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标准

温柔似野鬼°
843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2:5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怎么知道自己被录取了)


小学数学一年级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


括、形成方 法和理



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


世纪中叶以来,


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 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


研究领域、研 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



空前的拓展。数学可


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


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


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


效、简



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 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


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


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


< br>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


持续、和谐地 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


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验出



发,让学生亲身


经历 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


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 方面


得到进步和



发展。



一、基本理念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


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


不同 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


能够帮


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


述自然现象和 社会现象;


数学为其



他科学提供了语 言、


思想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 推理能力、抽象能力、


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



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


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 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


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 动不能单纯



地依赖模仿


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


学生的


数学学习活动



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数学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 /p>



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


分从事数 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


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 /p>




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 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


.评价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


法多样的 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


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



生数学学 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


在数学活



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


信心。





6


.现代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



值、目标、内容以


及学与教的方式


< /p>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


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

< p>
和方式的



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 的学习资源,把现


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



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


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



)


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全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br>)


》(以下简称



《标准》)通 盘考虑了九年


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


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


1



3


年级)、第二学段(


4



6


年级)、第三学


段 (


7



9


年级 )。



(



)


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


特点 ,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


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 识)、理解、掌握、灵活


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


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


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


方面的要求 。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


(


认识


)


能从具体事例中,


知道或能举例说


明对 象的有关特征


(


或意义


)


;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辨


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 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


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 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


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


(


感受


)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


的经验。

< br>


体验


(


体会


)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


的特征,获得 一些经验。



探索


< br>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


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 其他对象



的区别和联系。




(



)


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


《标准》

< p>
安排了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


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 感、空间观念、统计观


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 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



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 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


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


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 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


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 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


题。





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 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


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几何体 与其三视图、


展开图之间的转


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 出



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


解出 基本的图形,


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


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



系;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 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 p>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


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


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


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

< p>
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


以及由 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


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


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

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 、实验、归纳、类比等获


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 、有


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


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 性,


《标准》在内容标准


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 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


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 性,实


施因材施教。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


教材


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



)


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 /p>


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 课程实施建议,《标准》


还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参考。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


知识(包括数 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


要的应用技能;

< br>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 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 联系,了解数学的价


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


力方面都能得 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 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


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


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


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 ,掌


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 世界的过程,


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 p>
发展形


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


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理解问题,

< br>并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


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


用,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

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 系的有机整体,


对人的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中,数学 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


习, 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标



,


第一学段(


1



3

< p>
年级)



第二学段(


4< /p>



6


年级)


< /p>







7



9

< p>
年级)



知识与技能


< /p>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认识万以

< br>



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 的意义,掌握必


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简单几何体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 述物体的相对


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掌握一些简


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经历从现实生活


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 数,了解分数、百


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 /p>


物中隐含的规律,


会用方



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会解简单的方程。



●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


了解简 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基本特征,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变换,< /p>


能初步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测量(包括估测)、识图



、作图等技


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


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 一些


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经历 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


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 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 br>●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


握三角形、四边形 、圆的



基本性质以及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


等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掌握基本的



识图、作图等技


能;体会证明的必要性,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


本的推理技能。



●从事收集、描述、分析 数据,作出判断并进行交流的活动,感




抽样的必要性,


体会用



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掌握必要的数据处


理技能;进 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


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



●能运用 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


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 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 探索过


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 ,


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


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对现实 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会用数、


字母和图表< /p>


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 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


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 /p>


案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


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 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能进行有 条理的思考,


能对结论的合理




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作 出合


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刻画事物间的相


互关系。



●在探索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的


相互



转换等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


测。



●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


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


或推



翻猜想。



●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 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


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能从现实生活


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能结合具体情境


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尝试评价不同方 法之间的差异。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 p>
●能用文字、


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 br>并解释


结果



的合理性。



●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


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


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 学思考过程


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 /p>


●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参


与 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 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


难,




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题的成功 体验,


对自己得到的结


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 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


数学



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 p>
●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


题的探索性 和挑战性,


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


性。< /p>



●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


并愿意对数学


问题



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


数学信息,


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


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 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


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


决问< /p>



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体验数、


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认识


到数学是解决



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


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 想,


体验数学



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 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


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


敢于发表


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

< p>
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 p>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


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 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及 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


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 br>




“统计与概率”


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


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 、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


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实践 与综合应用”


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经过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解



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


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


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

之间的联系。



内容结构表



学段



第一学段(

< br>1



3


年级)

< br>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学段(


7



9


年级)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常见的量



●探索规律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探索规律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测量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变换



●图形与坐标



●图形与证明



统计与概率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不确定现象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可能性



●统计



●概率



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活动



●综合应用



●课题学习



第一学段(


1



3


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 /p>


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


单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

< br>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



会数用


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 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



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



)


具体目标





1


.数的认识






1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 位置。






2


)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 /p>


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



见例


1







3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


)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


见例


2


和例


3


< p>





5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 进行交流。


[参见例


4






2


.数的运算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1







2


)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


百以内的加减法。






3


)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


两位数的乘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 /p>



4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


)的加减运算以及一


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





(< /p>


5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


见例


5







6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


)能灵 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


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参见例


6






3


.常见的量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


关系。





< p>
2



能认识钟表,


了解< /p>


24


时记时法;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p>


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


7







3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


进行简单的换 算。






5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


.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参见例


8






(



)


案例






1


对于


50



98



38



10



51


这些数,请用大一些


< p>
、小


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用“>”< /p>


或“<”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






2 1 200


张纸大约有多厚?


1 200


名 学生大约能组成多少


个班级?


1 200


步大约有多长?






3


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说明



如将 报纸的一个版面折成若干等份,通过其中一份的


字数来估计整个版面的字数。

< p>





4


请你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





说明



如学号、班级号、鞋号、体重、身高等。






5 < /p>


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


8


元,某校组织


97


名同学去公园


玩,带

< br>800


元钱够不够?






6


每条 小船限乘


4


人,


17

< br>人需要租几条船?你认为怎样


分配才合适?






7 < /p>


估计每分脉搏跳动的次数、阅读的字数、跳绳的次数、


走路的步数 。






8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图形或数字,并说明理由: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 和平面图形,


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

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


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p>





在教学中 ,


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应注重


使学生在观察、


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的直观


经验。





(


一)



具体目标





1


.图形的认识






1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


体图形。






2


)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参见例


1







3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


单图形。






4


)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


形的特征。




< p>


5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或圆拼图。





6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p>






7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


.测量






1


)结合 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 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


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 参见



2







3


)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


)指出 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

< p>
3







5


)结合 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


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


、米


2


、千 米


2


、公顷),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参见例


4







6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


的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





3


.图形与变换






1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


5





< br>(


2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






3


)通过 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


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p>




4


.图形与位置






1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


定一个方向( 东、南、西或北)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



)


案例






1


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请指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 1


米约相当于



根铅笔长;北京



到南京的铁路长约


1000







3


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如一片树叶)的周长。






4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单位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5


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


?





1


)方向盘的转动;



2


)水龙头开关的转动;






3


)电梯 的上下移动;




4

< br>)钟摆的运动。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 有所体验,


学习一些简


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



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初 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

< p>
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


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



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



)


具体目标





1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


颜色)对物体 进行比较、排列和



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


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


)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1

< p>
格代表


1


个单位),并完成相应

< br>


的图表。






4


)能根 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


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



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


1






5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


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


)知道 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


)根据 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


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 br>




2


.不确定现象






1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


的。[参见例


2







2


)能够 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


)知道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


3


< br>





4


)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


换想 法。[参见例


4




(



)


案例






1


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 静止时快多少,并将


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2


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确定的


?





1




下周三本地下雨;










2


)明天 有人走


路。






3


随意 从放有


4


个红球和


1

< br>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


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哪个大?< /p>






4




一定



经常



偶尔



不可能


< p>
等词语来描述生


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p>


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


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



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获得积 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p>
教学时,


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引导学 生积极思


考、主动与同伴



合作、积极 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


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 作用。



(一)



具体目标





1




经历观 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


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



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


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p>



)


案例







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





8



00< /p>



16



00< /p>


。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


费用、路线等







说明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





①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 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


车型与租车费用、



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等;





②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





③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


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


所需的总


费用、每个同 学需要交纳的



费用等;





④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提高收



集、


整理信息的能力,


养成与人合作的 意识。






第二学段(


4


6


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


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



;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


计算器进 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


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


的能 力。



教学时,


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增进学生






运算意义的理解;


应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


鼓励算法多样化;

< p>
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



题中抽象出



数量关系,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 开来,避免


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



)


具体目标





1


.数的认识






1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


制计数法,会 用万、亿为单位表



示大数。






2


)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


数和百分数之 间的关系,并会进



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


数)。






3


)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


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


)结合 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


见例


1







6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 表示事


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




2


和例


3


]< /p>






7


)在


1



100


的自然数中,能找出


1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


所有倍数,并知道


2



3



5

的倍数的



特征,能找出


10


以内两个自然


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




1



100


的自然数中,


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 数,


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


)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


.数的运算






1


)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


)能笔 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除法。






3


)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


则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



过三步)。






4


)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


减、乘与除的 互逆关系。





6


)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 、


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



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


)会解 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


)在解 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


4


至例


6







9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探索简单 的数学规律。



[参见例


7






3


.式与方程






1


)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


)会用 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


)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 质解简单的方程


(



3x+2



5



2x-x



3)



4


.正比例、反比例






1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 分配,并能解决简单


的问题。






2


)通过 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


)能根 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


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 一个量的值。[参见例


8







4


)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


交流。





5


.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 趋势。[参见例


9


和例


10

< p>



(



)


案例






1


一个正常人心跳


100


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100


万小


时相当于多少年?


100


万张纸有多厚?






2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


设定末尾用


1


表示男生,


2


表示女生;


9713321< /p>


表示“


1997


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 /p>


32


号同学,


该同学是男生”。那么,< /p>


9532012


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


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3


你是 否喜欢数学?如果用


5



4

< p>


3



2



1


分别代表




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


5


种程度,


你选哪个数?说明理由。


如果小

明选择


2


,说明什么?如果小立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选 几?






4


李阿姨想买

2


袋米


(


每袋

354



)


148


元的



牛肉、


67


元的蔬菜和


128


元的 鱼。李阿姨带了


100


元,够吗?






5 9 2


×


71


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12+47


的结果比


1


大吗?






6


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





说明



可以 通过称


50


粒花生的质量进行估测,


也 可以通过数


100


克花生的粒数进行估测。





7


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 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


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


对所得结果的四 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


你会


发现什么呢?


(


利用计算器


)





8


彩带 每米售价


4


元,购买


2


米、


3


米、……彩带分别需


要 多少钱?





填一填:



长度


/



0


1


2


3


4


5


6


7


……



价钱


/



0


4


,


,


,


,


,


,


,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


再顺次连接


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a


.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


.估计 一下买


1


5


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少元?





c


.小刚买的彩带的长度是小红的


3


倍,他所 花的钱是小红


的几倍?






9


完成序列,并说明理由。





0


5



1


5



4


5









10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


3


个红气球、


2


个黄气 球、


1



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 装饰教室。你知道第


16


个气球是什么颜


色吗?





说明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

< p>
可以有多种方法。如,用


A


示红气球,


B






黄气球,


C


表示绿气球,则按照题意可以写成


AAABBCAAABBC


…从而找出第


16


个字母,并推出第< /p>


16


个气球的颜色。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 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


特征,


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



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


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


问题;应注重使学生 通过观察、



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


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


< br>通过观


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一)



具体目标





1


.图形的认识






1


)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


)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


)体会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


)知道 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


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 br>





5


)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


括垂 直)关系。





6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


圆规画圆。






7


)认识 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

< p>
180


°。






8


)认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


角形、钝角三角形。





9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



展开图。






10< /p>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参


见例


1






2


.测量






1




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


用三角尺画


30


°,


45


°,


60


°,


90


°角。






2


)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


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


)探索 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 /p>



4


)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参见例


2







5


)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


(米


3


、分米


3


、厘米


3


、升





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


1



3< /p>



1


厘米


3


以及


1


升、


1


毫升的实际意义。






6






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


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


3






3


.图形与变换






1




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一个图形 的轴对称图形。






2




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


小,体会图形的 相似。






3




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


上将简单图形平 移或旋转


90


°。



[参见例


4







4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 。





4


.图形与位置






1




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


上距离与实际距 离的换算。






2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


5






3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


6







4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


上用数对确定位 置。[参见例


7



< br>(



)


案例





1




下面是一组立方块


: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


下图 每个小方格为


1


个平方单位,



试估计曲线所围部


分的面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5


假设 大门在教室的正南方向


50


米处,图书馆在教室北


偏东


60


°方向的


100< /p>


米处。试画出示意图。






6


画出 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


照物。






7 < /p>


小青坐在教室的第


3


行第


4


列,用


(4,3)


表示,小 明坐


在教室的第


1


行第


3


列应当怎样表示?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 统计过程,


进一步学习


收集、


整理和描 述数据的方法,


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


断与预测;


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


并能计算一些简单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


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


应注重


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



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


断与预测, 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


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



)


具体目标





1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必


要时可使用计 算器)。






2


)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3


)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

格表示多个单


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



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p>






4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 p>
会求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并解释结果 的实际意义;根据


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参见例


1


和例


2






< p>
5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

< br>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参见例


3






< p>
6


)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参见例


4







7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 的判断和预测,


并能进行交流。






8


)初步 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参见例


5






2


.可能性






1


)体验 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


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p>
2


)能设计一个方案,符合指定的要求。[参见例


6





< /p>



3


)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并阐述自己的理


由。[参见例


7


]< /p>



(



)


案例






1


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


1


班级的学生平均身高是


1

< p>
4


米,小强



所在


5


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吗?






2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表示我们班同学最喜爱的颜色








3



《中 国日报》


1999



10



1


日的国庆专刊上,






了有关中国城市建设在建国


5 0


年来的发展情况,



下面摘录了一则


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


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


并和同学


交流。





中国城市数量统计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4


估计 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


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






5


某公司有


15


名职工,对外招聘时称该公司职工的月平


均工资超过


1200


元。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公布


的这个数?











副经理










/




1


2


13


月工资


/




5000


2000


800





6 < /p>


在一个正方体的


6


个面上分别标上数字< /p>


,


使得“


2


”朝


上的可能性为


13


< br>




说明



这个正方体的

< br>6


个面上的数字可以分别为


1



2



2



3



4



5







7


调查两支球队以往比赛的胜负情况,预测下场比赛


< p>


获胜的可能性大,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四、综合应用





在本学段中,


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 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


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



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


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 问题的思考方法


,


并能与他人进


行合作 交流。





教学时,


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


富的 数



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


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



具体目标





1




有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


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实际问题的成



功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


题的自信心。





2




获得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


方法。





3




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



)


案例

< p>





1


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



(1)


现有


4


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


?


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


(



叠处忽略不计


)


(2)


若有


8


盒磁带,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


(


重叠处忽略不计


)


说 明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上海 的电视塔有多高?北京的电视塔有多高?它们的


高度大约分别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分 别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


手的长度?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 /p>





说明



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大数的 感知与认识,进一步


发展数感。同



时 ,学生还能学习如何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调查方


式来收集数据。






第三学段(


7



9

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实数、整式和分式、



方程和方程


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


的关系和规律,


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

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


变化规律的工


< br>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 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p>


在教学中,


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



实际问题中 建立数学模型、估计、


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 数


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 br>


(



)


具体目标





1


.数与式






1


)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


较有理数的大 小。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义,会求有理数的相


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



含字母)。







理解乘 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参


见例


1







2


)实数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


示数的平方根 、立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 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


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



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


根和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


对应。







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 范围。[参见例


2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


用计算器进行 近似计算,并按问



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了解二 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


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



运算


(


不要求分母有 理化


)







3




代数式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参见


< p>
3


与例


4








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 或几何意义。[参见



5


< p>






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 题查阅资料,找到所


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计算。






4


)整式 与分式







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会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进


行简单的整式 乘法运算(



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会推导乘法公式:



a


b


)(


a



b



= a2


b2


;(


a


b



2


=


a2



2 ab



b2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


行因式分解( 指数是正整数)。







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 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


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



乘、除运算。[参见例


6





2


.方程与不等式






1


)方程与方程组







能够根 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


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



学模型。







经历用 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参见例


7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简单的二元一 次方程组、可化为一


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



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理解配 方法,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


的数字系数的



一元二次方程。







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能够根 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


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 p>


成的不等式组,


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和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解决简单



的问题。





3


.函数






1


)探索 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参见例


8







2


)函数







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


函数的实例。







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 数关系进行分析。


[参


见例


9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 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


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 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


关系。[参见例


10








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 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


步预测。[参见例


11






3


)一次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根据已知条件确定


一次函数表达 式。







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 数的图象和解析表达



y=kx+b



k



0


)探索 并理解其性质(


k



0



k


变化情况



=。







理解正比例函数。







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反比 例函数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 义,能根据已知条件


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


y=kx



k



0

< p>
)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k>0


< br>k<0


时,图象的变化)。







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


)二次 函数







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 次函数的表达式,并


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二次


函数的性质。




0


时,图 象的






会根据公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


不要求记 忆和推导),并能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 p>
(



)


案例






1


一次水灾中,

< br>大约有


20


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灾情




持续一个月。请推断:大约 需要组织多少顶帐篷?多少吨粮食?





说明



假如 平均一个家庭有


4


口人,


那么


20


万人需要


5


万顶< /p>


帐篷;假如一个



人平均一天需要


0


10


万千克的粮食……



2


估计√


5 -1



0.5


哪个大









2





3


在某地,人们发现某种蟋蟀叫的次数与温度之间有




下的近似关系:记录蟋蟀每分叫


< /p>


的次数,用这个次数除以


7


,然后


再加上


3


,就得到当时的温度。温度(℃)与 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之间


的关系是:



温度


=


蟋蟀每分叫的次数



÷


7+3






试用字母表示这一关系。




3


观察下列图形并填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梯形个数



1


2


3


4


5


6


……



n






5


8


11 14


……









5


千克的粮食,那么一天需要





5


对代 数式


3a


作出解释。





说明


< /p>


如葡萄的价格是


3


/


千克,



a

< br>千克的葡萄需


3a


元;


或正三角 形的



边长为


a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3a







6


化简:


(1)x2-4x+4



(2)x-2


x+2












x2-4




x+2


x-2





7


估计下列方程的解:






1



x3-9=0





2



x2+2x-10=0







8 5


名同学参加乒乓球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赛一



场,一


共需要多少场比赛?


10


名同学呢?





说明



可以用列举、画图等方法。






9


小明 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


20


分到一个离家

< br>90


0


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



回。父亲看了


10


分报纸后,用了


15


分返回家。


下面的图形中哪一个表示父亲离 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


系?哪一个表示母亲离家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 p>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0 10 20 30 40 50


时间


/




0


10 20 30 40


时间


/







10


某书定价


8


元,如果购买


10


本以上、超过


10


本的 部


分打八折。试分析并表达出购书数量与付款金额之间的关系。






11


填表并观察下列两个函数的变化情况:



x 1


2


3


4


5


……



y1=50+x














Y2=5x

















1


)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上面两个函数的图象,比


较它们有什么 不同;






2




x< /p>



1


开始增大时,


预测哪一个函数的值先到达


100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索基本图形(直线形、圆)的基本性< /p>


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平移、


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运用坐标系确 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与论证的学习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br>在探索图形性质、


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中,


发展合 情推理,


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


思考与表达;在积累了一定的活动



经验与掌握了一定的图形性质的


基础 上,从几个基本的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基


本性质,从而体会证明的 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



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在教学中,


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 活的联系,


注重使学生


经历观察、


操作 、


推理、


想像等探索过程;


应注重对证 明本身的理解,


而不追求证明的数量和技巧。证明


< p>
的要求控制在《标准》所规定的


范围内。



(一)具体目标





1


.图形的认识





(1)


点、线、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如交通图上用点< /p>


表示城市,屏幕上的画面是由



点组成的)。






2


)角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





②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估计一个角的 大小,


会计算角度的和


与差,认识度、分、秒,会进行



简单换算。





③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


1





< p>


3


)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


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②了解垂线、

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


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





③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 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会用三角


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 线的垂线。




④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


1







⑤知道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⑥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 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用三角尺和直 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⑦体会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


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






4


)三角形





①了解三角形有关概念

< p>
(内角、


外角、


中线、


高 、


角平分线)



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 平分线、中线和高,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②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


件。





④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p>


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


2


】和一个三角



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3


];了解等边三角形


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 。





⑤了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4


]和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


5


]< /p>



⑥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会运用勾 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5


)四边形







探索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了解正多边


形的概念。< /p>







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 方形、梯形的概念和


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③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


[1]


和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的条件[


2








④探索并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 的有关性质[


3


]和四边


形是矩形、菱 形、正方形的条件[


4


]。





⑤探索并了解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 [


5


]和四边形是等腰梯


形的条件。[


6






⑥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及物< /p>


理意义(如一根均匀木棒、一块均匀的矩形木板的重心)。





⑦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


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


四边形


或正六边形可 以镶嵌平面,



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镶嵌设


计。






6


)圆





①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了解弧、 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


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②探索圆的性质,< /p>


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直径所对圆


周角的特征。





③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④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p>


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⑤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 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


积。






7


)尺规 作图







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 于已知线段,作一个


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已知三边 作三角形;已知两边


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底边及底边


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了解尺规作图的步骤,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


作和作法(不 要求证明)。




< br>(


8


)视图与投影







会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主视图、左 视图、俯视图



),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


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了解直 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


制作立体模型。





③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 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


系;通过典型实例,知道这种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 的包


装)。





④观察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片


(


如照片、简单的模型图、平


面图、地图等


)


,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


(


如雪花 曲线、莫比乌斯



)






⑤通过背景丰富的实例 ,


知道物体的阴影是怎么形成的,



能 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实物的阴



影(如在阳光或灯光下,观察手 的


阴影或人的身影)。





⑥了解视点、


视角及盲区的涵义,< /p>


并能在简单的平面图和立


体图中表示。





⑦通过实例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2


.图形与变换






1


)图形的轴对称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


探索它 的基本性质,


理解对应


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②能够 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


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 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参见



1






③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


多边形、圆) 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④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


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






2


)图形的平移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理解对应点


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





②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






3


)图形的旋转





①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探索它的基本性质,


理解对应点


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 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


性质。







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图 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


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



)


。[参见例


2

< p>
和例


3








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




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 例的基本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通


过建筑、艺术上的实例了解黄金分割。< /p>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 索相似图形的性质,


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边成比 例,


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


比的平方。







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


件。







了解图形的位似,


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通过典 型实例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利用


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用相似测量旗杆的高度)。







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



sin


tan


A


A



cos


A



),知道


30


°,


45


°,

60


°角的三角函



数值;会使 用


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


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 对应的


锐角。







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


.图形与坐标






1




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


中,会根据坐标 描出点的位置、



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参见

< p>


4







2




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


置。[参见例< /p>


5







3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


化。[参见例< /p>


6







4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


7

< br>]





4


.图形与证明






1


)了解证明的含义







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通过具 体的例子,了解定义、命题、定理的含义,会区


分命题的条件


(


题设


)


和结论。







结合具体例子,了解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


题,并知 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通过具 体的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


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 br>






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掌握用 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


)掌握以下基本事实,作为证明的依据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


条直线平行。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


(


或两角及其夹边,


或三边


)


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