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 (1)

玛丽莲梦兔
970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3: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田子行)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 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201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10


单项选择,


11-15


多项选择)

< br>


1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br>(


C


)的过程。



A


、交往互动


B


、共同发展


C


、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


、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B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3

< br>、“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数学思考


B


、过程与方法


C


、解决问题



4

< br>、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

A


)不同程度。



A


、学习过程目标


B


、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


、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


、成绩


B


、目的


C


、过程



6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7


、 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


、促 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


、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


、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


、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


、推理一般包括(


C





A


、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


、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


、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


、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


、兴趣



1 3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A


、基础性


B


、普及性


C


、发展性


D


、创新性



14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


ABCD





A


、建立数感


B


、符号意识


C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


、初步形成模型


思想


< p>
15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


ABC


)关系。



A


、过程与结果


B


、直观与抽象


C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二、填空题。



1

< br>、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

< p>
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


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


、在各 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

< p>
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

< p>
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 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


察、实验、猜测、计算 、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


、在“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




与推理能力。



7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


象。



8


、“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 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


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


验。



10


< p>
《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 br>力。



11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 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 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 p>


三、判断



1.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3


、《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4


、新课程从第二学段(


4


——


6


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




5


、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 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四、简答题。



1

、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 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


有机整体。课程 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


实现,是学生受 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


须有利于其他三 个目标的实现。



2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


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


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 /p>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


1


、教师应当准 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合理的教学目标,

< br>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


2



在 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因势利导、适时调控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 br>4


、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 统一。一方面,学生主


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 。教师富有启发性


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 生操作实验、观察


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 为学习的主体。



5.


新课标设置了那 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五、论述题



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 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


,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


为什么?




答:我觉得这一轮的 数学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本子”


,在教学理念上已经改变,并由

改革之初的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逐渐走向有效的理性。



说明:自己找有关的材料进行补充



六、案例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 /p>


王教师:


“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


“你们学会了吗?”


“你们学的开心吗?”



施老师: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答:我认为施老师的小结好。



施老师 用亲切的语气、协商的口吻,使课堂氛围显得民主、和谐,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


愿意 提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而王老师过多的关注了知识本身的结果,却少有关注知识


获得 的途径、方法、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让


学生 能“说”


。凡学生能说的,都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说。总之,努力让全体学生在数学语< /p>


言表达能力上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投入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



、一、填空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全面



)、(



持续



)、(和


谐)地发展。




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


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 导者)与(合作者



)。


< p>


4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 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


、评价的目 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进学生


的(



全面发展



)。




7< /p>


、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 p>


8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 程评价)为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