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
全国
2009
年
p>
10
月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07
一、单项选择
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p>
1.
以下哪种研究方法简便易行,容易获得比较真实的材料
?
(
C
)
A.<
/p>
实验室实验法
B.
现场实验法
C.
观察
xxD.
调查
xx
< br>2.
被誉为
“
俄国教育心理学奠
基人
”
的心理学家是(
A
)
A.<
/p>
乌申斯基
基
C.
维果斯基
3.
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p>
)
A.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B.
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
p>
C.
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
D.
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
4.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D
)
A.
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系统
B.
有意义接受学习
C.
形成认知地图
D.
建立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p>
5.
关于学习动机的强度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
/p>
1
/
22
(
D
)
A.
学习
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学习效率可达到最佳
水平
B.
学
习任务比较困难和复杂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学习效率可达
到最佳水平
C.
一般来讲,二者呈倒
U
型曲线关系
D.
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6.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p>
B
)
A.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p>
7.
儿童对某一概念的属性进行抽象,并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
这是
概念形成的(
C
)
A.<
/p>
抽象化阶段
B.
符号化阶段
C.
类化阶段
D.
辨别阶段
8.
下面
哪一个概念属性指的是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
(
A
)
p>
A.
可学性
B.
可
用性
C.
明晰
性
D.
动力性
9.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心理中被称为(
B
)
p>
A.
学习动机
B.
学习迁移
2
/
22
<
/p>
C.
学习定势
D.
学习心向
10.
在水下击靶实验的
基础上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B
)
A.
形式
训练说
B.
经验泛化说
C.
相同要素说
D.
关系转
换说
11.
设置学习目标、确定与选
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安排学习时
间等,这种学习策略是
(
D
)
A.
复述
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元认知策
略
12.
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加以解
释的心理学理论是(
A
)
A.
试误
说
B.
顿悟说
C.
信息加工论
D.
信号学习论
p>
13.
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的
p>
(
物质的和精神的
)
个性特征或倾向
称为(
D
)
A.<
/p>
功能固着
B.
反应定势
< br>C.
智
力
D.
创造性
14.
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称为(
C
)
认
识
信念
p>
l5.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自律道德出现在<
/p>
(
C
)
3
/
22
<
/p>
A.8
岁以后
B.9
岁以后
C.10
岁以
后
D.12
岁以后
16.
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
种现象被称为(
C
)
A.
从众
B.
社会助长作用
C.
去个性
化
D.
服从
17.
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或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的力量称为
(
A
)
A.
内聚
力
B.
士气
C.
归属
感
D.
心理气氛
18.“
人心不同,各如
其面
”
这句话体现了个性的(
B
)
A.<
/p>
先天性
B.
差异性
C.
可变
性
D.
独立性
19.
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
绪状态
称为(
B
)
A.<
/p>
失助感
B.
焦虑
C.
抑
xxD.
恐惧
20.
下面哪一术语指的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
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
(
A
)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
体
4
/
22
<
/p>
验
D.
角色期待
二、名词解释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
三
、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p>
分
)
26.
有
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哪些
?
27.
简述概念的结构。
28.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
29.
男女生的性别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 br>?
30.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到哪些主观因素的影响
?
四、论述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评分。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
31.
< br>怎样培养与激发
xx
的学习动机
?
全国
2010
年
< br>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07
一、单项选择
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1
.以下哪种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条件并可以反复验
证
?(
A
)
A
.实验法
B
.测验法
C
.观察法
D
.调查法
2
.下列说法中符合奥苏伯尔的观点的是
(
D
)
A
.接
受学习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意义学习
5
/
22
<
/p>
B
.接受学习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导致机械学习
C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导致意义学习
D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
有意义的,也
可能是机械的
3
.按照班杜拉的观察
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
(
C
)
A
.注意、记忆、动作复现、动机
B
.注意、识记、保持、提取
C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D
.动机、保持、再认、注意
4
.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能力这一因素的维度是
(
A
)
A
.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
.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
.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
/p>
5
.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
D
)
A
.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
.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
动机
C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6
.我国心理学家根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习分为<
/p>
( B
)
A
.知识、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B
.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
C
.反射与认知
D
.认知、情感与动作
7
.从迁移的观点看,
“
举
一反三
”
属于
(
A
)A
.正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8
.学习迁移理论中相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
(
A
)
A
.
xx
B
.
xx
6
/
22
C
.苛勒
D
.哈罗
9
.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C
)A
.重复
B
.抄写
C
.群集
D
.形象联想
10
.目的在于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
层意义,这种学习策略是
(
B
)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阅读理解策略
< br>11
.以下哪种理论强调问题解决是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
构的豁然改组
?(
B
)
A
.试误说
B
.顿悟说
C
.信息加工论
D
.信号学习论
12
.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
(
D
)A
.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
.两种水平六个阶段
C
.三种水平五个阶段
D
.三种水平六
个阶段
13
.个体在
群体中活动减质减
量的倾向被称为
(
C
)
A
.从众
B
.社会助长作用
C
.社会阻抑作用
D
.去个性化
14
.个人表现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是由于想要得到外部的奖励或免
受惩罚,这种遵从规范的行为方式称为
(
A
)A
.服从
B
.从众
C
.认同
D
.内化
1
5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掌握一门学科知识、
< br>
技能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的不同,表现出个人
7
/
22
(
C
)
A
.气质的差异
B
.性格的差异
C
.能力的差异
D
.动机的差异
16
.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
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
D
)A
.否认
B
.补偿
C
.压抑
D
.合理化
17
.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
< br>
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为
(
B
)
A
.心理治疗
B
.心理评估
C
.心理咨询
D
.心理卫生
l8
.教师自己和他人对其行为的期望是教师角色意识心理结构中的
< br>
(
D
)
A
.角色认知
B
.角色认同
C
.角色体验
D
.角色期待
19
.重视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将人际关系视为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的
心理学家是
( C
)
A
.
xx
B
.
xx
C
.
xx
D
.
xx
20
.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
(
B
)
A
.自然环境
B
.家庭
8
/
22
C
.学校
D
.社会文化
二、名词解释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
三、简答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
26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
为哪几个阶段
?27
.从哪些方面评价技能的品
质
?
28
.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
p>
29
.如何帮助学生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形成道德信念
?
30
.小学新生在学习方面须适应的主要问题有
哪些
?
四、论述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请任选
2<
/p>
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
小题评分。每小题
15
分,共
< br>30
分
)
31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具有什么特点
?
32
.怎样对
xx
进行价值
观教育
?
33
.结合个性及个性差异
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
全国
2010
年
4
月自学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031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
./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有些学生考试时,如果监考老师站在身旁,常常
会感到不能很好
作答,甚至有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现象称为(
B
)
A
.社会助长
B
.社会干扰
9
/
22
C
.社会惰化
D
.去个体化
2
.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
< br>
归结为他人。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
D
)
A
.转移
B
.反向
C
.文饰
D
.投射
3
.工作时间或工作条件的改变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源属于
(
C
)
A
.躯体性压力源
B
.心理性压力源
C
.社会性压力源
D
.文化性压力源
< br>4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方法是(
C
)
A
.观察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两难故事法
D
.实验法
5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7-12
岁
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
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
C
)
A
.自我中心
B
.不守恒
C
.守恒
D
.不可逆
6
.每个人都需要与人接触、交往,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
互关系,这种人际需要属于(
A
)
A
.包容需要
B
.支配需要
C
.情感需要
D
.本能需要
10
/
22
<
/p>
7
.
“
双生子研
究
”
通常被心理学家认为是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哪一
种因素的最好方法
?
(
D
)
A
.社会文化因素
B
.家庭环境因素
C
.自然物理因素
D
.生物遗传因素
< br>8
.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科学是受到(
B
)
A
.社会发展的影响
B
.自然科学的影响
C
.文化
发展的影响
D
.社会科学
的影响
9
.在心理学发展历史中,机能主义心理学
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它
主要活跃于(
C
)
A
.
p>
19
世纪
B
p>
.
19
世纪
80<
/p>
年代
C
.
p>
189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代
D
.
20
世纪
10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
境出现干扰学习因素,仍能
自觉、自
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现象叫做
(
B
)
A
.随意后注意
B
.随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不随意后注意
< br>11
.当人们脑电波为
β
波时,
典型的意识状态是(
B
)
A
.
p>
xx
放松
B
.正常清醒状态
C
.轻度睡眠
D
.
xx
睡眠
12
.从复杂的环境中将一些感觉分离出来加以组织,并根
据过去经验
做出解释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被称为
11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