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doc
-
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
小学数学优质课
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
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
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
己的实践与理论。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听
课
心
得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
/p>
2010
年
9
月
28
日,
我有幸参加了惠安
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
我
观摩、学习了
4
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
,收益
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
是学生愉快学习,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
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
距离、营造和谐气氛
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
学生
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
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
《搭配中的学问》
一课时,在课前以
“老
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
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
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
地打开了学生的话
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
小
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
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
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1 / 24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
验,注重创设生动有
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
p>
丰富的、
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
剂和催化剂。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
以“笑
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
有
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城南实小何
丽娜老师执教的这
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
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
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
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
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惠安八二三实小吴远云老
师执教
的《生活中的比》,创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让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
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这些情境的创
设生动、有趣、
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
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三: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
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
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
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
构知识,
形成
技能,
发展思维。
本次活动的展示课,
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和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搭配中
的学问》
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
教学风格各具特色,
但在
“搭配衣服。
感悟有序”
< br>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
流——动
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
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
新知。如同是课件出示“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
配方法?然后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从中
使学生感悟出有序
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有的学生先画不
同
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
2 / 24
然后再用连线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学,学生经历了摆学具——
图示法——
符号法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在接下来的知识
p>
迁移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用
1
、<
/p>
2
、
3
这三个数
字分别组成不同的
两位数。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里,学生完全摆脱
了
物、图、符号等较低水平层次的借助,而是用抽象的数字表示,提高到一
个新的层次。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必须用数学的眼光、数学思维的方法来
解决
。
这正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结果。
实小郭丽梅老师执教的
p>
《分苹果》
,
在教学
10
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写
< br>算式,说意义,让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全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
在教师的
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总之,这次
近距离地聆听来自兄弟学区一线教学精英的讲课,我们如
吮春雨,如淋春风。他们所上的
展示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
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给在场的听课老
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种搭配
不同风格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偶感
听了
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
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
正的领略到: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
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p>
陈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
配中
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
是那样扎实平稳。对
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
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
教学规律。
1
.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陈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
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
3 /
24
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
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
.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
(该生没有按顺序连,
但答案是正确的)
,
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
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
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
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
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
板演或回
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
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
.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陈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
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
法,真正达
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创造”,这种“创造”源
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
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何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
何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
约的美;
她不多言多语,
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体现出教学
的大气。
下面,
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
p>
1
.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
便很
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值得称道的是,
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
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
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p>
2
.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老师往往会通过自
己充
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
4 / 24
p>
让孩子乐于倾听、
乐于接受。但是,何老师却抓住“简练”
这一语言特点,
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
,
何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每一个提问、
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
方法。
p>
3.
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
教学
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
线”等过程,一步一
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学
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
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
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外,贯穿始终
的背景轻音乐,不仅
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
无意
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
都能引导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
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增长本领,
从而达到乐学、
会学、
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过我想,既然是搭配的“学问”
,是否可以组织学生概括搭配的规
律,
即
“算一算”
。
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摆一摆和连一连的操作活动
之后,
我们是否需要对
“学问”
进行提
炼升华,
引导学生体会并感悟当中的规律,
即上装的件数和下装
的件数与搭配总数之间的关系?
快乐学习
有效参与
——《
10
的加减法》评析
近日,县进
修学校组织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选拔展评活动。我有幸听
了本次展评的
< br>4
节数学课,
受益匪浅。
现我就
郭丽梅老师的
《
10
的加减法》
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这节课郭老师是在学生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和初步认
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5
/ 24
【教学片断】: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课件播放: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森林王
国,
叫格林王国,
小熊嗒嘀嗒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生活在那里……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小熊
嗒嘀嗒想摘一些苹果分给小伙伴们吃。你们猜他摘了几个苹果
?
生
1
:<
/p>
7
个。
生
p>
2
:
10
个。
p>
师:恭喜你,猜对了。小朋友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苹果,和小熊的
一
样多吗?请你打开来,数一数。
生
1
:我有
10
个。
生
2
:
我有
9
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
10
个?
生
2
:
1
个。
生
3
:我有
8
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他的苹果也是
10
个?
生:
2
个。
师:嗒嘀嗒想把这
10
个苹果分成两堆
。你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分。请
你动手分分看。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
投入到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亲身经
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p>
本
节课,教师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
料和活
动内容,配合课件,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熊嗒嘀嗒摘了一些苹
果准备分给小伙伴们吃……”。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很好地组织了学
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并通过“老
师再给你几个苹
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
10
个?”这一活动,了解掌握了学
p>
生已有知识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找到起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
2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今天
的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
表自
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教
师设计了让同桌两人
合作动手分一分
(把
10
个苹果分成两
堆,
可以怎么分?)
并和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操作
、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积
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而且他们在
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法,从而获得<
/p>
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
精心设计练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而做练习是学生学习数
学过程中必须的实践活动,也是师
生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系统的数学基础知
识,让学生更快地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
智
力。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本节课,教师围绕着小朋友
们去摘苹果的故事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了“过河”、“打地鼠”、
“爬
台阶”、“摘苹果”等有趣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
体验成功的快乐,<
/p>
感悟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的情感、
意志、
兴趣、习惯等,
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
让学生能够
自主地、
快乐地学习数学。
当然,我
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
100%
的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
方面还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1
、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
情况、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
、教师“放”得不够。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直让教师扶着走,只有适当
的放,才能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如对于“
10
的分成”教学。学生已有了对
5
、
6
、
p>
7
、
8
、
9
的加减法的学习铺垫,在学习
10
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有
能力先自己尝试把所有的分法都找出来了,就无需
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
分一种,说出相应算式,再分一种,再说相应算式了。或者我们可
以尝试
7 / 24
一下这样的活动: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与空间,让学生同桌合作,尝试
找出所有的把
10
个苹果的分成两堆的分法,并做好记录。再反馈,说说我
和同桌是怎么分的。
然后出示学生的记录单,比较学生的各种分法,从而
得出最佳思考方法,渗透有序的思想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种分法列出
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最后小结,揭示课题。
p>
3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生的评
价缺少指向性,对生与生的评
价的指导不到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
当的学习
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
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
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苹果》评课稿
本节课体现很多新课程理念,我感到最值得学习有以下特点:
1
、巧妙地“设”趣,激发兴趣。
<
/p>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愉快的心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整节课
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师生“对口令”
学生学习热
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课
伊始,趣就生;在探索阶段,借助小熊为“分
苹果”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让学生在真
实有趣的情境中,
分苹果、
分学具,
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课之中,
p>
趣渐浓;在巩固拓展时,设计过河、打地鼠、摘苹果等游戏活动,
课
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
兴趣盎然。
下课了,
< br>学生还舍不得离去抢着说:
“老师我来我来……”,课已尽,趣犹存。整个数学学
习活动充满情趣,
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
、大胆地“放”手,有效联手。
8 / 24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
”本课让学生动手分
,
自主观察,
列出合适的算式。
当学生
未发现减法时,教师及时点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思
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
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本
课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
手于学生,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教学中,
教师注意把思考贯
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
流
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
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
或
是“巩固深化”,
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
话想说
,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
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师与生,生
与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
下面就本节课教学的实践谈点思考:
1
、关注课堂生成。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可
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
预设,但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
,有些
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成为教学一个亮点资
源。
但是郭老师面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并不能
很好地处理、
引导、
回应。
如:在本节
课中,老师问:“共
10
个苹果一堆
5
个,另一堆有几个
?
怎么
列式?”一个学生回答
:
“
10+5=15
”。这时老师逃避这个问题不敢充分暴
露学生思
想。赶紧另叫一个学生。本人认为应问问孩子这样列式的原因。
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
/p>
另外在引导孩子观察
10
的所有加法算式
和减法算式,
后问学生发现什么。这题的设计是可以充分发展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锻炼<
/p>
学生表达能力,但老师叫一同学回答后没答到点上就草草收手。
2
、丰富评价语言。
教师注意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但评价语不
够丰富,语气不够亲切自然有点着急。
< br>
9 / 24
县数学优质课观摩后之浅谈
于
2010
年
9
月
p>
28
曰,我有幸观摩了四节县级数学优质课,充分感受
了
4
位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智慧。老师们颇具匠心
的教学设计与清新自
然的教育风格让我十分欣赏。通过她们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启迪了
我在
今后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领悟了一些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
问题。
一、以趣引生,营造愉快课堂。
4<
/p>
位执教者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都能设计一些以与本
节
课有联系、
有情趣的故事
(小熊分苹
果)
、
生活常景
(米饭为何变成稀饭)
、
游戏(握手、对囗令)、学生爱聊话题(过生日)和学生非常
愉快地进行
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内心很快产生一种亲
p>
切感。正是有了这些课伊始或课前的趣谈和情感交流,才让孩子们在课堂
中表现得那么轻松自在,那么自信满满,尽显真实愉悦的一种课堂展示。
二、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把握教材。
执教老师能根据数学科的特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充
分挖掘
教材的内在因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帮助学
生建构知识,对教材的
准确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我学习。如吴老师
在上《生活中的比》时,在设计上能超
越教材,但在内容上又紧扣教材。
先设置疑团:米饭为何变成稀饭?学生充分猜测之后,
再出示煮米饭的方
法
(一碗米加两碗水)
,
请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诠释一碗米加两碗水的涵意,
巧妙引出
比,接着借机寻找生活中的比,依次展开,环环相扣,最后让学
生从一系列的练习中,发
现并归纳出比的意义,教学中没在生拉硬拽的感
觉,而是让人感到水到渠成。又如何老师
在教《搭配中的学问》中,教师
向学生提供了三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
穿衣服搭配问题、
早餐搭配问题、
路线选择问题,活动
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
有层次性。
三、立足于数学活动,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10 / 24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
的生命
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以数学活动为主阵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教学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猜测、
验证、交流、
反思等数学活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
《分苹果》
中,学生在同一个情境活动通过摆
10
个苹果图片具体分一分,说一说,再
在比一比中明确
10
的组合与分解,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
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在《生活中的比》教师选取了“煮白米饭的秘
诀”“比较速度、单
价”“图形放大”等情境,有的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有的是同类量的比较。通过情境研究
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
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这些情境都
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
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
境中
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使学生深刻体会了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逐步走向实质。
新课程十分倡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
的学习方式
。执教老师十分注重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引导交流,给
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尊重
。如“穿衣服”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
“上装和下装”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
、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
的活动,得出上装和下装的
4
p>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早餐搭配的问题,通过
学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在书
上用连线的方法表示,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投
身到解决问题活动中,
< br>充分感悟:
只要我们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
不遗
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让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索中进行实践合作与交
流,这样的合作与交
流才是有效的。
五、善于引导,注重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 br>教师始终把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紧紧抓住这
一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搭配中的学问》中,何老师从
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允许
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的
11 / 24
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和鼓励。学生通
过摆一摆、配一配中知道有序的搭配,感受有序搭配的方
法和好处,并用不同方式进行搭
配(实物图、文字、数字、字母、不同颜
色等),教师再适时引导:你最喜欢哪种方式?
为什么?优化了学生的数
学思维,寻找简捷的表现方式。对于这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
过程中采
用提出问题
---
引导参与,
探究方法
---
优化思维,实践应用
-
--
解决问题,
层次清晰,
步步深入,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渗透数学思
想和方法,完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掌握
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到数
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思
维品质形成。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
在本次数学展示课中,上课的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大
大增强了学生对
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学习,
还是巩固拓展等环节都恰如其分
地运用课件。尤其是《分苹果》这课中,
课件的功效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掌握<
/p>
10
的组成的基础上,为了激
励学生继续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
如过河游戏、妙打地鼠、
巧摘苹果等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同时也避免
了一些简单、重复的计算练习,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
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p>
在听课颇有收获的同时,我也由此产生了以下几个困惑。
p>
1
、教学进程中,教师往往过多的预设和牵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
展
示空间,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该如何才能更好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
该如何更好的交流彼此情感,
体验和观
念,
以求更多的生成,
更好的共同发展呢?
2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正在课堂中更多的展
现,然而,我
们经常看到课堂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怎样才能<
/p>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2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