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余年寄山水
518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3: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并容徧覆)


小学数学如何上好一节计算教学课




苍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罗以培




内容摘要


: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 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


的始终,


无论是数学概念 的形成、


数学结论的获得、


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


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


2011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应重视口算,

< p>
加强估算,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




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就必须做到:创设情境与复习铺

垫有机结合,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互促进,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紧密结合,


形成 技能与解决问题共同发展,让每位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


从而提高数学 核心素养。



关键词


:


计算教学;如何上好计算课;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计算教学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 br>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 /p>


数学结论的获得、


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


动的参与。


2011


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对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了


新要求,


更注重让学生体验计 算在生活中的意义,


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


题,使学生切 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计算教 学中,


要想上好一节计算课,


就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让每位学


生在计算教学中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 养。



一、创设情境与复习铺垫有机结合



现 在的计算教学几乎不见了传统教学中的复习铺垫,


取而代之的是——情境


创设。因此,很多计算课都创设生活情景,常常是创设“买东西”


< p>
或者是“逛


商场”


的情境,


硬要从生活中得到一些数据用来计算或者一定要联系生活,


难道


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吗?




1 < /p>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


“情境”


相联系


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 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


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


新课标也非常强调,


计算教学时


“应通过解决实 际


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应使学 生经历从实际问题


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


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 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


实社会的发展需要;

< br>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


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这两 方


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展开教学的背景。



【案例一】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小 数乘整数和小数除以


整数



【方法一】


引入一个买风筝的生活情景。


一个风筝


3.5


元,



3


个这样的风


筝要多少元?在教小数除以整数时也出现了王鹏晨练的生活情景。


用学生感兴趣


的事引入教学,


在完成计算教学的 目标的同时也教学了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


价,路程÷时间=速度等应用题,正所谓“ 一箭双雕”




【方法二】

< p>
在教学这两个内容的教学中用旧知识的迁移,


在新授前作一个复

< p>
习整数乘除法计算的铺垫,


通过对比练习,


学生掌 握积的小数点如何确定,


商的


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这才是这节计算方法的重中之重。



【思考】

< br>方法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单位的转化


理解算理,这是可取的,也是现实的,无可非议。但一节课下来,学生究竟能兼


顾多少?方法二的复习铺垫是有必要的。


试问有些学生连整数的乘除法都不过关,


又岂能谈小数的乘除法呢?为什么会连整数的乘除法也不过关呢?新课标对学

< br>生的计算要求不高,


又加上计算器的加入教学,


有些老师 的认识不够,


日积月累,


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


事实证明有时候铺垫时有必要的。


但常常有的老师走进了


误区,为了使教学更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条


狭隘的 思维通道,


使得学生无需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


这样的一个铺垫 ,


无疑成


了抹杀学生广阔思维的一笔。


这些都是教师在选择用情景导入还是复习导入要考


虑和注意的问题。


可见,


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


必须有效结合。


但不是所有的计


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 中找“原型”


,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



2


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相互促进



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


思维方式的不 同,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 个


性的过程。


”在第一学段“内容标准”中说:


“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


多样化。


”在第一 学段“教学建议”中再次指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


不同,


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p>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的初期,大家对“算法多样化”感觉 很新鲜,计算教学一


改过去“教材选定算法——教师讲解算法——学生模仿算法——练习 强化算法”


的机械模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


“算法多样化 ”已成为计算教学最显明的


特征。



【案例二】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三 年级数学下册


46


页“笔算乘法”





3


这个 内容重点是什么?是竖式计算方法还是竖式计算的算理?事实上,


我们

< br>平时的计算教学,


凭心而论一节课下来,


全班同学学会计 算,


我们都觉得自己的


可是成功的。


公 开课上我们才会舍得花大时间讨论它的算理,


详细分析每一步的


意义。



有的老师让同学们“用你自己的方法计算,能有几种办 法”


,老师的话算是


有启发了,


学生反 馈的结果是大部分竖式计算,


还有的就是教材所呈现的


“小刚< /p>


做法”


。这两种方法结合分析确实很能够说明“教材意图”




那么这样的课是否真的很有价值?


“小刚做法”


式分拆是否体现了学生的数


学思 考?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引导。



师:


“每套书有


14


本,王老师买了


12


套,一共买了多少本?你准备如何列


式”



生:


14


×


12


(全班认可)



师:


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是今天的新知识,


结合分点子图,


你能避开这


个新知识来解决这道题吗?



生:我觉得可以先算出


6


套的本数,再算


6


套,加起来就是


12

套的本数。



师:根据学生口述列式:

14


×


6=84, 14


×


6=84,84+84=168


生:可以列出


14


×


6=84,84


×


2=168


师:大家能理解吗?( 齐答认可)根据这位同学的方法,你还能想出别的方


法吗?


< /p>


生:可以先算出


5


套的本数,再算


7


套的本数,再加起来。



生:我还有别的方法



师:大家都有方法吗?同桌合作把你们的方法整理出来。



„„



先计算



14


×


1=14


14


×


2=28


14


×


3=42


14


×


4=56


再计算



14


×


11


14


×


10=140


14


×


9=126


14


×


8=112


最后计算




28+140=168


42+126=168


56+112=168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