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整理

余年寄山水
506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未来的人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整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 生掌握


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 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 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


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 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


的形 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


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要重视直接经验,


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 多样性。




3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


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


实验、猜测、


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 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


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 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


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


多元、


方法多样的评 价体系。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 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


学习内容和方式的 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

< br>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 p>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和心理特征,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 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


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 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


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



学段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


九年的 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1~3


年级)

< p>
、第二学段(


4~6


年级)


、第三学段(


7~9


年级)




(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 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


加以阐 述。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



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



(三)



课程内容



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


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 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 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


及其运算;方程、方 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 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


轴对称、相似和 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br>“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整理调查数据、绘制统计图表等; 处


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 单的推断;简单随机事件及


其发生的概率。


< br>“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 数


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 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


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 /p>


能力和模型思想。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 强发现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 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 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


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 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


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


的学 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


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

< br>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关注学


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合理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


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 教学效益。




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 学的知识技能,


而且要把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


< p>
例如,关于“零指数”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作如下考虑: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了解零指数幂的“规定”


、会进行


简单计算,还要包括感受这个“规定”的合理性,并在 这个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感悟理性精神。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 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学生应用


知识并逐步形成技能,


离不开自己的实践;


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只有亲身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 发展(参见例


82






2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 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


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 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求知求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


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 活动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



教师与学生 的


“合作”


主要体现在:


教师以平等、


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 /p>


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3


)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 /p>



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 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


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 br>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是学生能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得到全面的发展。



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 /p>


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 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


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1


)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 间的关联。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 伸点”


,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


知识 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体会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可以


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不同的层次进行理解。




2


)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 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4.


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 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


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数学知识 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


如抽象、


分类、归纳、演绎 、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 br>


例如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如数 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


的分类,函数的分类等。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分类的过程就 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是学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根据课程目标,


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


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6.


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 /p>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 、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 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


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时应特别关注的几个环节是: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 参与的方式,学生的


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



要使学生能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