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评课用语
-
数学课评语
1.
课堂
上学生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
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br>3.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
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
< br>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
< br>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 br>5.
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
性目标,同
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
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新
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
去教,
能依据课程标
准,
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
生活实
际。
7.
< br>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
< br>味不浓。
8.
教师能合理组
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
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
学生去表达;学
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p>
10.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
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的学习方式。
12.
教师能够有效
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
成,学生的学习
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
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
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
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
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
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
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
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促成了知识的整
合,体现了
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
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
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
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
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
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
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
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
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
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
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
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
以前是属于课外奥赛典型题,
对学生
p>
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对教师的课堂把握也是一
个极大地考验。
江老师
朴实而扎实的为我们呈现了一节层层深入
,
师生共同探讨的数学课。
我感到受益匪浅,
< br>下面
就这节课谈谈我们几方面的感受:
1.
课堂结构安培合理,注重了学生的思维的特点。
江老师从猜测到验证再到调整,
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枚举法解决问题的
方法,
体会枚举
法调整时“头不变而腿的变化规律”
。照顾到可能有部分学生思维不能直接跳跃到假设法的
局限,
为后面教授假设法奠定基础。
并在体会枚举法的基础上优化并学习假设法的解
题思路。
课堂安培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
2.
设计巧妙,准确的寻找课堂难点的切入点。
从让兔子站起来开始,
学生被这一独特的问题思考方法,
深深吸引住了,
脑海中也能很形象
的构建出问题需要的场景,
接下来一系列的追问,
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中
“变与不变”的思维
巧妙性,
什么少了?是谁的?为什么?等学生很快就能解决这个
问题。
将原本生硬的假设法
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解题思路也
清晰的出现了。
3.
条理清晰,反复体会每一步的意义。
学生列式板演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教师再大屏幕出示解答过程并再次详细的阐述每
步算
式求什么,
为什么这样求?看似啰嗦,
实则有相当的必要性,
有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理
解计算
过程,只是模仿出了解题的步骤,老师每次都详细的要求学生理解每道算式的意义,
有效
的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出现,让学生真的懂,进而以后能举一反三。
< br>当然课上江老师也有一点不足之处,
如:
语言或许还不够
严谨,单位的使用上有点混乱,时
而“多少条腿”
,时而“多少
只脚”
,学生也受其影响,发生了几次不同的表述。还有讨论没
有进行的有效和符合实际情况,课上共出现了次集体讨论,其中有三次都是讨论思考过程,
属于同一个思考形式。最后感谢江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而实在的数学课!
几点建议:①
< br>在出示几组
10
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这一环节,
教师留给时间思考太
少,显得教师太急燥了。
“以生为本”的理
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在这个很有数学探索价
值的环节,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思考、交流
、总结,而不是怕后边的练习无法全部完成,蜻蜓
点水,一带而过。课堂上有限的
40
分钟是应该给学生探索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还是完成教
师课前预设的每个练习,
在课改回归理性的今天,
教师应知道如何选择。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
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方案,更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同时也
今天我们有幸听了钟老师的一节数
学课,
我觉得这节课是质朴,
是耐人寻味,
具体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和谐统一。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去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理解并掌
握长
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让学生在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应用意识,
同时在动手实践、
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
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实施上看,基本达到了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
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
课伊始,
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
了等宽不等长和等长不等宽的两组长方形,
通过观察,
让
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
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
面积计算做孕伏和铺
垫。
在例
1
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
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三个不同的长方形,<
/p>
填表并交流
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各多少平方厘米?然后通过例
p>
2
的教学,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测
量、观察、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用
5
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