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诗赏析
-
敕勒歌
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注释
]
1
.敕勒
: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2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
.穹庐
: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
.苍苍:青色。
[
简析
]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
大草原的景
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
头两句
“敕勒川,
阴山下”
,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
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
着两句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敕勒
族人用自己
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
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
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
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阵
风儿吹弯了牧草,
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
景象。
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
境界开阔
,
音调雄壮,
语言
明白如话,艺术概括
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
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p>
(
《山谷题跋》
卷七)
。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
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
果就很好。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
注释
]
1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
.妆:装饰,打扮。
3
.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1
[
简析
]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
爱。
诗
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
的柳树像是碧玉妆
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
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
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
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
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
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
问;
“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这样
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
出嫩绿
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
就是通过赞美柳树
,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作者简介:贺知章
(659-744)
字季真
,
自号“四明狂客”
,越州永兴(今浙江
萧山县)
人。唐代诗人。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
注释
]
1
.春晓:春天的早晨。
2
.晓:天亮。
3
.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
.闻:听。
5
.闻啼鸟:听见鸟叫。
[
简析
]
这
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
的美好心情。
p>
首句“春眠不觉晓”
,第一字就点明季节
,写春眠的香甜。
“不觉”是朦朦
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
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
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
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
的鸟语。
“处处”是四面八
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闻啼
鸟”即“闻
鸟啼”
,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
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
第三、
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
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
的
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
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
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
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2
作者简介:孟浩然(
689-74
0
)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
的田园山水诗很
有名。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
注释
]
1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
.泊:停船靠岸。
3
.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
简析
]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 br>起句“移舟泊烟渚”
,
“移舟”即移动小船;
“泊”指停泊夜宿;
“烟渚”
,烟
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
愁
新”
,
“日暮”即黄昏时分,
“客愁新
”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
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
旷天低树”
,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
远处的天空比近
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
,江水
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
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
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
,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诗派的代表。据说有
一次,他到长安参加文人诗会。他即席
赋诗,写出了“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微薄的云淡淡地抹在银河上,稀疏
的雨点滴落在梧桐叶间)两句好诗
。大家都十分叹服,搁笔不继续赋诗了。
[
赏析
]
这
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烟雾蒙蒙的沙洲边,
眼见日落黄昏
,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
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天
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
在清清江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
近,
带来些许的安慰。
诗中
“野旷天低
树,
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
心情。
3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
注释
]
1.
鹿
柴:地名。柴,一作“寨”
。行军时在山上扎营,立木为区落,叫柴;
< br>别墅有篱落的,也叫柴。
2.
空:诗中为空寂、幽静之意。
3.
但:只。
4.
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
简析
]
这首诗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
《辋川集》中的一首。诗中描绘鹿柴附
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首句“空山不见
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
,是因为杳
无人
迹。
“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
,
以局部的有
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
“但闻”二字将
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
见偶尔传来的几
声“人语响”
。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
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
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三、四两句“返
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
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
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
。猛
一看,这一抹微
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
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
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
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
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
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
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酬张少府》
)
。
《辋川集》中的作品,大
多着力描写自然景色的静美境界,前人认为这些诗不谈禅机而深得禅理,读之
身世两忘,
万念俱绝。
这反映了王维晚年对现实冷漠的消极
思想,
但这些诗
“诗
中有画”的表现手
法却具有不朽的美学价值。
4
绝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注释
]
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
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
4.
泊:停靠。
[
简析
]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
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
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写的是动景。
首句堂前黄鹂
鸣于翠柳间,
是近景;
次句白鹭飞上青天,
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
的
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
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
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
“上”
< br>,后两句是“含”
“泊”
,一
动
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
“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
“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
“
泊”
,
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
静中包含着动;
“万里”点出空间的
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
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
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5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
注释
]
1.
乃:就。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
径:乡下的小路。
6.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简析
]
6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
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
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
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
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
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
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
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
,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
: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
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
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
锦
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
红艳艳的鲜花
,
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
那田里
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
怎能不赞美春雨
呢!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注释
]
1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7
3<
/p>
.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
/p>
)
,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和李白齐名,又被称为诗圣。杜诗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注释
]
1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
.蹊
(x
ī
)
:小路。
3
.娇:可爱的。
4
.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
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
不舍的样子。
“留连
”是个“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
的记
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
连”也写作“流
连”
,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
简析
]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
760
年)诗人
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
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
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
< br>第六首。
8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点明寻花
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
< br>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
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
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
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
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
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
开的样子。这句从侧
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
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
娇莺恰恰啼”
。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 br>“恰
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
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
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
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注释
]
1.
啼:叫。
2.
山郭:靠山的城墙。
3.
酒旗: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4.
南朝:公元
< br>420-589
年,南方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当时建立了
大批佛教寺院。
[
简析
]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