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方程》整体规划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
一
)
本单元教学哪
些知识?教材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
第一段
:
教学用形如
a
x
±
b=c
和
ax
÷
b=c
等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
/p>
际问题,并掌握其解法;
第二段,教学
用形如
ax
±
bx=c
等方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病掌握其解法。
p>
此外,
教材还安排了本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和掌握所学内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方程是用字母符号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等量
关系的,无论是表达形
式,
还是思维水平都比算术的方式更抽象
,
其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精
心选择学生熟悉的,并能承载相
应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引导学
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自主寻
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探索方程的解法,
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
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例
1
是列形如
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
是<
/p>
“求
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
的
实际问题的逆运算;
例
2
是列形
如
的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几
倍求和”的实际问题的逆运算。
例题和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实际问题相比,
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完全
一致,只是条件和问题不同。这样的实际问题,如果
用算术方法解,
思路比较特殊,思维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而
p>
用方程解,
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的解题经验,
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这样,
选择学生熟悉的数量
关系作为方程的学习内容,既
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积
极性,
又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
受代数的思想方法,
体会方程的实际应
用价值。
2
.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在现实情境中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关键。
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根据题
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找出等量关
系,并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
例
1
在提
出问题后,要求学生“找出大雁塔与小雁塔高度之间的
相等关系”,并通过交流,抽象出
数量关系式:小雁塔的高度×
2
-
22
=大雁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量关系式进行分析,明
确“已知大雁塔的高度,求小雁塔的高度,可以列方程解答”。需要
说明的是:
让学生自主地找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必然会出现不同
的结果,如
:
小雁塔的高度×
2
-大雁的高度=
22
等,教学时,
要鼓
励学生列不同的方程去解决,
并通过比较,
使学生体会到虽然列出的
方程不同,但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大
雁塔的高度比
小雁塔高度的
2
倍少
p>
22
米”这一关系列出方程的。
相对而言,
例
2
的数量
关系比较复杂,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时可以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思考
:
如果颐
< br>和园的陆地面积是
公顷,
那么水面面积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颐和园的占地面积与颐和园的陆地面积、水面
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
再引导学生自主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p>
:
陆地面积
+
水面
面积=颐和园
的占地面积,并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
.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材没有单独安排解方程的例题,
而
是把解方程作为解决实际问
题过程中一个环节来安排,
目的是帮
助学生体会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
题的需要,
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
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材在引导
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后,
继续引导学生应用等式的
性质解方程。教学时,
例
1
要结合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着重引导学
< br>生理解在解方程“”时,为什么要先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
22
< br>?例
2
要通过讨论加上
3
等于
64
,
也就是几
个等于
64
?
等问题,
引导学生从
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乘法分配律等不同的
角度解释其中的道理。
求
出陆地面积后,
可以让学生通过独立的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求出水面
的面积。
4
.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材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正确的检验方程的方法,
培养自觉检验的
意识和习惯。
例
1
要求学生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
检验求出的答案
是否符合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
例
2
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检验的
方法进行检验,其检验方法大致有两种<
/p>
:
一是把求出的答案代入原方
程进行检验
;
二是根据求出的答案,
先检验水面面积加上陆地面积是
否等于颐和园的占地面积,再检验水面面积是否等于陆地面积的
3
p>
倍。教学时可以提出“这道题怎样检验
?
”
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
论提出不同的检验方法,
并对不同检验
方法进行比较,
体会每一种检
验方法的不同思路。
5
.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为了配合例题的教学,
教材有层次地
安排相应的练习,
以帮助学
生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
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一方面,
安排和例题结构相同或
相似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和方法,
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一般步骤。如:第
1
、
4
p>
页的“练一练”,练习一、练习二的
第
3<
/p>
、
4
、
5
题等;
另一方面,
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富有变化
的实际问题,
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打开寻求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思路,
< br>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如
:
练习一的第
7
、
8
、
9
、
1
2
、
13
题,练习二的第
7
至
11
题等。
此外“整理与练习”的第
< br>14
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
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又有利于发
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
1
、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
b=c
,ax
÷
b=c,ax
±
bx=c
等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
< br>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
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
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
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感受方
程的思想
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符号感。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
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
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
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教学建议
1
、
重点
:<
/p>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理解并掌握形如
ax
±
b=c,ax
÷
b=c,ax
±
bx=c
等
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需要两,三步计
算的实际问题。
2
、难点
:
在
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
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
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
感受方程
的思想
方法及价值。
3
、单元教学建议
p>
:
1
、重视生活背景的呈现和渲染。
2
、加强学习过程的组织和指导。
3
、完善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推广。
4
、尊重学生探究的差异和创造
四、
学情分析
方程及其应用是代数领域的一个核心内容,小学阶段只涉及简单
的方程。虽然如此,但
对逻辑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
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六年级
(
上册
)
“方程”单元
,
是在四年级
(
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