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心理学—复习提纲

萌到你眼炸
850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闲云野鹤)


小学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



什么是心理学



1

< br>最早的定义:研究灵魂的学问(未对心理学作出科学的解释)


< br>


2


最终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



+


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



分为:认识过程



+


情感过程



+


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又称认知过程, 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 系的心理活动



情感过程:


人们通过认 识过程认识事物的时候,


绝不是无动于衷的,


更不是淡漠无情的 ,


而常常是对于各种事物持有不同的态度,并对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心理学把

< p>
这些主管的心理体验过程叫做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


人不仅认识事物并对事物产生情感,


还在情感的激励下,


根据对事物的认识,


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自觉地提出目标、制定计划 ,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


法,还要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 理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


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和心理特点









分为:个性倾向



+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是决定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一个人身上 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



三、



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2


西方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



3


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四、



心里的实质



1


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2


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3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4


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



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童年期:


6



7~ 11



12


岁(一般为小学儿童)




2


小学儿童 心理学(童年期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



3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念: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 的学科,具体地说,研究小学儿童在


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变 化、品德与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以及这


个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等心理规律与心理特点。



二、



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三、



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2


揭示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


探究帮助和指导小学儿童发展的方法。



第三节



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也就是实事求是;



2


发展性原则:指坚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小学儿童心理 发展所涉及的问题;



3


教育性原则 :指对小学儿童心理的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


对儿 童的教育;



4


实践性原则:


指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问题应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应服务于小学教育


实践。



二、



研究设计的类型



1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性来看,分为:纵向研究



+


横断研究



+


综合研究(混合设计)




2


从对资料的分析来看,分为:定性研究



+


定量研究



+


综合研究;



3


从选取的被试的数量来看,分为:个案研究



+


成组研究。



三、



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以获取研究资料;

< p>


2


调查法: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以提问的方 式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和行为;



分为:访谈调查



+


问卷调查







访谈调查:


是通过谈话——研究者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流、谈论而从对象那里搜集到


第一手资料 的方法;

















(优)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可以较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

< br>和有关细节,以便深入研究问题;

















(缺)


由于匿名性低,


故被调查者所给的资料的真实程度会受到限制,


另外,


可能受访谈者的态度、


表情、


语调甚至性别、


服装等影响而出现偏差。







问卷调查:是指用统一的、严格设 计的书面问题让儿童据实报告他们的行为或观点,



据收回的答 案,


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


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的方法 ;

















(优) 简便易行,短时间内同时对众多个体进行广泛考察,收集大量的信息


资料;

















(缺) 儿童的回答往往不能代表其真正的心理状态;若记录者缺乏训练、不


善于掌握问卷的标准 、分析资料的统计方法比较简单,则会影响这一


方法的科学性。



3


实验法: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个体某 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特定


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 br>


分为:自然实验



+


教育心理实验



+


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 验:


在儿童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自然条件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儿童的某些条件来研



究儿童心理特征变化的方法;













教育心理实验:

< br>(属于自然实验的特殊形式)把儿童心理的研究与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


结合起来,


从而研究儿童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下,


形成和发展


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的规律;



























(优) 把实验寓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所得结果更符合儿童


实际;特别是结合教育教 学实际,研究结果为教育、教学服务,


针对性强;



























(缺)


不容易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结 果的精确性较实验室实验低。



实验室实验:

< br>在特别创设的情境下,


引起或改变一种或几种影响儿童心理变化的条件,


从而观察儿童行为变化的方法;















(优) 对实验条件能进行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能作准确测定,


实验结果可以重复且精确 度高;















(缺)研究情境的人为性,情境与小学儿童的实际生活有一定 差距,可


能会使小学儿童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


有时难以将结 论推广到


日常情境中去。



4


测验法: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儿童心理或行为差异的方法;









(优)往往能在较短时间内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









(缺)


测 验只是作量的分析,


缺乏质的研究;


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合于不 同生活背景的儿童。



5


作品分析法 :通过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一、





发展的概念



1


心理学中的“发展”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探究其改变;



2


心理学中,发展是指个体在解剖结构及生理与心理功能上, 依一定的程序,由简单、幼稚、原本


的状态,逐步演化、转变、成长,变成复杂、完整、 成熟的状态,渐而衰退、老化的整个程序与


现象。


即发展是指个 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


不仅指向前推进的过程,


也指衰退 消亡的变化;



3


儿童心理的发展主 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过程(


6



7~11



12


岁的孩子)


,该时期儿童以


学习活动为主导活动,心理发展有很大变化,发展趋势有 以下特点:







A


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转变;







B


儿童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获得发展;







C


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渐形成。



二、





发展的基本性质



1


发展的方向性与顺序性:



A


自上而下的头尾法则



B


从中心到边远的远近法则



C


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发展的大小法则



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既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改变



3


发展的不平衡性,三个表现:



A


个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不是等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地向前推进



B


不同系统(身体不同机能)的发展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 到达成熟时期,有不同进程;




< /p>


或者身体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 br>


4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 、发展的优势领域






3


方面差异



三、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


铭印作用:发展中的个体,在其出生时,会把最初所看到的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不管是 不


是与自己同种的动物)很快地“铭印”在脑子里,作为自己的“双亲动物”

< p>
(即父母)


而跟随,长大之后仍一起生活,并可能选择这样铭印下来的动物 作为交配的对象;



2


关键期:铭印发生的时期。



第二节



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



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


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这一阐述包含了三方面内容:















A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时间维度;















B


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年龄段的整体特征;















C


心理年龄特征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



二、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


我国发展心理学教科书对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共


6

< br>个时期



0~1


婴儿期



1~3


前幼儿期





3~6



7


幼儿期




6



7~11



12


童年期或小学期



11



12~14



15


少年期或初中生时期



14

< p>


15~17



18


青年初期或高中生时期



第三节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学说



1


人的心理发展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概括起来可分为:< /p>


遗传方面的因素、


环境方面的因素;



2


就遗传还是环境,心理学发展中自古存在分歧,分为三个阶段:



A


绝对决定论



B


共同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3


遗传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A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B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二、





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


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


社会生产方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4


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


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即遗传、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教 育、个体需要,五者辩证关系:









遗传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基础和潜在的可能性









环境、社会生产方式、教育使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而以上三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非机械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儿童自身需求









第三章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生长发育



一、



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1


新陈代谢旺盛



2


体格发育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



3


骨骼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



4


乳牙脱落,恒牙萌出



5


心率减慢,呼吸力量增强



6


进入青春期后,生殖系统开始发育



二、



影响小学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1


内在因素:遗传、内分泌、性别;



2


外在因素:营养、疾病、生活制度与体育活动、社会因素。



第二节



小学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一、



神经系统的发育



1


大脑的发育



2


神经的发育



3


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调节



二、



小学儿童的大脑活动



1


大脑活动的活动特点:









A


优势兴奋









B


镶嵌式活动









C


动力定型









D


始动调节









E


保护性抑制



2


大脑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









A


一节课中:

上课后、


下课前


2~5


分钟兴奋点 在课间活动;


5~10


分钟,



20


分钟,


最有效;









B


一天 中:早上


123


、下午


1


安排主科;









C


一周中:周


234


高峰值,周


1


班会收心,周


5


大量作业使学生玩时有牵挂;









D


一学期中:

2~3


甚至


5~6


周收心,期中考 高峰值,期末前


2~5


周终末激发现象;









E


一学 年中:


(除了上面“一学期中”所述)国庆再度假日综合症,


1 1


月初至


12


月冬季传


染病后


2~3


周恢复身体健康,


圣诞节、


春节影响,


以致措手不及开始期末复习;

< p>
3~4


月份大地回春、地气上升,儿童通常情绪烦躁、坐不住,劳动节、儿 童节


影响,幸好期末复习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



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



一、



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与疾病



1


健康: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状态 ,


与生活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均衡,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p>



2


附:校学生儿童身高标准体重指标



3


小学儿童的健康状况,可以从儿童的死亡率、死亡原因、患病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4


小学儿童常见疾病:近视眼、弱视、沙 眼、龋齿、寄生虫感染、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等。



二、



小学儿童的身体健康与保健



1


营养(营养不良


/


营养过剩——肥胖)



2


睡眠



3


体育锻炼












第四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一、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1


什么是认知:


(广义)是指人类的认识活动;
















(狭义)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



二、



信息加工理论和新皮亚杰主义



三、



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一、



注意的概述



1

概念:


(课本)是一种能力,它使我们把心智努力集中于对象,而这种集中是可选择 的、可转移


的、可分配的;










(其他教科书上的定义)注意是对刺激的指向和集中。



2


注意的功能:









A


注意是选择者









B


注意是放大器









C


注意是指南针









D


注意是分派着



3


注意的外部表现:









A


出现适应性动作









B


停止无关动作









C


呼吸运动的变化



4


注意的种类:









A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其


意识程度比较弱;









B < /p>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订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意识程度比< /p>


较强。



5


注意的品质:









A


注意的稳定性:


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广义)指注意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狭义)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受人的主观状态和对象特点影响( 是时间概念,年龄越小,稳定性越差,


即时间越短)









B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受知觉对象的特点、个人认知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等的影响(越有经验,

< br>广度越大;年龄小,广度小)









C


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受活动的熟练程度以及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如骑单车)









D


注意 的转移:


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 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


动上去;























受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影响。



二、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1


总体趋势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



2


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的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的发展。



三、



小学儿童注意的培养



1


注意力分散又称分心,有两种表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