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余年寄山水
532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7:3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怎么预防艾滋病)



全国


2009



10


月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07


一、单项选择 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



C






A.< /p>


实验室实验法


B.


现场实验法

< p>


C.


观察



xxD.


调查


xx

< br>2.


被誉为



俄国教育心理学奠 基人



的心理学家是(






A





A.< /p>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3.


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p>



A.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 p>


B.


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C.


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A.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


有意义接受学习



C.


形成认知地图



D.


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5.


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p>




1



/


22









D






A.


学习 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



水平



B.


学 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学习效率可达



到最佳水平



C.

一般来讲,二者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D.


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6.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p>



B








A.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p>


7.


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 这是



概念形成的(



C








A.< /p>


抽象化阶段


B.


符号化阶段



C.


类化阶段


D.


辨别阶段



8.


下面 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






A






A.


可学性


B.


可 用性


C.


明晰




D.


动力性



9.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 p>


B








A.


学习动机


B.


学习迁移




2



/


22




< /p>


C.


学习定势


D.


学习心向



10.


在水下击靶实验的 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B





A.


形式 训练说


B.


经验泛化说



C.


相同要素说


D.


关系转 换说



11.


设置学习目标、确定与选 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



间等,这种学习策略是




D









A.


复述 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 略



12.


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加以解 释的心理学理论是(


A









A.


试误 说


B.


顿悟说



C.


信息加工论


D.


信号学习论



13.


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


(


物质的和精神的


)


个性特征或倾向



称为(






D





A.< /p>


功能固着


B.


反应定势

< br>C.





D.


创造性



14.


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称为(







C









信念



l5.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自律道德出现在< /p>






C








3



/


22




< /p>


A.8


岁以后


B.9

岁以后



C.10


岁以




D.12


岁以后



16.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



种现象被称为(



C








A.


从众


B.


社会助长作用


C.


去个性




D.


服从



17.


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称为









A




A.


内聚 力


B.


士气


C.


归属




D.


心理气氛



18.“


人心不同,各如 其面



这句话体现了个性的(





B






A.< /p>


先天性


B.


差异性


C.


可变




D.


独立性



19.


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 绪状态



称为(




B







A.< /p>


失助感


B.


焦虑


C.




xxD.


恐惧



20.


下面哪一术语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






A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





4



/


22




< /p>



D.


角色期待



二、名词解释题


(


本大题共

< p>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


三 、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p>



)


26.


有 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


?


27.


简述概念的结构。



28.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


29.


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br>?


30.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到哪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


四、论述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评分。每小题


15


分,共


30



)


31.

< br>怎样培养与激发


xx


的学习动机


?


全国


2010


< br>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07


一、单项选择 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


1


.以下哪种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




?(




A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2


.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




D




)


A


.接 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5



/


22




< /p>


B


.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C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


D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


有意义的,也 可能是机械的



3


.按照班杜拉的观察 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




C




)


A


.注意、记忆、动作复现、动机



B


.注意、识记、保持、提取



C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D


.动机、保持、再认、注意



4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



A





)


A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p>


5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




D




)


A


.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


.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



动机



C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6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p>



( B






)


A


.知识、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B


.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



C


.反射与认知



D


.认知、情感与动作



7


.从迁移的观点看,



举 一反三



属于


(



A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8


.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





)


A



xx B



xx



6



/


22





C


.苛勒



D


.哈罗



9


.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C




)A


.重复



B


.抄写



C


.群集



D


.形象联想



10


.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



层意义,这种学习策略是


(




B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阅读理解策略


< br>11


.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

< p>


构的豁然改组


?(



B





)


A


.试误说



B


.顿悟说



C


.信息加工论



D


.信号学习论


12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D





)A


.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 p>
B


.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C


.三种水平五个阶段



D


.三种水平六 个阶段


13


.个体在


群体中活动减质减 量的倾向被称为


(




C




)


A


.从众



B


.社会助长作用



C


.社会阻抑作用



D


.去个性化



14


.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



受惩罚,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为


(




A




)A


.服从



B


.从众



C


.认同



D


.内化



1 5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学科知识、

< br>


技能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个人




7



/


22





(



C





)


A


.气质的差异



B


.性格的差异



C


.能力的差异



D


.动机的差异


16


.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



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





D



)A


.否认



B


.补偿



C


.压抑



D


.合理化



17


.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

< br>


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



B





)


A


.心理治疗



B


.心理评估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卫生



l8


.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是教师角色意识心理结构中的

< br>


(



D





)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体验



D


.角色期待



19


.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的



心理学家是


( C






)


A



xx B



xx


C



xx D



xx


20


.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B




)


A


.自然环境



B


.家庭




8



/


22





C


.学校



D


.社会文化



二、名词解释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


三、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


26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 为哪几个阶段


?27


.从哪些方面评价技能的品



?


28


.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


29


.如何帮助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道德信念


?


30


.小学新生在学习方面须适应的主要问题有 哪些


?


四、论述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p>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评分。每小题


15


分,共

< br>30



)


31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具有什么特点


?


32


.怎样对


xx


进行价值 观教育


?


33


.结合个性及个性差异 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


全国

< p>
2010



4


月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031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 p>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0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 ./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 会感到不能很好



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B






A


.社会助长



B


.社会干扰




9



/


22





C


.社会惰化



D


.去个体化



2


.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

< br>


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D






A


.转移



B


.反向



C


.文饰



D


.投射



3


.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C






A


.躯体性压力源



B


.心理性压力源



C


.社会性压力源



D


.文化性压力源


< br>4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C







A


.观察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实验法



5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7-12


岁 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



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C






A


.自我中心



B


.不守恒



C


.守恒



D


.不可逆



6


.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


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






A





A


.包容需要



B


.支配需要



C


.情感需要



D


.本能需要




10



/


22




< /p>


7




双生子研 究



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

< p>


种因素的最好方法


?






D






A


.社会文化因素



B


.家庭环境因素



C


.自然物理因素



D


.生物遗传因素


< br>8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B








A


.社会发展的影响



B


.自然科学的影响


C


.文化 发展的影响



D


.社会科学

< p>
的影响


9


.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



主要活跃于(



C








A



19


世纪



B



19


世纪


80< /p>


年代



C



189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代



D



20


世纪


10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


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 自觉、自



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现象叫做





B








A


.随意后注意



B


.随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不随意后注意


< br>11


.当人们脑电波为


β


波时, 典型的意识状态是(


B









A



xx


放松



B


.正常清醒状态



C


.轻度睡眠



D



xx


睡眠



12


.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 据过去经验



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




11



/


2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