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解读

余年寄山水
568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4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山西中考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


修改稿

< br>)


解读





一、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


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明确数学课 程的性质和地位,


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提出数


学课程


目标



内容


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


选择


和教学活动的


组织


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 》


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


学生应当 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


是教材编写、


教学、


评估、


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 实施过程中,


应当遵照


《标


准》的要求 ,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


的目标和内容,


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标 准》


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


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p>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


具,


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


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 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 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


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 p>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 的地位,


要着眼于


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 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


展学生抽象思 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


学科学本身的特点、


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


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在 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基本 理念。




(一)总:六大理念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

< p>
化。




3< /p>


、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 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


、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 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


果;关注情感态度。




6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 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分六大理念的解读


: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 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


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



1



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 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学应对未


来学生从事 任何事业都有用。





2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 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这样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 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 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


数学学科的特征,


也要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


也应包括数学结 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

< br>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 的呈


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


、关于数学的意义





1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2

< br>)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





3


)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 活开始和结束。





4


)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 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


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 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


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与引导者。




3


、关于数学学习





1


)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 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做数学体现


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





2< /p>


)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 ,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发学生思考;


要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 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


理、计算、 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


发式和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措


施,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


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关于数学教学活动





1



数学课程应 当让学生感到亲切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 /p>


2


)数学教学活动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角色的新期待:优秀 的节目主持人)。





3



用教材:


结合“ 境材”


(周围的环境资源)


和“人材”增删、

< br>重组、


包装“教材”,


考虑“人材”

特点,摄取“境材”组成“大教材”。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 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 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


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


、关于数学教学评价





1


)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 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


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 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2


)多元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观察法 、档案袋法、三方协商考评法、学期及学年报告法。





3


)数学教学评价的一个目的是改进 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 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


实施应根 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 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br>把现代信息技术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

< br>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



6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2


)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 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


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 一学段(


1-3


年级)、第二学段(


4 -6


年级)、第三


学段(


7-9


年级)。




(二)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


知识技能< /p>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


感态度


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依


据“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 、探索”等认知过程动


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 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


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 p>



了解(认识)


: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辨认或


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


: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 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


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 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


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认识。经历


(


感 受


)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


初 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


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 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获得理


性认识。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 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


和联系。




(三)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教学段中,


《标准》


安排了四个方面 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1.


数与代数



< p>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 ,


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 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


数量大小比较、


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


建立“数


感”有助 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原称符号感)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 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


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

< br>要形式。




运算是“ 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


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 生


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 /p>


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 p>
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 br>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意识,


体会


数 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




3



2.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


空间和平面的基本图形,

< br>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


图形的平 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


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 间的位置关系;


根据语言描述或通


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 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


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 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


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 br>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 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因此,与直观一样,推理也


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力一般 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


通过归纳和 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


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演绎推理是从已 有的事实


(包括定义、


公理、


定理等)


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合情推力


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的 正确性。




3.


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绘统计图表


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判断。简单随


机事件及其发生的 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 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


活中有 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体验数据是随


机的和有规律的,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 的,


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


从中发现规律;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


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 适的方法。


在概率的学


习中,


所涉及的 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事件:


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


每个 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统


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 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4.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


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


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 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的,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p>
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 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


数学素养。这种类 型的课程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

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


贯彻“少而精”


的原则,


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


也可以将课


内外相结合 。




(四)关于实施建议




为了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标准》分别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以及教材编写、课程资源 的开发


与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同时,为了更好地说明课程内容,


《标准》在相关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内


容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





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 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 /p>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 br>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 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


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试验稿: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