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温柔似野鬼°
525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快乐的英文怎么写)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专题系列讲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主讲人



黄开南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有效落实


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应该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重要的数


学思想 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 br>笔者在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材,对教材体系进行梳理、分析


与解读 基础上,认为应该把握数学教学的灵魂,即数学思想方法。下面结合课堂


实践,谈谈数学 思想方法的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为什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


、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


“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 到两年可能就


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和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着 眼点


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 学生


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


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数学的真谛,


懂得数学的价值,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把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


养、智 力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



2


、渗透 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修 订稿把“四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经 验作为目标体系。基本思想是数学学习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教材


是把一些重 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


用操作、实验、猜想 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


定理、定律的理解,提高学 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数学教育实现从传授知


识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 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


真正内涵之所在。



二、新教材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1


1


、教材内容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各册都有一单元进行渗透,其具体内容及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如下


页表


1




册数



第二册



第三册



内容与课题



*


找规律:探索图案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


简单的排列:


1

< br>、


2


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数学思想方法



有序思维



排列组合思想



*

< br>简单的逻辑推理:


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



简单推理



*


找规律:铺地砖花纹的规律、等差数列的探究


规律



*


简单的组合:


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踢几场球?



*


简单的排列:


3


个数字能摆成几个三位数?



*


重叠问题:参加语文、数学小组的共几人?



*


等量代换:几个苹果与


1


个西瓜一样重?



*


运筹问题:烙饼、沏茶、码头卸货等问题



*


对策问题:田忌赛马



*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两端都不种、封闭方阵


中种树等。



有序思维



第四册



第五册



排列组合思想



集合思想



等量代换思想



运筹对策论



优化思想



化归、数学建模思想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


数字编码: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编学号等



数字编码思想



*

< br>找次品:


5


件、


9


件物品中找次品



优化思想、归纳推理



化归、数学建模思想



抽屉原理、数学建模思想



第十一册



*


鸡免同笼问题、龟鹤同笼问题等



第十二册



*


抽屉原理:


4


支铅笔放入


3


个文具盒、


5


本书


放入


2


个抽屉,怎么放?



2


、教材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内在联系



通过梳理整套教材,我们可以更深入准确地把握体系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


系,从中不难发现:教材编排的特点是从注重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注重抽象


思维,很多数学思想方法也是螺旋上升、逐步深入的。



首先 ,各个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准确把握各册教材的联结点有助于解


读教材。譬如,第 七册的合理安排、第十册的找次品问题以及第十二册的抽屉原


理,解决问题时都要考虑“ 至少”的问题,都是在多种解决策略中寻找最优的策



2


略,都要运用推理和渗透优化思想。解决“封闭方阵中的植树问题”时需要用“重

< p>
叠问题”来诠释;植树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都很注重数学模型的构建,一般都得

经历“问题情境——构建模型——解释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



其次,不少教学内容都强调数学文化的渗透。如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问题


都需 要介绍有关数学知识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


时刻关注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三、如何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


、以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为核心,把握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因此,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恰当,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达成度,也将直接决定


一堂课的 教学效果。


《标准》指出:


“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 深入。


”数


学思想方法属于默会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是不可 能全部掌握的。需要长期的


渗透和不断的体验来感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与认知规律,分段


加以落实,有机进行渗透,不能过高地定位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准确地 进行教学


目标定位呢?



首先,从教学 目标的把握来看,应定位于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基


本数学思想方法,学会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方法。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 学生的,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受到数学思维


训练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 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其次,从教学目标的分解上 看,还要照顾到个别差异,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


性。学生学习起点、个性差异的不同,要 求我们在教学中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关注


差异的关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真正做到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显然,立 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定位,必然要求教师充分地挖掘和理解教


材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方法,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感悟


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例如,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


,为了落实渗 透数学思想的教学目标,教师应


注意以下几点:



1


)重点渗透假设思想。沟通直观图示法、列表推算法、假设置


换法、金鸡独立法、鸡翅变脚法等方法背后的假设思想。


< br>2


)渗透化繁为简的数


学思想。


《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数据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


的学生探究,因 此教材先从数据较小的例


1


入手,让学生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



3


一般方法后,再解决数据较大的 原题,从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


)渗透建模


思想。可通过“假设——检验——提炼——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鸡兔 同


笼”


问题的数量关系和方程求解模型,


并引导学生应用这一模型解决其他问题。



4



渗透化归思想。让学生意识到许多问题都可以化归为“鸡兔同笼”问题,拓宽 对


问题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以数学思想方法引路,整合教学资源。



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合理取舍教学素材,整合教学资源。即 结合


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自觉地选择和整合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数学教学


活动结合得更加紧密,更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熏陶。




1


)关注“教材”是否适合于你的课堂< /p>



教材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设计得十全十美,也不可能考虑到所 有学生的情


况,难免有些题材脱离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 使


用教材,挖掘其中潜在的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例如,在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主题图的处理上,笔者把教材第

2


幅地板图案作为主要素


材来教学,分步呈现主题图,而且 对主题图进行二次利用。这样安排,给了学生


充分的探究空间,将原先处于同一层次上的 两幅图,变为不同层次,有利于学生


进一步发现规律,巩固规律。




2


)关注“人材”意识是否到位



“人材”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 、兴趣爱好、


情感态度等因素,围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线,从达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去 搜寻


“素材”


,善于观察学生,读懂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研读 教材,把握好处理教材


的“度”


。例如教学《重叠问题》一课, 为了重组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


出发,可以把“你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你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素材的调查结果作


为研究材料。




3


)关注“素材”是否进 行梳理提升



同样的素材,如果平均使用力量,或者缺少提炼, 教学价值可能不能得到充


分体现。学习材料应该体现层次性与发展性,需要有序组合,需 要在巩固运用中


梳理提升,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教育价值。



例如:人教版三上“搭配的学问”练习设计,安排了“午餐问 题”



“游园路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