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doc

别妄想泡我
748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无翼鸟漫画全集)


小学数学优质课名师评课集锦



小学数学优质课 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


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 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


己的实践与理论。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 /p>


2010



9



28


日,


我有幸参加了惠安

< p>
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


我 观摩、学习了


4


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 ,收益


匪浅。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亮点之一: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


是学生愉快学习,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只有这


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 距离、营造和谐气氛


的绝活。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 学生


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

< p>
伏笔;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


《搭配中的学问》


一课时,在课前以


“老


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 么握?”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


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 地打开了学生的话


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螺阳中心 小


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


很亲切,如: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等等,让


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1 / 24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 验,注重创设生动有


趣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


丰富的、


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


剂和催化剂。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


以“笑

< p>
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


有 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城南实小何


丽娜老师执教的这 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


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 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


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 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


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惠安八二三实小吴远云老 师执教


的《生活中的比》,创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让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了比的概念。接着


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这些情境的创


设生动、有趣、 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


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三: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 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在教


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 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


构知识,


形成 技能,


发展思维。


本次活动的展示课,


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和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搭配中 的学问》


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


教学风格各具特色,


但在


“搭配衣服。


感悟有序”

< br>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


流——动 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


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 新知。如同是课件出示“几件上衣,几件下装”,


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 配方法?然后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


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从中 使学生感悟出有序


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有的学生先画不 同


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


2 / 24


然后再用连线的方法。这一环节教学,学生经历了摆学具—— 图示法——


符号法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在接下来的知识


迁移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用


1


、< /p>


2



3


这三个数 字分别组成不同的


两位数。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里,学生完全摆脱 了


物、图、符号等较低水平层次的借助,而是用抽象的数字表示,提高到一


个新的层次。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必须用数学的眼光、数学思维的方法来


解决 。


这正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结果。


实小郭丽梅老师执教的


《分苹果》



在教学


10


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写

< br>算式,说意义,让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全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


在教师的 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总之,这次 近距离地聆听来自兄弟学区一线教学精英的讲课,我们如


吮春雨,如淋春风。他们所上的 展示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


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给在场的听课老 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种搭配



不同风格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偶感



听了 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


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 正的领略到: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


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陈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


配中 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


是那样扎实平稳。对 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


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 教学规律。



1


.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陈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

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


3 / 24


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


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


.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


(该生没有按顺序连,


但答案是正确的)



老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 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


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 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


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 板演或回


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


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


.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陈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

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


法,真正达 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创造”,这种“创造”源 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


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何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



何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


约的美;

< p>
她不多言多语,


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体现出教学 的大气。


下面,


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



1


.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


便很 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值得称道的是,


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 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


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2


.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老师往往会通过自


己充 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


4 / 24


让孩子乐于倾听、


乐于接受。但是,何老师却抓住“简练”


这一语言特点,


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 ,


何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每一个提问、

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


方法。



3.


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


教学 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


线”等过程,一步一 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学


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 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


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另外,贯穿始终 的背景轻音乐,不仅


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 无意


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


都能引导学生多角 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


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 p>
增长本领,


从而达到乐学、


会学、


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过我想,既然是搭配的“学问” ,是否可以组织学生概括搭配的规


律,



“算一算”



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摆一摆和连一连的操作活动 之后,


我们是否需要对


“学问”


进行提 炼升华,


引导学生体会并感悟当中的规律,


即上装的件数和下装 的件数与搭配总数之间的关系?





快乐学习



有效参与



——《

10


的加减法》评析



近日,县进 修学校组织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选拔展评活动。我有幸听


了本次展评的

< br>4


节数学课,


受益匪浅。


现我就 郭丽梅老师的



10


的加减法》


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这节课郭老师是在学生认识了


10


以内的数和初步认


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5 / 24


【教学片断】: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课件播放: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


有一个美丽的森林王 国,


叫格林王国,


小熊嗒嘀嗒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生活在那里…… 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小熊


嗒嘀嗒想摘一些苹果分给小伙伴们吃。你们猜他摘了几个苹果 ?




1


:< /p>


7


个。




2



10


个。



师:恭喜你,猜对了。小朋友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苹果,和小熊的 一


样多吗?请你打开来,数一数。




1


:我有


10


个。




2


: 我有


9


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


10


个?




2



1


个。




3


:我有


8


个。



师: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他的苹果也是


10


个?



生:


2


个。



师:嗒嘀嗒想把这


10


个苹果分成两堆 。你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分。请


你动手分分看。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 投入到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让学生亲身经 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节课,教师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 料和活


动内容,配合课件,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熊嗒嘀嗒摘了一些苹


果准备分给小伙伴们吃……”。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很好地组织了学


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并通过“老


师再给你几个苹 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


10


个?”这一活动,了解掌握了学


生已有知识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找到起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 / 2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今天


的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


表自 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教


师设计了让同桌两人 合作动手分一分


(把


10


个苹果分成两 堆,


可以怎么分?)


并和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操作 、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积


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而且他们在


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法,从而获得< /p>


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



精心设计练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


价值的数学”、“人人 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


不同的发展”。而做练习是学生学习数 学过程中必须的实践活动,也是师


生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系统的数学基础知


识,让学生更快地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 智


力。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本节课,教师围绕着小朋友


们去摘苹果的故事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了“过河”、“打地鼠”、


“爬 台阶”、“摘苹果”等有趣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


体验成功的快乐,< /p>


感悟数学的魅力,


让学生的情感、


意志、 兴趣、习惯等,


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


让学生能够 自主地、


快乐地学习数学。



当然,我 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


100%


的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


方面还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1


、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

情况、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


、教师“放”得不够。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直让教师扶着走,只有适当


的放,才能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如对于“


10


的分成”教学。学生已有了对


5



6



7



8



9


的加减法的学习铺垫,在学习


10

< p>
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有


能力先自己尝试把所有的分法都找出来了,就无需 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


分一种,说出相应算式,再分一种,再说相应算式了。或者我们可 以尝试


7 / 24


一下这样的活动: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与空间,让学生同桌合作,尝试


找出所有的把


10


个苹果的分成两堆的分法,并做好记录。再反馈,说说我


和同桌是怎么分的。 然后出示学生的记录单,比较学生的各种分法,从而


得出最佳思考方法,渗透有序的思想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种分法列出


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最后小结,揭示课题。



3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生的评 价缺少指向性,对生与生的评


价的指导不到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


当的学习 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


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 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苹果》评课稿



本节课体现很多新课程理念,我感到最值得学习有以下特点:



1


、巧妙地“设”趣,激发兴趣。


< /p>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愉快的心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整节课


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师生“对口令”


学生学习热 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


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课 伊始,趣就生;在探索阶段,借助小熊为“分


苹果”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 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


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让学生在真


实有趣的情境中,


分苹果、


分学具,


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课之中,


趣渐浓;在巩固拓展时,设计过河、打地鼠、摘苹果等游戏活动,


课 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


兴趣盎然。


下课了,

< br>学生还舍不得离去抢着说:


“老师我来我来……”,课已尽,趣犹存。整个数学学 习活动充满情趣,


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


、大胆地“放”手,有效联手。



8 / 24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


”本课让学生动手分 ,


自主观察,


列出合适的算式。


当学生 未发现减法时,教师及时点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思


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 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本 课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


手于学生,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教学中, 教师注意把思考贯


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 流


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


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


或 是“巩固深化”,


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


话想说 ,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


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师与生,生


与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

< p>


下面就本节课教学的实践谈点思考:



1


、关注课堂生成。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可 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


预设,但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 ,有些


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成为教学一个亮点资


源。


但是郭老师面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


并不能 很好地处理、


引导、


回应。


如:在本节 课中,老师问:“共


10


个苹果一堆


5


个,另一堆有几个


?


怎么


列式?”一个学生回答


:



10+5=15


”。这时老师逃避这个问题不敢充分暴


露学生思 想。赶紧另叫一个学生。本人认为应问问孩子这样列式的原因。


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 /p>


另外在引导孩子观察


10


的所有加法算式 和减法算式,


后问学生发现什么。这题的设计是可以充分发展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锻炼< /p>


学生表达能力,但老师叫一同学回答后没答到点上就草草收手。



2


、丰富评价语言。


教师注意对学生的 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但评价语不


够丰富,语气不够亲切自然有点着急。

< br>



9 / 24



县数学优质课观摩后之浅谈




2010



9



28


曰,我有幸观摩了四节县级数学优质课,充分感受



4


位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智慧。老师们颇具匠心 的教学设计与清新自


然的教育风格让我十分欣赏。通过她们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启迪了 我在


今后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领悟了一些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

< p>
问题。



一、以趣引生,营造愉快课堂。



4< /p>


位执教者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都能设计一些以与本 节


课有联系、


有情趣的故事


(小熊分苹 果)



生活常景


(米饭为何变成稀饭)



游戏(握手、对囗令)、学生爱聊话题(过生日)和学生非常 愉快地进行


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内心很快产生一种亲


切感。正是有了这些课伊始或课前的趣谈和情感交流,才让孩子们在课堂

中表现得那么轻松自在,那么自信满满,尽显真实愉悦的一种课堂展示。



二、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把握教材。


< p>
执教老师能根据数学科的特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充


分挖掘 教材的内在因素。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帮助学


生建构知识,对教材的 准确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我学习。如吴老师


在上《生活中的比》时,在设计上能超 越教材,但在内容上又紧扣教材。


先设置疑团:米饭为何变成稀饭?学生充分猜测之后, 再出示煮米饭的方



(一碗米加两碗水)



请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诠释一碗米加两碗水的涵意,


巧妙引出 比,接着借机寻找生活中的比,依次展开,环环相扣,最后让学


生从一系列的练习中,发 现并归纳出比的意义,教学中没在生拉硬拽的感


觉,而是让人感到水到渠成。又如何老师 在教《搭配中的学问》中,教师


向学生提供了三个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


穿衣服搭配问题、


早餐搭配问题、


路线选择问题,活动 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


有层次性。



三、立足于数学活动,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10 / 24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愿意在活动中学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 的生命


潜能和创造精神获得充分释放。以数学活动为主阵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


际的教学情景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猜测、


验证、交流、


反思等数学活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


《分苹果》


中,学生在同一个情境活动通过摆


10


个苹果图片具体分一分,说一说,再


在比一比中明确


10


的组合与分解,使他们感受到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 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在《生活中的比》教师选取了“煮白米饭的秘


诀”“比较速度、单 价”“图形放大”等情境,有的是不同类量的比较,


有的是同类量的比较。通过情境研究 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


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这些情境都 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


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 境中


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

< p>
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使学生深刻体会了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四、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逐步走向实质。



新课程十分倡响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


的学习方式 。执教老师十分注重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基础,引导交流,给


了学生一种很好的学习尊重 。如“穿衣服”的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以


“上装和下装”学具为载体,通过“想一想 、议一议、摆一摆、说一说”


的活动,得出上装和下装的


4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早餐搭配的问题,通过


学生自主探索的形式在书 上用连线的方法表示,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投


身到解决问题活动中,

< br>充分感悟:


只要我们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能不重复、


不遗 漏地把所有搭配找出来。让学生在充分自主探索中进行实践合作与交


流,这样的合作与交 流才是有效的。



五、善于引导,注重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


< br>教师始终把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的思维习惯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紧紧抓住这 一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搭配中的学问》中,何老师从


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允许 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的


11 / 24


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和鼓励。学生通 过摆一摆、配一配中知道有序的搭配,感受有序搭配的方


法和好处,并用不同方式进行搭 配(实物图、文字、数字、字母、不同颜


色等),教师再适时引导:你最喜欢哪种方式? 为什么?优化了学生的数


学思维,寻找简捷的表现方式。对于这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教学 过程中采


用提出问题


---


引导参与, 探究方法


---


优化思维,实践应用


- --


解决问题,


层次清晰,


步步深入,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渗透数学思 想和方法,完美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掌握


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到数 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数学思


维品质形成。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更富有生机。


在本次数学展示课中,上课的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大


大增强了学生对 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学习,


还是巩固拓展等环节都恰如其分 地运用课件。尤其是《分苹果》这课中,


课件的功效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掌握< /p>


10


的组成的基础上,为了激


励学生继续 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


如过河游戏、妙打地鼠、 巧摘苹果等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同时也避免


了一些简单、重复的计算练习,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教


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在听课颇有收获的同时,我也由此产生了以下几个困惑。



1


、教学进程中,教师往往过多的预设和牵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 展


示空间,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师和学生该如何才能更好分享彼此的思考,


经验和知识,


该如何更好的交流彼此情感,


体验和观 念,


以求更多的生成,


更好的共同发展呢?


2


、《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正在课堂中更多的展 现,然而,我


们经常看到课堂中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怎样才能< /p>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2 / 2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