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萌到你眼炸
569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西门町老人)



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


逐渐抽象概括、


形成方法和理论,


并进行


广泛应用的过程。< /p>


20


世纪中叶以来,


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


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


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 /p>


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 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 /p>


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

有助于人


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 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它不仅


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


更应遵循学生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


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 而使学生获得


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 展。



一、基本理念





1


.义务 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


体学生,实 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


推理和证明, 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


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


抽象能力、

< br>想像力和


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的一 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


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 分。





3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


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 /p>


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p>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庭背景和自 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





4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

< p>
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p>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 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


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 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 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 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数学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 br>计算机


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 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 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 意并


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1



(



)


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以下简称


《标准》



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


根据儿 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


1



3


年级)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第三学段(


7



9


年级)



(



)


关于


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

< p>
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 br>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


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 识)


、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


标动词,而 且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 动水平的过程性目


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


对学生在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


要求。

< p>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


(


认识


)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


(


或意



)


;能根据对象 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


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


灵活、


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 的数学任


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


(


感受


)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


(


体会


)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通过观察、


实验、


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 些特征


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



)


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数 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


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 的数感、符号感、


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


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能在具 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


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估计运算的


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 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



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


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由实物 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几 何体与其三视图、


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 或画出图形;


能从较


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


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


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 /p>


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


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 p>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

< p>
着广泛的应用;


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 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


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 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




< /p>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


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 /p>


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 灵活性和选择性,


《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


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


教材编者及各地区、


学校,

< p>
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


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时 ,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

< br>教材可以有多


种编排方式。



(



)


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


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 课程实施建议,


《标准》


还提供了一些案例,

< br>供参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

< p>
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

< p>
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 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


好数学的信心 ;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 ,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


大小、


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掌握空间与 图形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


收集和处理数据、


作出决策和 预测的过程,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并能解决 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 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 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


实验、


猜想、

< p>
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 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 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

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3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 p>
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们是在丰富多 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 度的发展离不


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 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


第一学段(


1


3


年级)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第三学段(


7



9


年级)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 出数的过程,


认识万以内的数、


小数、


简单的分数和


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 br>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


、 识图、作图等


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 、整理、


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


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 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


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


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 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

< br>大小、


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 形


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


、识


图、作图等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


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 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

< p>
抽象出符号的过程,


认识有理数、


实数、


代数式、


方程、


不等式、


函数;


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


括估算) 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


函数等 进行描述。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 系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


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等的基本 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识


图、作图等技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


掌握基本的推理


技能。

< p>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受抽样的 必要性,体会用样


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 ;


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


知道频率与概率

< br>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


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


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


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 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


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空间观念。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


进行归纳、

< p>
类比与猜测,


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


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



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 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


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相互



转换等活动过程中,


初步建立空间观 念,发展几何直觉。




4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 猜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 可信程度或推



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


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


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 p>
●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



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 ,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


能够积极

< p>
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 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


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p>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 /p>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


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 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

< p>
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 p>
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

< p>
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


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


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和挑战性,感受


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


能及时改正。


< /p>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


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


能够在数学


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


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


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 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 、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


和创造性,感受证明 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 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


并尊重与理解


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5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 br>“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 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


清晰地认识、


描述和把握现


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 交流的重要工具。





“统计与概率”


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它通过对数据收


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 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解决与生活 经验密切联系的、


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以发展他们 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对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内容的理解,

< br>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表



学段



第一学段(

1



3


年级)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第三学段(


7



9


年级)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探索规律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可能性



●统计



●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课题学习



第一学段(


1



3


年级)



一、数与代数




6




< /p>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

体会数和运算的


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 p>




在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


丰富的活动,感受数 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 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避免繁杂计



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



)


具体目标





1


.数的认识






1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 br>





2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参




< p>
1







3


)能说 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


)结合 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参见例


2


和例


3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 br>





6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参 见例


4






2


.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





< /p>



2


)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

< p>
一位数的除法。




< /p>



4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参见例


5







6


)经历 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 /p>



7



能灵活运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 br>




见例

6






3


.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认识钟表,了解


24


时记时法;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参见


7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 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 行简单的换算。






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





4


.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


[参见例


8






(



)


案例






1


对于


50



98



38



10



51


这些数,请用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


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2 1 200


张纸大约有多厚?


1 200


名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个班级?


1 200


步大约有多


长?






3


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



如将 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


通过其中一份的字数来估计整个版面的字数。

< p>





4


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说明



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5 < /p>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


8


元,某校组织


97


名同学去公园玩,带


800

< p>
元钱够不够?




7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