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萌到你眼炸
930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6: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电视剧原乡)


如何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



谈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


当班主任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是一件双赢的事。学生成绩好,学生自然高兴,家长自然高兴,班主任也自然高


兴,这方面所能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当学生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时,没有任


何一位班主任否认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好事谁也不放过,再合情合理不过了,这


是人之 常情。但有些时候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希望了好久,自己班的学生


就是不争气。几 个班级带下来,学生的成绩或仅略有上升,或徘徊不前,或不升


反降,原因何在?只有找 到了原因,才有可能将希望变成现实,才有可能品尝到


那丰收后的喜悦。



一、成绩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 br>成绩提高不上去的主要原因,除班级的基础外,更多的时候,是与班主任对学生


的 认识水平有关。往往是班主任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希望的落空,使希望不能变


成现实。< /p>



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通常的情况是,班主任自然要找些理由, 说明成绩不好的


原因。但千万不要这样去想,这样去找。强调分班没有分到好学生,自己 的手太


臭;怪领导太偏心,把好学生都分到某某班了;或者说学校的老师、社会的家长< /p>


信不过自己,把好学生都送给别的班主任了等等。这些理由,看似客观,其实细

< p>
分析,这些客观的理由,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是主观对客观事物在认识上出了

偏差。也往往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束缚了自己的思想,遮住了自己的视野,


捆住 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很难再有所进步,使希望一次一次的落空,不能成为


现实。



这些偏差概括起来有下面六个方面。



偏差之一,把学生看绝对了,看成了固定不变的学生。



我们必须改变以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学生的习惯。学生现在不行不等于永远不行。


但在班主任的意识中或潜意识中,常常存在以一种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认


识 。开始不行,便认为以后不行,过多的注重学生已达到的高度,而忽略了研究


怎样使不行 的向前发展的问题。


其实仅就学习好的学生而言,


也不是固定不 变的。


说他学习好,那也只是这个学生的历史。如果稍稍留点心,便不难发现,小学时< /p>


学习好的学生,到中学后不一定就学习好,初中时学习好的学生,到高中也不一

< p>
定就学习好。


有的甚至半个学期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果在学校中做一下这方


面统计,从初一统计到初三看一看,前百名的学生有多大的 变化,全校学生又有


多大的变化。结论是很明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一层不变的。如 果再深入一


点分析,将不同班级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常常会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某某班 级


分班时,


与其他班平行的学习好的学生,

逐渐整体降到其他班学习好的学生之下。


其中的原因暂且不谈,但变化也可以说是一 目了然的。如果不看到这种变化,一


味强调学生的基础,实在是把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给 放弃了。



另外,过分强调基础学习成绩的本身,也是对其他学 生的一种放弃。思想上偏重


于学习好的学生,


必然不能下气力去 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


绩的问题。


就是原来 有几个学习好一点的学生,


也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发生变


化, 一旦有的学生成绩下降了,其他的学生又没有去抓,这样与用心研究,用心


去抓的班主任 相比,


学习好的学生自然要更少一些,


更不用说班级的整体成绩 了。



再一点,过分强调基础学习成绩的本身,也是将一种心理 暗示传达于学生。一些


学生往往会在无意之中,依据班主任的这种心理暗示,而放弃自己 的努力,心安


理得的停留于自己所处的位置上。班主任过分强调基础,看似尊重客观,实 则是


将历史的客观,人为的转为将来的客观,将处于变化中的基础,人为的转为不变


的基础。俗话说,



不进则退



。在文化课学习上,任何影响学生进取的心理暗示,


都有可能带来成绩的下降。



偏差之二,自己没做好,归罪于外在条件。


< br>外界对自身的评价,


更多的是由自身造成的,


是由自身传 达于外界的信息造成的。


这里并不是否认外在条件差异的存在,但在一所学校中又能差多 少呢?



在最初来到学校时,大家都是刚毕业的学生,都是刚刚 参加工作,想想基础评价


差异能有多大?可以说近乎没有。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一年后呢,这种


差异出现了,二年后,这种差异明显了,三年下来定性的评价已然形成了 。



有的新教师刚到学校之初,干的很不错,很快形成了较好的 评价基础,但被后来


者赶上的、超过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当差异出现,评价形成后,与之 相关的事情


便会随之而来。三年下来,再同时当班主任,学校的领导,学校的老师,社会 的


家长,相信谁呢?如果仅看到三年后的评价,而忽略三年前的起点;如果仅看到


三年后的优势,而忽略了三年间的过程,能说是客观的看问题吗?评价的形成,


自有它形成的原因。



实事求是,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 。这个成语是一条认识客观事物的原则。但真正


的做到实事求是的看问题,那可是个动态 的过程。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的历史,


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的现在,

实事求是的对待事物发展中的未来,


在一个动态的


过程中求 得认识客观事物的





。对班主任的信任与不信任,其评价的基点,不


在一时,而是人们所能感知到 的班主任工作的全过程。人们正是从这全过程中,


了解班主任的工作,得出评价的结论, 并依据这一结论,来判断这个班主任将来


会工作的如何。谁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个 有着明显优势的班级呢?



归罪于外在条件,

< br>实际上是没有从自身班主任工作过程中,


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

因,而仅是从过程后所形成的评价来认识问题,认为由于评价的不信任,导致学


习好 的学生不到自己班级来。实际上,评价的形成取决于自己以往的工作,要改


变不信任的评 价,


就需要改正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在以后的工作中重新建立外 界


对自己信任的评价。


假如一味的怪罪于外在条件,

< p>
自己所希望的结果则永远不会


成为现实。



偏差之三,不承认人与人之间能力差异性的存在。



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学习好的学生送到我班我也能教好。


< /p>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我没有教好是因为学生原来就学习不好,< /p>


你教好了是因为


你的学生原来就是学习好的学生。


这样自然就得出一个结论:


学生学习好不是因


为你教的 好,而是学生原来就是学习好的学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