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论文.doc

温柔似野鬼°
559次浏览
2021年02月28日 23:0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我家也有消防犬)



小学德育论文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席红霞



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从推


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 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



何抓住机遇,


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


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


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 德育教育方式,


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


将施教的 场所


仅仅局限于教室,


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 全部,


学校教育呈现


出一种说教式的、


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


因此,


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 /p>


意。


****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 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


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

“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


到学生心里”


。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


育方法,


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


“学习年”


活动 ,


在师生中展开了


“老师学”



“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


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


,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 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


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 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


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今中外的教育


家都十分重视德育,


把德育 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


< p>
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做到“三个结合”

< br>。既“以人为本”与“依


法治校”相结合;


“课堂教育”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校内教育”与“社会教


育”


相结合。


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


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 、互相帮助、互相尊


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 个和谐发展


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 但


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


必须使学生获得对


“美与


丑”



“善与恶”


,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 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


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 伐,不断的注


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 /p>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

< br>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


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

< br>*


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


的思想已驶入 了现代化的快车道。


小学生耳闻目染,


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 复


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


做法是:摒弃“说教式”



“灌溉式”



“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


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


教育基地 ”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


认知自觉的转化为 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


了“感恩教育”

< p>
。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


衣服,


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 激之


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 致的育人工程。它需


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 贴近生活的


实例来充实它。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 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


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


“集体”


这一 概


念,


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


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


让他们


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 ,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


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


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


,让学生逐步培养起 了集体荣誉


感,


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


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


让他


们能努力在 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

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


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通过日 常行为规范教育,



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 中,


实践证明,


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


条 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


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


使 每一个学生都


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


共甘苦的,

< p>
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 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


、通过少先 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 感到很骄傲,


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


们进行德育教育。< /p>


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


己执 行,


每得到一枚奖章,


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

< p>
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


定的道德情境,


提供一些具 体的范例,


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


可以开展

< p>
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 自身


的东西。



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


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


让学生大胆发


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大家的讨论,


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通过自


己的讨 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


习。


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



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 以恒的学习精


神。


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


浅的、


表 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


本质的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的 理解常


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 /p>


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

< p>
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


还知道怎样去做。


要让学生 结合自身进行比较,


确立明确


的导行目标,

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


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


就可以满足 低年级


小学生交流的欲望,


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


能。


教师可以在 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


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


看自己是否比以


前进步,


或者横向比较:


看别的做得好 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自己是不是和别人


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 ,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


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


他们


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


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


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


理很重要。从内 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


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


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


去看望孤老


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


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 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


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


还可 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


“社区假日小队”



“扶助残疾儿


童”



“参观污水处理 厂”


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切身感受到自己


必须做什么。



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 br>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以活动为纽带,


形成家校德育合 力。


学校建立教师


家访制、


家校定期对 话制、


教师家长共评制、


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


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


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


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


近了家 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


长综合素质。< /p>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 低级到高


级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 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


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