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是全面
实施素质教育的
核心,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实质就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
“创新”是
这个时代的灵魂。
对于我们从事基础
教育的教师而言,
就应该努力去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时
代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许
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
的突破和发展。
然而,
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
学考试的重压下,
存
在诸多问题。我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
也经历过不同时期,多次
教改,发现现在有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脱离实践,或者措施不
力,
缺乏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那么这些问题具体表现
在那些方面呢?教师为什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又怎样
去指导学生
的实践呢?
(一)目前一些教师存在的问题。
1
.思想保守。
很多教师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p>
思想非常保守,
他们唯恐学生不会
学,学不
会,对学生不放心,放不下,怕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把学生
困在课堂中,校园内。很多知
识、道德、情感都全部在课堂灌输,老
师缺乏创新意识。
尤其是
毕业班老师,
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
更是
“不
敢越雷池一步“。
面对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日新月
异的开放时
代,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仅仅把知识传授,看作是教学的
全部,
这种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利于学生创新素
质的培养,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2
.教学目标单一。
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重视认知目标,
而时代发展所要求的三维目
标未得到
应有的重视和落实,
时代发展所要求的创新意识、
探究能力,<
/p>
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他们非常重视书
本
知识的教学与训练,
极端的强调认知性学习,
忽视实践这一重要的方
式。这种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学生探索精神萎缩,剥
夺了学生提
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
3
.远离生活、脱离实践。
在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应在不
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而
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践。重间接知识的学
习,轻直
接经验的获得。
把学校看作鸟笼子,
< br>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
围墙之内,只是在课堂中进行应试教育。这种强烈
的书本化倾向,远
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际,
导致学生缺乏
创新意识,
缺乏动手操
作能力。目前的高分低能,
低分更低能,甚至一些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的现象,就是更好的说明。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已启动,其目
标体系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开展富多彩的
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素质
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创新素质贵在实践。
1
.实践能丰富学生经验。
参加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主动的接触
自然、
了解社会、
反思自我,
并在开放
的生活空间中,
形成了对自己、
对社会、
对自我的整体认识,
丰富了他们的经验和体验。
学生会时刻将
自己融合在这种开发的情景
之中,并在认识过程中,时刻伴随着他们自己鲜活的体验、感
悟和创
新,这种体验、感悟和创新是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2
.实践能完善学生的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赋予学生的是一种“书本
世界”、
“知识道德”的生活
方式,而社会实践则是面向学生的
生活世界。在这种生活世界里,学
生通过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反思自我,会与社会很多
部门、很多人
打交道。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会了交往;同时也学会了处理与自
然、
与社会的关系,
不断地形成他们正确的生
活态度和丰富多彩的生
活方式。
3
.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
在
实践的实施过程中,
学生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
明确活
动主题,问题意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问题,能引起学生
认识的升华,能引发学生去
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创
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其次
,在实践活动中,学
生面对各种自然情景、
社会情景和自我生活
中的情景问题,
学会了如
何去思考与研究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
这些问题,如何与他人交往,
如何与社会部门联系,
如何制定一
份问题解决的方案,
创新能力提高
很快。例如:我们在学习“清
澈的湖水”一课时,我带领学生进行了
一次社会实践。在此活动中,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
的能力,自主获取
知识的能力,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
的发展,他们主动探究,勇于实践,敢于
创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
力的素质也逐步形成。
(三)注重指导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尊重学生个
性,尊重
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教师要有效的针对学生
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
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保证
学生活动参与率。
从活动主题的提出,到实践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的实施,以及<
/p>
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
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
的
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
< br>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