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3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3
版)
一、前言
《全日制义
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教育制定的。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
本理念
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
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
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
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
基本理念和目标。《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
的每一个学生应当
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在实施过程
中
,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使教
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 性的
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二、设计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
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 成的
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
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
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
能,一方面要
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
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
续、和谐发展。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都要得
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
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
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
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制定了《标准》的
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p>
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
育阶段的数
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
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
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
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
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
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
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
知识系统性的
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数学活动是师
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
生思考;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
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
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
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
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
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
会。要处理好教
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
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
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
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
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信息技术
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
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
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
发
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
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p>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 br>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
生理和心理特征,
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
(
1-3
年级)
、
第二学段
(
4-6
< br>年级)、
第三学段(
7-9
年级
)。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
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
情感态
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标准》用了“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
”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
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数学学
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
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
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
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了
解认识):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景中
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
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
/p>
性认识。
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
学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
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得
理性
认识。
(三)关于学习内容之一:数与代数
在各个教学段中,
《标准》
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数与
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
母表
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在
“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模型思想。
数感
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
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的直观感觉。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
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符号意识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
以进行一般
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运算
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
足一定的运算律。学习这些内
容有助于理解运算律,培养运算能力。
模型
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
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
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
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
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
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应用意识,体
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树立模型思想。
(
四
)
关于学习内容之二:图形与几
何
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的基本
徒刑,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平面图形基本
性质的证明;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
和投影;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在“图形与
几何”的学习中,
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
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能够想象出空间物体
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语言描
述或通过想象画出图形等。
< br>
直观与推理是“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几何直观
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
题的思路、
预测结果。
在许多情况下,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
推理
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也因此,与直观
一样,推理
也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
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
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测某些结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
过程。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
公理、定理等)出发,按照规定的法则(包
括逻辑和运算)验证结论,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合情推力有助
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五)关于学习内容之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主要内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包括简单抽样、记录调查数据、描
绘统计图表等;处理数据,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 行简
单的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在“统计与概率”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
/p>
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
息的;体验数
据是随机的和有规律的,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
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
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
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
的方法。在概率的学习中,所涉及的随机现
象都基于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
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必须结合具体案例组织教学。
(六)关于学习内容之四: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
要途径。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 提出
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类型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有益处
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
关键,既要考虑
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这种类型的课程
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教师应努力把握住问题的本质,能够
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又应努力帮助学生整
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以不同的形
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报告自己的工作。这种类型的课程应当贯彻
“少而精”的原则,保证
每学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将课内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