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五大体系、六大育人项目材料(小学版)汇编

绝世美人儿
544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4: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深圳市中考录取分数线)


学习


-----


好资料





武汉市中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 、路径、推进、评价体


系(试行)



根 据


《武汉市



十二五

< br>”


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


现制定全市中


小学有效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评价体系如下。



第一章




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


全过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凸 显德育生活化、体验化、


地域化等特点,科学构建中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推进、 评价体系,


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


发展,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章



德育目标体系



(一)总目标



培养具有爱的情感、雅 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美的志趣的中


小学生。



(二)学段目标



1.


小学。培养具有团结友爱的情感、文明有礼的习惯、安全自护的意


识、诚实守纪 的品质、乐学向上的志趣的小学生。



第三章



德育内容体系



(一)小学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的主要 内容为:爱的情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实守信教


育、责任担当教育、学会感恩教育、 激趣砺志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珍爱


生命教育等八个系列。



1.


爱的情感教育系列




1


)爱自己、爱亲人、悦纳他人的教育。




2


)爱家庭、爱班 级、爱学校、爱社区的教育。




3< /p>


)知晓荆楚文化、


了解城市历史、体验地域风情、感受武汉精神的


教育。




4



敬国旗、


唱国歌、

< br>初步知晓祖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

< br>-----


好资料




5


)诵读经典、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



2.


习惯养成教育系列




6


)学会自理、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生活习惯养 成教育。




7


)遵章守纪、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 p>
8


)规范书写、专心倾听、积极思考、


认真作业等 学习习惯的养成教


育。



3.


诚实守信教育系列




9


)学习信义典范、树立诚信意识的教育。




10


)诚实自律 、守时守约美德的教育。




11


)遵守基本规则、社会公德的教育。



4.


责任担当教育系列




12


)了解责任、乐于为集体服务的教育。




13


)初步的社 会责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5.


学会感恩教育系列




14


)感恩父母的教育。




15


)感恩他人的教育




16


)感恩社会的教育 。



6.


激趣砺志教育系列




17


)激趣乐学、会学乐思的教育。




18


)勤奋向上、磨炼 意志的教育。




19


)怀抱理想、立志成才的教育。



7.


环境保护教育系列




20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 p>



21


)不攀比消费、 不浪费资源、勤俭节约品质的教育。



8.


珍爱生命教育系列




22


)健康生活、科学运动的教育。




23


)安全自护自救的 教育。




24


)心理疏导、学会适应的教育。



第四章



德育路径体系



围绕有效德育目标、内 容,按照



全员参与,便于操作



的工作思路架


构,有针对性地选择七条路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 想道德素质,为学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


-----


好资料



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



1.


提升教师学科德育意识与能力。


引导教师提高道德素养和育人水平,


坚持引导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实现


育人无痕。



2.


挖掘学科课 程德育资源。发挥学科课程潜移默化的育德功能,突出



以情育 人





以史 育人





以 美育人





以理育人





3.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寓德于教,发挥学生


主体作用,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的


渗透。



(二)德育课程与德育实践



1.


全面落实德育课程目标与要求。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开足开齐国家


规定的德育课程。加强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促进学生道德知识内化。


2.


积极开展地方、校本德育课程建设。根据区域、学校 实际和学生兴


趣需要,科学设计、开发或选用富有特色的地方、校本德育教材,推动德< /p>


育课程化建设。



3.

< br>精心开展校园德育实践。落实晨夕会、升国旗仪式、主题(队)班


会等德育常规, 发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育德功能。利用


清明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 节日和开(散)学式、毕业典礼等特殊纪


念日等开展道德实践,组织多种类型的兴趣小组 和学生社团活动,保证学


校共青团、少先队每周活动时间。



(三)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



1.


营造班级环境。制定班歌、班训、班旗、班徽,营造积极向上的班


级 氛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班风。布置好教室,


让班级环境温馨宜 人,育人无声。



2.


加强班级管理。 民主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


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3.


打造班级特色。确立班级共同愿景,提升班级育 人功能与实效,形


成适应学情、体现班情、特色鲜明的班级育人风格,彰显班级特色,打 造


班级建设品牌。



(四)社会实践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

< br>-----


好资料



1.


丰富社区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交流互动,组织开展


公益 劳动、扶贫帮困、科技环保、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


推动学校教育、社区 教育资源共享互惠。



2.


拓展社会实 践活动。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拓展学生


校外实践形式,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多层次、多


类别的学生交流活动。



(五)校园文化建设



1.

< p>
凸显精神文化。以树立先进理念为核心,探索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


规划办 学愿景。


依托校训、


校歌、校旗、


校徽 等彰显精神内涵的文化载体,


塑造核心价值观,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完善制度文化。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推 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将制度文化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 守的制


度规范。



3.


强化行为文化。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突出师生行为规


范、


文明礼仪、


公民道德教育,


发挥教师榜样对学生 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


影响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


丰富课程文化。转变教与学方式,整合课程资源,培育具有个性的


学校课程和课程文化。开发以素质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校本课程,满


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5.


提升环境文化。系统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加强人文环境建设,

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搭建



四位一体



(思想性、教育性、


知识性、服务性)校园 网络文化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六)心理健康教育



1.

< p>
建立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年度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在自我意识、


学习心理 、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


发展状况。



2.


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 课表,保证小学、初


中每学期不少于


6


节心理健康课,


普通高中每学期不少于


8


节心理健康课。



3.


加强学校心理 辅导室建设与管理。建设符合专业要求的心理辅导机


构,


切实发 挥心理辅导机构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通过心理咨询、交心谈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


---- -


好资料



心、拓展活动等形式,减缓 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增强学校应对学生心


理危机的能力。



(七)



三位一体


合力育人



1.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开好家长会,做


好家访工作。 密切家校联系,推动学校、家庭形成共育合力。



2.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学校与社区资源共享、环境共建、教育互


补、评 价对接等工作,实现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无缝对接。



3.< /p>


发挥行业资源优势。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城管副校长等,设置校


园安全岗,定期开展法制、安全等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第五章



德育工作推进体系



(一)实施行政主导与专业指导推进



1.


健全行政管理机构。市、区、校三级有效德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强

< br>化行政主导,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德育工作有序落实。



2.


建立专业指导机构。市、区、校三级教科研部门明确专门机构、专

< br>门人员,发挥专业指导、专题培训等优势。



3.


建立市区联系制度。市、区、校三级健全完善德育工作单月专题研


究制 度、学期专题活动制度和年度总结推进制度,加强纵向联系,强化横


向互动,整合力量, 共同推进。



(二)实施科研引领与人才培养推进



1.


加强有效德育科学研究。


发挥市有效德育工程专家指导委员 会作用,


加强学术研究和一线指导,促进德育研究与德育实践的有效结合。



2.


强化德育工作者专业培训。定期组织中小学校 长、分管校长、班主


任、


德育干部及教科研人员开展全员轮训,


强化德育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训,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 和能力。



3.


畅通德育工作者成长渠 道。在劳模(先进)


、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


教师评定、职称评 聘、校级干部提拔等评先推优工作中,落实有班主任工


作经历的政策。建立面向全体教师 的优秀德育工作者评先表彰机制,提高


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积极性。

< br>


(三)实施考核评价与榜样激励推进



1.


实施市区两级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建立有效德育建设工程专项督导


检查工作制度,定期对



五大体系



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建立德育全覆


更多精品文 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