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
XX
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
XX
教
体局
《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试行)<
/p>
》
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服务能
力
,
帮助学生家长解
决无法按时接孩子
放学的实际困难
,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
,
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服务学生、
家庭和
社会为宗旨
,
以达到充分利用学校管理、
师资和教育资源等方面优势
p>
,
解决学生课后教育管理问题
,
解决家长课后按时接送学生和课后辅导
负担过重问题
,
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总体要求。
二、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全体教师
三、基本原则
(
一
)
学校主体原则。
学校是实施课
后服务工作的主体,
在县教体
局和教委的指导和监督下
,
组织实施和全程管理课后服务工作
,
确保
课后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安全、高效、有序。
(
二
)
安全第一原则。课后服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
建立安全保障
p>
机制
,
明确安全保障责任
< br>,
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
确保师生
人身安全。
(
三
)
公益惠民原则。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学校无偿
提供场地资源
,
家长合理分担运行成本
,
鼓励社会捐资支持的做法。
(<
/p>
四
)
公开透明原则。学校要与家长、学生
签订课后服务告知书
,
三方签字
,
p>
明确各方责任。要公开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方式、
规章制度、
安全措施、
收费标准等
,
主动接受家长、
学生和社会监督。
(
五
)
自愿选择原则。学生是
否参加课后服务
,
由学生家长自愿选
择
,
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
不得因此增加学生课
业负担
<
/p>
(六)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场地、设施等资源状况
,
以及学生、
家长对放学后学生活动的实际需求
,
p>
统筹社会需求
,
健全工作机制
,
积
极稳妥推进课后服务。
(
七
)
优先保
障原则。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
员子女、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
体。
四、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
(
一
)
课后服
务对象
课后服务对象是在本校走读就学且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小学生。
(二)课后服务时间
课后服务时间为
每周一到周五学习日
(寒、
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除
外)
。下午正常放学后,具体时间结合家长需求、学校实际和季节变
化研究确定。
(
三
p>
)
课后服务内容
因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情况不同,对各年级服务对象采取混合编班、
集中管理的方式。在
服务内容上,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
性成长的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自
主学习、体育、艺术活动,
课外阅读,
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活动。
也可以以兴趣小组或社团等不同
形式组织的自主实践活动,
p>
以及其它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育人课
程。
开设的课程包括:
(
1
)作业辅导班(一至六年级)
12
个。
(
2
)课外阅读班
2
个。
(
3
)英语班
2
p>
个。
(
4
)书法班
1
个。
<
/p>
(
5
)合唱班
1
个。
(
6<
/p>
)舞蹈班
1
个。
(
7
)足球班
1
个。
(
8
)综合实践班
1
个。
< br>
(
9
)美术班
1
个。
(四)课后服务主体
各个班级发动学
生家长积极参加托管工作,
鼓励和吸纳有艺术特
长的家长、
p>
社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学校根据各班情况确定课后
服务时间、地点、内容等事项,并安排专任教师牵头组织。
(五)服务程序。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
方面的优势<
/p>
,
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
建立服务内容公示、学生选择、
家长申请、班级审核、校长审定、学校组织实
施的工作机制。学校应
将开展课后服务的具体方式、服务内容人员安排、学生活动安排、
安
全防范措施、收费事项等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
,
方便学生家长自
愿选择、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