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美术优选教案.docx
-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
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
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
会构图中的聚与
散的关系。
课时: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
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
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
、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
己的感受。
2
< br>、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
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p>
3
、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
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
幅作品
?
作品描绘了什么
?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
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
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
受吗
?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
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
池塘
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
春黄。”
通过欣
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
板书:点线结合
)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
点和线歌颂了
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
家
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
课
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
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
、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
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
、师生讨论交流。
3
、教师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
、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
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
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
、教师
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
、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
验聚和散的感觉。
3
、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
(
喷
)
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
用
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板书设计:
第
2
课小圆点的魅
力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
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
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
中的奥
妙。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
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
种创意的作品。
2
、在摆
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
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大自然
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
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p>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
品。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
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
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
产生动感
)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
、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
圆的种类有哪些
(
有圆的面,圆
圈
)
,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
、欣赏教材上的图。
(1)
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
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
给人
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
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
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
、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
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
、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
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
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
、小组
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
、要求
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
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
< br>、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
、比一
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
、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
3
课黑与
白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
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
了解。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
、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
创作灵感。<
/p>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一、引导阶段
1
、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
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
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引导
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
、不规
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
面的形式表现。
2
、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
、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
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
、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
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
组
成的黑与白图画
?
四、作业要求:
1
、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
、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
、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
、引导
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
”
?
”
3
p>
、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板书设计:
第
4
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
识主
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 br>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
、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
在干什么
?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
学生答:人物
(
玩耍
)---
主体环境
(
建筑
)
——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
(
课件
1)
2
、讲授新课
A
、师出
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
、学生
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
、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
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
/p>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
不
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
D
、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
(
背景
)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
主
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
分小
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
调能力。
)
3<
/p>
、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
组为单
位,
1
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
、学生创作、师辅导
5
、作业展示、评价
6
、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
5
课冰川与晚
霞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
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教学语言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
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
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
放映录像
)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
5
课——冰川与晚霞
(
明度推移
)
,请同
学们打开课本。
1
、粘贴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
A
、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
B
、运用
色相推移
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
、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
(
出示电视问题
)
什么是明度推移
?
书中已经做了解释
,请翻开课
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
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
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
电视出示文字
)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