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简介
-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
712
—公元
770
)
,汉族,河南巩县
(
p>
今巩义
市
)
人。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
大诗人,世称“诗圣”
< br>,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
遗,代表作“三吏”
(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p>
)
“三
别”
(<
/p>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
。原籍湖北襄阳,生
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
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
工部员
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一生写诗
1500
多首,诗艺精湛。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
712
年出生于河南巩县。
746
年
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因避“安史之乱”流亡
入蜀,在这里筑茅屋而居,前后
住了四年,写诗
240
余首,
包括《蜀
相》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765
年携家经
水路出蜀。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
770
年病逝于湘江
舟中,卒年
59
岁。
本人一直以为<
/p>
,
杜甫才是中国历史上最
关注百姓疾苦<
/p>
,
最有平民情结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他
诗作中反映的很多问题
,
在今天的中国不是依然存在吗
?
原文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
垂老别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
译文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
“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
些不成丁的青年
?
”
<
/p>
“府帖昨夜才下达,命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
“抽来的中男实在
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
”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
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
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
能改变这悲痛的安
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
(
指九节度使
)
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
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
(
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
)
,致使
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
(
因离洛阳不远
)
,练兵也依
凭著洛
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
(
指劳役不重
)
,放牧军马的劳
< br>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
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
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
(
指郭子仪
)<
/p>
本像你们
的父兄。
”
石壕吏
原文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译文
<
/p>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
走,老妇走
出去应对。
< br>官吏喊叫的声音是多么凶狠,老妇啼哭的情形是多么凄
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
“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
把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
回来,另外两个最近刚
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家中再
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仍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
小孙子,
(所以)儿媳妇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
完整的衣服(裙在这里泛指衣物)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
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赶快应征河阳需要的劳役,兴许还赶
得做明早的早炊。
”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渐渐消失了,但好像还听到
低声哭泣抽咽的声
音。
天亮后,我还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
老翁告别。
潼关吏
原文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的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也有万丈多。
我请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
明军吗
?(
这是杜甫明
知故问
)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说:
潼关高与云相连,城上堡垒把城墙
区分成一格格战栅,
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守住,哪要担心西都长安。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
险要,利于防守,万
古守关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
(
即潼关之古称
)
那一仗,哥
舒翰潼关
之败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防守潼关竹将领,谨慎啊!
千万别学哥舒仓卒促
应战的覆辙。
”
新婚别
原文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注释
<
/p>
1
.兔丝:即兔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
枝干上生长。蓬和麻的枝干都很短,所以兔丝子附在上面的
引蔓自然长不了
。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2
.无乃:岂不是。
3
.河阳
: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4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
位。唐代习俗,嫁
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今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
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
5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6
.归:
古代女子出嫁称
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
句即俗语所说的
< br>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
7
.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8
.苍黄
:犹仓皇。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9
.事戎行:从军打仗。
10
.久
致:很久以前都已经制成。襦:短袄,裳:下衣。
11
.不复施:不再穿。洗红妆:洗
去脂粉,不再打扮。
12
.错迕:差错,不如意。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
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赏析
<
/p>
这首诗写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次日清晨,新郎就要
赴前线。全
诗除开始两句
特用比兴发端
(
《杜诗说》
)外,
全是
新妇赠别劝勉的独白之词,这与
三吏
<
/p>
的对话体有别。
通过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诉,塑造了一个承受着
苦难命
运、又懂得以国事为重的善良坚毅的青年妇女形象,深刻揭
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诗写得回肠荡气,
《唐诗品汇》引刘
云:
曲折详至,缕
缕凡七转,微显条达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曰:
含几许凄恻,又极温厚。
译文
兔丝依附着柔弱的蓬麻而生长,当然是长不长了。一个
女人家嫁给了出征的丈夫
,还不如丢弃在路旁等死。我和你
结为夫妻,没想到,连床被都来不及睡暖。我们傍晚才
结婚
的,
你一大清早就要离开了,
未免
也太匆忙了吧?你这一去,
虽然只是戍守在不远的河阳,而我的身分还没有真正确定,<
/p>
叫我怎么去拜见公公婆婆呢?想当初我爹娘抚养我时,把我
当宝一
样藏起来,不许我抛头露面。然而,身为女人的我,
本应该嫁鸡随鸡,
< br>嫁狗随狗的。
你现在就要去战场上送死了,
我的心情沉痛
得好像要断了肠一样!我真希望能跟着你一起
去,但眼前的情势又是那么紧急。我只能忍
着泪劝你,不要
太过于思念这段新婚,要努力为国家效力才行。一个女人家
如果真的跟到军中去,恐怕会影响了军威啊。我悲叹自己出
身贫穷,好不容易
才有机会穿上这件新婚礼服。我发誓,这
件礼服不会再为第二个人穿了,我当着你的面,
卸下了美丽
的粉妆。哎!抬头看看天上的飞鸟,它们不论大鸟小鸟,都
< br>是成双成对地飞着。
偏偏人世间的事情,
是这么的违背人
意,
然而,尽管命运如此,我对你的爱情永远坚贞不渝!
无家别
原文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