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科学教案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
,学科:科学
3
,课时:
1
4
,学生课前准备:
(
1
)烧瓶、小铃、水、皮管、夹子
< br>(
每组一套
)
,底面开孔的小鼓
、蜡烛
(
每组一套
)
< br>,木棍、小闹钟。
(
2
)搜集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出去的实例。
(
3
)教学课题:声音的传播
(4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本节课拟采用诱思
探究实验论证的教学方法。在教师
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及分组实验来进行论证,通
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
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
“
教师主导,学
生主体
”
的教
学原则。可以概括为:创
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验论证表达交流总结归纳。
(
p>
5
)思想教育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去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生活身
边、感悟到物理学的美,激发学科学、
用科学兴趣。
(6)
能力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的创新能力。
< br>
二、教材分析
(1)
通
过上一节课的活动,我们已经知道任何物体振动时都会发出声音。这些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是通过什
么传播出去的
?
空气能传播声音,液体、固体等许多
东西也都能够传播声音。本课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的是声
音怎样通过这三种介质传播出去
。内容上做了如下安排:
(2)
课文
通过
“
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出去的
”<
/p>
这样的问题,
借助一组照片,
暗示声音能
够通过空气传播,
从而转
入对
“
通过什么传播
”
的假设。通过空气
?
通过水
?
还是通过周围
的一些物体
?
(3)
为了验证声音传
播与空气的关系,课文提供了两个实验活动:烧瓶中的小铃、小鼓吹蜡烛。第一个实验
注
意把握瓶里是否有空气,第二个实验注意掌握好小鼓与蜡烛的距离。通过做
“
土电话
”
、玩
“
土电话
”
以及用小
木棍
听闹钟声音的活动验证声音传播与固体的关系。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验活动,也
< br>
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再做几个实验。
< br>(4)
最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研究声音传播与水的关系,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
(5)
研究完成一份关于
“
声音在水里能传播吗
?”
的实验报告。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br>
(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
.能力目标:
(
1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有目
的的观察;
(
2
)使学生能利用常见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会描述实验现象,收集有效的信息并根据信息归纳科学规律; p>
(
3
)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
/p>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
/p>
(
1
)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望,使学生乐于探
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
2
)通过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3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间的
情感互动,营造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
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
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探讨交流、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声音产
生的原理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因为只有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原理,
才能从本质
上理解对它的控制与应用,
这是进一步学
习本章其它内容的前提,
这个前提的掌握与否是本章后续学习的关键,
< br>是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声
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因为仅仅依靠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难认识到这一点,
只有借助于
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
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易于形成难点。
教学时数:
1
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
”
的原则贯穿教学始终,跳出教材对教学的束缚,在
活动设计中除了常用的讲授法
之外,根据教学的需要,还准备选用如下的一些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教
学法、激
励教学法等,并创建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
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激发情趣。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嫦娥
1
号发射视频)
师:这首歌的名字是《爱我中华》
,听到这首歌时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
如果老师告诉你这首歌可以从太空传回地球播放给我们听,你们是不是更激动,更高兴啊!
师:举世瞩目的嫦娥
1
号搭载着中
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成功飞往月球,同时还搭载着
30
几首中国
人非常
喜欢的歌曲,其中就有这首《爱我中华》
。
师: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听到这美妙的歌声,假如我现在身在月球,我能听到
这歌声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月球没有空气,是真空的。
< br>师:对,月球是一个真空的世界,没有空气,即使发生大爆炸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真< /p>
空铃的实验,靠铃的振动发出声音,验证了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
好?
生:好。
(播放课件:真空铃实验)
(板书: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师:既然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
。
(板书:声音的传播)
二、分组探究,解决问题。
1
、声音的传播方向。
师:老师在讲课,
(走到学生中间)指名学生,你能听到吗?你能听到吗?大
家都能听到老师讲课,这说
明声音是向哪个方向传播的呢?
生:四面八方。
师:对,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
、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老师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到你们耳朵里的呢?
生:空气。
师:空气也就是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板书:气体)
3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那固体能传播声音吗?
生:能。
师:谁来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就能听到敲桌子的声音。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来试一试。
(用力拍桌子)你们能到声音了吗?
p>
生:听到了。
师:
(轻轻的敲桌子)听到了吗?
生:一部分学生听到了。
师:
(轻轻的挠桌子)听到了吗?
生:听不到。
师:老师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听,听见了吗?
生:听见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要注意挠桌子的时候,
尽量发出在空气中听不到的声音,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一只手轻轻挠桌子。
(学生活动)
师:听见了吗?
生:听见了。
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
了一个土电话传播声音的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实验<
/p>
1:
土电话能传播声音吗
?
方法
:(1)
两名同学合作
,
一名同学
将纸杯贴紧耳朵
,
一名同
学对着纸杯说话
.
(2)
两个纸杯间的线要拉直
.
(3)
尽量小声音说话
.
我们的发现
:
(学生活动)
师:土电话可以传播声音吗?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能传播。生:纸杯好象一个扩音器。生:发出声音的时候线绳在振动。
师:土电话靠拉紧的线绳传播声音,再次证明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板书:固体)
4
、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
生:可以。
师:谁能举个例子。
生:游泳时能听
到地面上的声音。生:拿东西在水里敲也能听到声音。
师:我
们学过的一首诗中写到: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也证明了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实验。证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
实验
2:
水能传播声音吗<
/p>
?
方法
:(1)
把铃铛和小锤放入水
中
,
用小锤敲击铃铛发出声音
.
(2)
不要让铃铛和小锤碰到水槽
.
(3)
将耳朵贴在水槽外壁听
.
我们的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