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修订稿

余年寄山水
859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7: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舌尖中国)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



ZZ5AB-ZZSYT- ZZ2C-ZZ682T-ZZT18






一、名词解释。



☆学习


: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

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 br>2.


从众


: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 ,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


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


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 /p>


3.


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 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


的精神面貌。



☆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 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


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


发散思维


:又称求异思维, 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


进行的思维形式。

< p>


☆最近发展区


是指个体在独立活动中已经达到的 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帮助下所能


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



7.


学习动机


是推 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8.


规则


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



☆合作


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 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


为。


☆性格


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11.


服从


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



12.


能力


是指 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13.< /p>


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 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的科学。



14.< /p>


成就动机


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 所认为重要的或有


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力量。



15.


学习迁移


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或学习态 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


的经验有变化地运 用于另一情境。



16.


性别差异心理


是指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



17.


功能固着


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 维被其惯常的用途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


面功能的心理现象。




.


先行组织者

< br>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


呈现出来 ,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9.


教师的角色意识


就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


20.


气质


是个体在情绪体验和 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问题解决

< p>
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


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





22.


聚合思维

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


有条理的 思维方式。又称求同思维和辐合思维。



23.


小学教育心理学


是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环境相 互作


用的心理及其规律。



24.


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 部心理过程或内


部动力。



25.


创造性


指的是个人能生产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又称创 造力。



26.


价值观


是指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


体 系。



27.


去个性化


是这种个人在群体中处于相对丧失个性状态的现象。



28.


元认知策略


也称反省认知、超认知,是

< br>20


世纪


70


年代认知心理学家 提出的一个新术


语,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 /p>



30.


精细加工策略

< br>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


促进记忆的 一些学习策略。



31.


纪律


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

< br>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



32.


系统脱敏法


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 并通过心理的


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33


.应激


是指有机 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34


.班级群体

是指学校中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



36< /p>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


动。




.


过度学习


是指对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进行适当次 数的重复学


习,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



39.


社会助长作用


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一起进行某些活动时, 比一个人单独做时效率高。这


种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被称为社会助长作用。



40.


代沟


是指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沟通困难的一种社会现象。



41.< /p>


发散思维


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着不同 方向进行的思维形


式。



42


试误


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 试误过程。



43


辩变性刺激


是指影响个体获得奖励的线索,强化即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


手段、措施。



44


强化


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核心。



45


顿悟


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 与性质


等实现的。



46


潜伏学习


即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学习。



47


遗传素质


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提 条件,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促使这种可


能性成为现实,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8< /p>


概念


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 的一类事物或共特


性的观念。



49< /p>


认知技能


又称为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 中完成的智力活动


方式,也可以称为认知操作方式。



50


动作技能


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 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


化和完善化的外现动作方式。

< br>


51


问题教学


是指在教学中如 果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


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 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


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52


个性差异


是指 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


力等方面的差异。



53.


挫折


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


和情绪反 应。



54.


心理防卫机制

< p>
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用来解脱烦恼、


减少 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功能。



二、简答题。



1.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


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




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 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


此是相通的。


2.


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


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


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 /p>


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 /p>


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


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


(1)


类属同化;

(2)


总括同化;


(3)


并列结合 性同化。




.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


(1)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2)


性格的意志 特征;


(3)


性格的情绪特征;


(4)


性格的理


智特征。



6.


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



答:


(1)


教师的表达能力;


(2)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3)

< br>教师的教育机智;


(4)


教师的独创

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


简述 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





答:


1


、对 学习动机的影响。


2


、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


、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


、 对自


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


、对自尊的 影响。


6


、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


< br>答:(


1


)合理化(


2


)投射(


3


)否认(


4


)压抑(


5


)反向作用(


6


)转移(


7


)认同(


8



抵消(


9


)补偿(


10


)升华



☆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


1


)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


)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 p>
3


)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 p>
10.


鲁滨逊的


SQ3R


五步阅读方法。



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



11.


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



答:个性心理倾向性即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性,是个体对环境的态


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12.


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与性格特征进行教 育



答:


1


、 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


2


、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 育。


3


、有的放



培养学生良好性格。


4


、掌握学 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智。



☆简述华莱士问题解决的四阶段模式。



答:


1


、准备阶段


2


、孕育阶段


3


、明朗阶段


4< /p>


、验证阶段





☆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


S


)与某种反应(


R


)之间的联结,即建立


S-R

< p>


结。第二,联结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 称尝试错误过程


或试误过程。第三,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 练习律、效果律


等学习的三条主律。



15.


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 /p>


答:(


1


)智力技能(

< br>2


)认知策略(


3


)言语信息(


4


)运动技能(


5

)态度



☆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


答: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

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

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17 .


按照人的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气质类型可分为哪四种基本类型



答: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8.


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有哪些


< /p>


答:


1


、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所要解 决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


2


、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


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3


、问题解决是高级规 则的学习活动。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 br>答:


第一,


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 统,一般而言,三者是“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


第二,


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




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第三,


观察学习受到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心


理过程的支 配,具体讲,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与动机这四个子过程



☆简述认知建构理论的主要学习观点。



答:(


1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


)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


一是对新 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


3


)不同的学习者


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 构结果。



☆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答:


1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 br>2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3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4


、利用学 生结果的反馈作用。


5


、正确运用表扬与


批评。


6


、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 功。


7


、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


作。



☆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答:(


1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有意义的 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


2


)学生的学习是


接受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


3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


化过程实现的。



23.


教师角色冲突表现有哪些



答:


1


、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 /p>


2


、对角色行为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角色冲突。

3



教师在履行多种工作角色时所产生的角色冲突。


4


、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5

< p>
、角色内


部的冲突。



24.


如何解决教师角色冲突





答:


1< /p>


、适当分离,缓解冲突。


2


、分清角色主 次,教师对角色冲突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


3


、明确工作职责, 尊重教师的工作权益。


4


、加强角色学习,摆正地位,正视现实 。



25.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 生的纪律问题



答:


1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


2


、有针对性地引 导解决。


3


、善于奖励,不要


迷信惩罚 。


4


、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



26.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 持



答:


1


、 复习


2


、积极的遗忘


3


、过度学习


4


、精细加工



27.


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



答:形式训练说,它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


展起来,由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特点是:

< p>
1


、官能可


以独立地加以训练,使之发展提高。< /p>


2


、强调无条件迁移。


3


、认为某些学科对于训练发展


某一种或某几种官能具有特殊的训练作用和训练价 值。


4


、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


种官能进行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而自动实现的,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



28.


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 /p>


答:


1


、由于角色地位不同产生的师生冲 突。


2


、由于年龄代沟产生的师生冲突。


3


、由于


价值观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


4


、奖励与惩罚带来的师生冲突。



方法:


1


、加强沟通,促进心理接近。


2


、角色互换,形成



理解的心理氛围 。


3


、避免滥用


惩罚。


4


、适当调整任课教师。




.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


1< /p>


、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


2


、已有经 验的泛化水平。


3


、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


度。


4


、智力水平。


5


、定势。



30.


简述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


< /p>


答:吉尔福特提出用多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具体包括:拓展问题、分< /p>


解问题、常打问号、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延长努力、列举属性、形成认为联想、尝试灵< /p>


感。



31.


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对群体的赞同。

2


、对活动的满意感。


3


、群体领 导方式。


4


、和谐的人际关系。



32


.知识应用形式分别有哪些



答:


1


、是应用已学知识完成有关的口头作 业或书面作业。


2


、是应用已学知识去完成实际


操作或实地作业。


3


、是应用已学知识去发现或解决生 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3


.简述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划分。



答:


1


、自我中心阶段(


2-5


岁 )


2


、权威阶段(


6-7


岁)


3


、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

8-10


岁)


4


、公正阶段(


11-12


岁)



34


.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答:


1


、家长代理人角色

2


、学生楷模角色


3


、知识传授者 的角色


4


、严格管理者角色


5



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



35.


列举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





答:


1< /p>


、疑难


2


、分析


3


、假设


4


、检验和评价


5


、结论



36.


加涅


(1971)


将学习分为哪六类

< p>


答: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学习、概念学习、定义学习、规则的学习 、解决问题的学


习。



37.


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的论点



答:< /p>


1957


年提出了“期望


-


价值”理论的模型,他认为某种行为趋向(


T


)乃是 动机、主


观上期望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


P


)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


I


)三者的乘积。



38.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 br>(或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既是理 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吗)



答:一、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 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科学。


< p>
39.


教育心理学有哪些方法原则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答:一、客观原则(采用客观方法,即依据可以观察得到并能加以衡量的外部条件( 刺


激)和足以表明某种心理变化的客观指标或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去如实地探明现实与 心


理、心理与行为以及心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必然联系)及心理发展的规律 。



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叫做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


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


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