
10
支铅
笔,
有时能全部分
完,
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继续分了,
从而获得分东西可能会
p>
“有
剩余”的感性认识。
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是:
把有剩余的平均分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学生已
经知道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已经
会写出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知道除
法的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每份多少或分成了几份。
现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
式,既要写
、读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还要完整理解有余数除法算式所表示的具体
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被除数、
除数、
商所表示的内
容和表内除法算式一
样,算式的余数表示还剩下的、不够再继续分的数量。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线索是:
接受并理解教材所
作的示范→模仿教材写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
1
)
作出示范。
教材从学生操作以后所填
写的表格里,提取“
10
支铅笔,每人分
3
支,可
以分给
3
< br>人,
还剩
1
支”这个事实,
p>
写出除法算式“
10
÷
3=3
(人)……
1
(支)
”
,
指出算式里的“
1
”是“余数”
。
< br>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了解算式中每一个数、
每一个符号的具体意思,
整体理
解算式的含义,体会这道算式比表内除法多了“余数”
,这是由于平均分东西没
有全部分完所造成的,从而知道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
的除法”
。
(
2
)
模仿中体验。
教材要求学生根据“<
/p>
10
支铅笔,每人分
4
< br>支,可以分给
2
人,还剩
2
p>
支”
这个事实,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学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
法和读法。
学生需要模仿上面已经写出的有余数除法算式来写
,
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
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商的含义与表内
除法一致,只是多了“余数”
,学会在算
式里表示余数的方法,
感受有余数除法和表内除法的不同。
2.
< br>让学生用小棒摆正方形,在摆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发现
并理解“余
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个规律。
“余数都比除数小”
使有余数除法的结果唯一。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
该理解除数和余数之
间的这种关系。
“余数都比除数小”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规律,
学生理解这个规律会有一
些困难,
他们需要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
经历感性认识上升成理性认识
的过程。
例
2
教学“余数都比除数小”
,安排学生进行摆正方形的活动。创设的活动
情境是:摆
1
个正方形用
4<
/p>
根小棒,摆
2
个正方形用
8
根小棒,像这样用
12
、<
/p>
13
、
14
、<
/p>
15
或
16
根小
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学生遵照教材的安排,依次用
p>
12
、
13
、
p>
14
、
15
、
p>
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并不
困难。
他们根据摆的结果,也能在教材上填写表示各次操作过程的除法算式,以
及反映各次操作结果的表格。
这就丰富了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学时应引导学
生深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
用
12<
/p>
根小棒或
16
根小棒摆正方形,小棒正好
用完,没有剩余;用
13
、
14
、
15
根小棒摆正方形,都有剩余的小棒,为
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
1
根、
2<
/p>
根、
3
根?
②
用
12<
/p>
、
13
、
14<
/p>
、
15
根小棒都是摆成
< br>3
个正方形,用
16
根小棒摆成
4
个
正方形,为什么多了
1
个正方形?
③
如果用
1
7
、
18
、
1
9
、
20
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可能超
过
3
吗?
随
着学生想明白这些问题,
他们就理解了这里的余数只能是
1
p>
、
2
、
3
的道理。
这样,
“余数都比除数小”就不再是一
个生硬的、机械记忆的知识,而是意义体
验的一个数学规律。
练习一给出如下表格,
要求学生计算并填表。
< br>被除数
021222324
除数
3333333333
商余数教材指导学生观察余数的变化,发现表格里余数那一行
p>
从左到右依次是
0
、
1
、
2
、
0
、
1
、
2
p>
……,感受余数不会是
3
或比
3
大的原因,
又一次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p>
。
配合两道例题编排了一次“想想做做”
,着重帮助学生巩固余数的概念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