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
新课程标准
-
小学数学
前
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
p>
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内
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
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
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
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
依据。
设
计
理
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
学生掌
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
和创新
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
体现数
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要
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
际背景
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
本
理
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
注重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
/p>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
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
程。教师教学应该
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
式和因材施教,为
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
关系,通过有效的
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
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经验。
设计思路
---
关于学段
第
一学段(
1-3
年级)、第二学段(
4
-6
年级)、第三学段(
7-9
年级)
。
设计思路
---
< br>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
标,并从知识技能、数
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
、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
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
学习必须注重过程,
《标准》使用“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
是为了更准
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认识):
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
具
体情景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
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
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p>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
用已掌握
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
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特征,获得
经验。
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
< br>别和联系,获得理性认识。
设计思路
< br>---
学习内容之一:数与代数
在
各个教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
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主要内容:数的认
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
、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在“数与代数”的教学
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
、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
观感觉。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
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
量关系。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
符号可
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
表达和
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
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
算律。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
模型。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
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
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
型思想。
设计思路
---
学习内容之二: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徒刑,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
形基本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
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
和图形的运动。
< br>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
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
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直
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
何或者
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
以把复
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
的作用,并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
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
直观一样,推理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
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
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
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
般的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
)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
(包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力
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
的正确性。
设计思路
---
学习内容之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
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
描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
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
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
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
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
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
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在概率的学习中,
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
性是相同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
学习内容之四:综
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
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
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
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
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
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
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
数学内容的理解。这种类
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是有益处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
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
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
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
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
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
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
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
p>
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
设计思路
---
关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