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温柔似野鬼°
812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3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对我说慌试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 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



成方法 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 /p>


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 br>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


域、


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


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 /p>


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 /p>


简捷


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 理、描


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 br>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 习数学


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


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p>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


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 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


.义务 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


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能够帮助人们

< p>
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 以有效地描述自然


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 /p>


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


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 的内容、


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生 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


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


推理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


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


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

< br>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


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 br>.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 p>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p>


与合作者。





5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


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


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 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


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 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


.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


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计 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


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 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


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 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


学习方式,

< br>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性的数学


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 br>(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 年的课程内


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


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


1



3

年级)、第二学段(


4



6


年级)、第三学段(


7


9


年级)。




(二)关于目标



< br>根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br>》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标


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

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 用”等


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而且使用了

< br>“经历


(感受)



体验


(体会)



探索”


等刻 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从而更好地体现了


(标


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

< p>
了解



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


辨认出来这一对象。



知识


技能


目标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应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



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经历



(感


在 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受)



过程


性目




体验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 境中初步认识对象


(体


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会)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 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


探索



等 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


联系。



理解



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描述 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


(三)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


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 学习,强调


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


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 数;能在具体


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 交流信息;


能为解


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 br>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


出解释。




符号感


主要表现 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p>
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 br>会进行符号


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


主要表 现在: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

< p>
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


根据条 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


的 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 形


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p>


能运用图


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


主要表现在: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 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


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 由此


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


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现实生活 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


数学 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新的数学


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 /p>


推理能力


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 猜


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

< br>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


中,能运用数 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


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


特别是教师 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


教。同时,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


种编排方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


识(包括数 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 br>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 察、


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


决日常生活中 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