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学练习试题参考答案
-
专业资料
《小学心理学》练习题
第
1
章
导论
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1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B
)
。
A
p>
、
1864
年
B
、
1879
年
C
、
1
903
年
D
、
1920
年
< br>2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者是(
D
)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皮亚杰
D
、
冯特
第
2
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 br>、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
< br>我支配的特殊环境,
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
我可以
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的父
母才干、
偏向爱好如何,
p>
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
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
/p>
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这是(
B
)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
、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
、教育决定论的观点
2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的关键期,这一概念是由(
B
)首先提出的。
A
、皮亚杰
B
、
劳伦兹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3
、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D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
维果斯基
4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
展任
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D
)
。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
阶段性
6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
D
)
。
A
、遗传
B
、教育
C
、社会生产力
D
、
个体需要
7
、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心理发展的(
< br> A
)
。
A
、
个别差异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8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B
)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9
< br>、对待小学儿童采用中学的教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C
)
。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10
、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
A
)
。
A
p>
、
提供发展的前提和可能性
B
、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件
C
、提供了发展的决定因素
D
、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二、概念题和问答题
1
、关键期
P40
“铭印作用”
是指发展中的动物个体
,在其出生时,会把最初所看到的与
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动物(不管是不是与自己同种的动
物)很快的“铭印”
在脑子里,记为
自己的双亲动物而跟随,长大后仍然一起生活,并可能选择以这样铭印下来的动物作为交
配对象,铭印发生的时期叫做关键期。
2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P34-38
一、发展
的方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情况下,个
体身心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的头尾法则、从中心到边缘
的远近法则、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发展
word
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
的大小法则,这种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是不可逆和不可逾越的。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
性。即个体的发展是从连续的量变积累
到阶段性质变的过程。
三、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个
体发展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系统的发展不是等速发展的。
四、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即每
个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及优势领域
有千差万别的
。
3
< br>、简述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P51-54
一、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
然基础和前提条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
的现实条件,尤其是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方面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
为现实,第二方面是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三、社会生产方式在
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四、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五、个体
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4
、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哪几方面?
P52-53
1
、物质环境为儿童的生存和发展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水分、空气、阳光、养料等,为儿童的生存作保障
2
、社会环境
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儿童心理发展
的可能性是由遗传因素提供的,但是如果没
有社会环境的作用,可能性是不会变成现实的
。
3
、社会环境决定着心理发展的方向、速
< br>度和水平。
三、材料分析题
1970
年在洛杉矶的郊区,一名义工发现了一位名为吉妮的<
/p>
13
岁女孩,她出生后一直
被父母关在家
里的小房子里,她的童年与世隔绝。
被发现时,
她几乎不能维持
身体平衡、无
法独立行走、不会说话,智力年龄相当于
18
p>
月大的婴儿。语言学家苏珊对她进行了几年精
心的教育,吉妮学会了
大量的词汇,也能够把词汇串联起来,说出“买更多苹果酱店”的句
子,意思是“在店里
买更多的苹果酱”
。要把各种词汇连成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以及各种连
< br>接词、疑问词、代词的用法,她却一直没有学会。
请你
从这个案例来谈谈心理发展的性质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P40-41
< br>个体在其发育过程
中,要学习某一特殊技能学,在特定的发育阶段才能较易于学习
,有时此关键期虽然很短,
但功能很大,错过这一学习阶段,则再也不易学习。这就是所
谓的“关键期”的观念。也
就是说,
个体成长过程中,
其行为、
习惯形成的最合适的时
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
键年龄”。由于吉尼错过了此关键期,所以学
习效果不理想。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证明,
在整个幼儿时期,特别是在
5
岁以前,是
儿童智力发展
非常迅速的时期。当前,我国发现
的许多超常少年儿童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整个幼儿
时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教育部
门高度重视。
第
3
章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1
、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左脑是图形优势半球,
右脑是言语优
势半球。(
×
)
p>
2
、大脑皮层各区域发育成熟的顺序是:枕叶
-
颞叶
-
顶叶
-
额叶。(
√
)
p>
3
、小学儿童如果连续学习的时间过长,学习难度较大,就会使大脑
疲劳,大脑的兴奋转为
抑制,
神经细胞的活动降低,使大脑细胞
暂时休息,避免大脑陷入功能衰竭。这种现象称为
(
C
)
。
A
、动力定型
B
、
镶嵌式活动
C
、
保护性抑制
D
、始动调节
word
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
二、概念题
动力定型
P72
将条件刺激按固定不
变的顺序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就固定下来,
由此建立的条件反射也会越来越稳定、准确,人们把
这种反应现象称为动力定型,即通常
说的习惯。
第
4
章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 br>、学生对背诵乏味的英文单词不感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
< br>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C
)
。
A
、无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
、
有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
2
、
红、
橙、
黄色往往使人产生
暖的感觉,
绿、
青、
蓝色使人产生冷的
感觉。
这种现象是
(
C
)
。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
联觉
D
、错觉
3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
、
适应现象
B
、听觉适应
C
、嗅觉刺激
D
、味觉刺激
4
、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
A
、前摄抑制
B
、
倒摄抑制
C
、消退抑制
D
、超限抑制
5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
A
)
。
A
、
形象记忆
B
、动作记忆
C
、情绪记忆
D
、逻辑记忆
6
、
有位历史老师教学生记忆明朝迁都北京的历史年代,
指导
学生把
1421
记成“一事二益”,
这
种方法是(
C
)
。
A
、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
精加工策略
C
、自由联想策略
7
、老师教学生用顺口溜“横戌点戍,戊中空”来记忆“戌、戍、戊”三个形近字,这种记
忆方法属于(
D
)
。
B
、
复述策略
B
、组织策略
C
、自由联想策略
D
、
精加工策略
8
、
黑色的箱子给人笨重的感觉,
白色或者其他浅色箱子却没有沉重感。
这种现象是
(
C
)
。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
联觉
D
、错觉
9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之间呈(
B
)
。
A
、正比关系
B
、
反比关系
C
、抛物线关系
D
没关系
10
、下列哪一个观点不属于维果茨基所论及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B
)
。
A
、最近发展区
B
、
提倡让自主探索
C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D
、学习有最佳时期
11
、
盖老师总是建议学生们在看课本和课外读物时,
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点并相应作出标
记,以便于日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
A
)特性。
A
、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B
)个组块。
A
、
9 B
、
7
±
2
C
、
12
D
、
5
±
2
13
、
小学生通过认识乌鸦、
麻雀、
燕子等,
概括出
“鸟”
的本质特征,
这一思维形式是
(
D
)
。
A
、推理
B
、判断
C
、综合
D
、
概念
1
4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
)
。
A
p>
、
前运算阶段
B
、感知运动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5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目标出发,
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探求多种解
决问题答案
word
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
的思维,属于(
A
)
。
A
、
发散思维
B
、聚合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形象思维
16
、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映了思维的(
B
)
。
A
.发散性
B
.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社会性
17
< br>、学生根据教师对“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会浮现出
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属于(
D
)。
A
、注意
B
、
记忆
C
、
思维
D
、
想象
1
8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研究,
发现了人类的遗忘
的进程呈现出(
B
)规律。
A
、先慢后快
B
、
先快后慢
C
、匀速
D
、高原态势
19
< br>、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
舍弃其个别的
、
非本
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
A
)
。
A
、
抽象
B
、概括
C
、归类
D
、具体化
二、概念题和问答题
1
、有意注意
P107
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
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其意识程度比较强。有意注意是一种主动服从一
定活动任务的注意,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
节和支配。有意注意不仅可以指向人乐意关心的
事物,而且可以指向虽然不乐意关心但又
是应当关心的事物。
聚合思维
P142
聚合思维又叫做辐合思维或求同思维,它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
来,利
用熟悉的规则,朝着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的思维。即从给予的多个信息中产
生逻辑
结论的思维。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他有方向、范围、
组织
性和调性。
知觉的恒常性
P120
所谓知觉的恒常性,就是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仍然
< br>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当中表现最为明显。除了大小恒常性,还有形状恒
< br>常性,他另外还有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也是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当
< br>然,并不不是知觉条件的任何变化都能够保持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在一定条件下
< br>会被破坏。
再造想象
P153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
语或符号的描述、
示意,
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
的过程。
2
、简述
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P139-140
1<
/p>
、合理地安排复习的时间,根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先快后慢的,要及时复习,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
2
、
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3
、防止学习材料之
间的相互干扰,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
、
学习方式多样化,尽量将多种分析器参与学习。
3<
/p>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P146-147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1
、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4
p>
年级儿童(
10
到
11
岁)
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
。
2
、元思维的发展从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考过程过渡到能<
/p>
自觉意识的过程。
4
< br>、
小学阶段儿童记忆能力发生的本质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 br>P136-137
1
、
从记忆的
态度
来说,有意识记和有意重现逐渐占主导地位。
2
、从记忆的方法来说,意义的理解的识记逐
渐占主导地位。
3
、从记忆的内容来说,词的、抽象的记忆也在迅速的发展着。
5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对儿童的
注意力分散进行避免和控制?
P112
1
、
word
完美格式
专业资料
给予信号,如教师举目凝视
分心的学生,同学变化语调语气或忽然停止言语,或作出特定
手势、摇头示意等。
2
、提出问题,教学结合教学内容面向全班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听课
的积极性。
3
、特殊安排,教师针对有
可能分心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任务或安排不同
的活动。
4
、表扬与批评,通过表扬专心听课的学生来促进分心学生自动转入听课状态更易
于被学生接受。
6
、
维果茨基提出的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表现为哪些方面?
P100
1
、
心理活动随
意机能。
2
、心理活动的抽象
< br>-----
概括性能。
3
、形成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高级心理结构。
4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p>
三、材料分析题
1
、皮亚杰曾做过一个实验:当着儿童的面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倒入同样高度的水
,
并问儿童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杯水倒入另
一个较高且细的杯子中,然后问儿
童这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结果发现,
3~6
岁的儿
p>
童大多数回答细高杯子中的水比较多,而
7
岁以上的儿童则回答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多。
<
/p>
请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儿童认知发展分别处在什么阶段,
具有哪些
特点。
PP91-94
所
用的心理学知识点,一、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
到
6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
处
于前运算阶段,
7
岁以上的儿童处于
具体运算阶段。
二、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具有以下特
点:思维
相对的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刻板性。三、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具
有如下特
点:思维具有可逆性、能完成守恒任务;掌握了类包含的概念;能完成序列化的
问题;思
维的去自我中心;掌握了群集的概念。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略)
< br>2
、小学教育专业的林同学去小学见习的第一天,到三年级教室听课,王老师上的
内容是
《分数的初步认识》
。王老师导入新课时,呈现的是在公
园游玩的情境,给两个小朋友平分
4
个苹果、
< br>2
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通过讲解平均分蛋糕引出“一半”在数学上可以用二分<
/p>
之一表示,
让学生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分数的表示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折纸表示
1
4
< br>,通
过“用分数表示下面几何图形的涂色部分”和“看分数、涂颜色”反复进行练
习。林同学觉
得分数概念并不难,老师用不着这么费劲,直接告诉学生分数的定义和写法
就行了。
请你根据小学生思维
发展的特点,给林同学分析王老师这样进行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3
、德国心理学艾宾浩斯利用无意义音节为实验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了识记同一材料在
不
同时间内重学时的保持量,他的实验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人类的记忆有什么规律?
据此,
如何提高记忆
效果?
P132-134
“艾宾浩斯遗
忘曲线”
表明了遗忘过程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
衡的,
在识记的最初一段时间内,
遗忘的速度
比较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
遗忘的速度逐渐减慢,
直到不在遗
忘,即“先快后慢”
;据此,我们在识记
后要有规律
的复习,复习时也是要先从频繁间隔的复习到牢记。
word
完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