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
课题的提出
关注儿童整个生活世界赋
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教育改革
的必然和迫切要求。
< br>对于小学生来说,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识”。
在某一个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
“形”
打交道,就会积累许多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
现实
,
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
用数学,
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
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心目中的首
要职责是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掌握系统
知识,考出好成绩,但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教
育有比
“
升学
”
更重要的目标,
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
这个目标
是容不得
“
淘汰
”
。
小学生的思维特
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 br>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
感知的基础
上形成,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
沟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
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切,
学生自觉接纳
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p>
课程资源的重
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数学课程标准》
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
分析现实
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
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
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
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
儿童生活中有很
多知识
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
反思活动,
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挖掘学生生活经
验方面的资源,
引导学
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因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的
新的表现形式,
以
“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
与应用
”
这种科学的基
本模式,
把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展现,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
受生活,
尊重学生生活经验,
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
能力,感受数学的无穷威力和魅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
。
本课题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而展开实践与研究的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p>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
提高
学生解
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
/p>
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
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
与运用。
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
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
源,
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
能在学
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
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
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
生活相接轨,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
教
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
活内容,
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
p>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
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
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
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
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让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
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
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p>
1
、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
逐步优
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p>
2
、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
一个学
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p>
3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激
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p>
4
、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
学生是探索者,
主要任
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
教师的启发,
目的在于
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
p>
、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
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p>
6
、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
、动手、
动口,
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
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
数学方
法和认知结构
。
7.
评价激励性原则:
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
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
度、
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
p>
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主义学说
p>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
制定教
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
< br>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但并不是
任何教育都能对
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只有适应时代需要,
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
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p>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
“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
先前的
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才可能是
主动。
”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
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即教育
、
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
育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
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
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 br>这就是教育的
根本目的。
4
、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p>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
(1)
完成教学目标是
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
促进教学目标完成。
(2)
掌握学习应用策略,
强调了应用意识,
当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
数学
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新
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
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5
、优化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