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前我们
课堂上讲得多,学生活动的少,缺乏个性教育,强调学
科知识,忽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
知识结论,忽视知识过程。随着新
课改的实施,
这些教学现象得
到了改善,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还是有些问题要引起我们
的重视,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注
意哪些问题呢?下面
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今天,
我们有的教师把一些教学上的方法不加筛选的
用到课堂上,为了体现《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
< br>教学”
,整节课让学生搞活动成了活动课;有的为了突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不管有没有必要,一
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
有的为了使教学形式多样<
/p>
化,把讲授、提问、集体回答、小组讨论、师生交谈等方式全搬到课
堂上。英国著名的教育家贝尔纳曾经说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
< br>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更要研究根
据教学内容和对象,
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
和方式,
把有探索价
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发现的内容,
p>
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
而
那些毫无探索
价值与意义的内容,
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
可学生根本
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要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年
级,
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
的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
教师
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
把数
学每
一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知识的来
龙去脉,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一堆死东西,
而是由一个活
生生
的问题组成的。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
感知知识的发生过
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了
解思考的全过程。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
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中:
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以便架设“认知桥梁
”
;二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
结果,还要了解
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
案例(
1
p>
)
:要的就是这种过程
内容: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新授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p>
同学们你们能给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和圆形分一分类吗?
(同桌讨论后再分)
生
1
、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一类,而圆是另外一类
。因
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角;而圆的边不是直
的,没有角。
生
2
、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全部分成一类,因为他们
都是平面图形
。
生
3
、把
长方形、正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圆分一类。
因为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四个角。而三角形只有三条边,三
个角,圆形没有角。
师:为什么你们喜欢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一类。它们有哪些相
同的地
方和不同的地方?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可以利用桌
子
上放的各种长方形、
正方形的纸片,
直尺、
三角板,
钉子版、
皮筋、
小棒等材
料。
(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各自有了结论后集体交流)
p>
生
1
:我数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和四个角。
生
2
:长方形的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
2
、
:我是看出来的。
师:你的眼力真不错,不过你能证明你看的是对的那就更好了。
生
3
:我用尺子量了量正方形的四条边
都相等,而长方形的两条
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
生
4
:我用折纸的方法也得到了刚才这个同学一
样的结论。
师:
你是怎样折的,
p>
折给大家看看好吗?
(请这位同学进行演示)
生
5
:我发现长方形能折成一个长
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许多特征。接
下去你
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试一试!
在这里,
p>
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
既发挥了教师的主
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再不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
容器”
,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究者;是
学习
活动的主体。
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潜能。在课的一开始,老师就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进行分类。然后根据
具体情况,通过
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操作、探究明理、合作交流来发现
这些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学
生太需要了。
三、要注意重视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
(案例
2
)学生都会了我教什么?
内容: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法”新授
片段:多媒体出示各种物品及价格:书(
10
元)文具盒(
30
元)
书包(
40
元)上衣(
5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