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教育学心理学全)

绝世美人儿
596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7:4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2019


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提炼考点

< br>


(教育学心理学全)



一、教育学



1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 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性和延时性 。




4


)学 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2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


)与 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 制约作用:规模和速度、结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2


)与政治经济制度。

< br>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的目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决定教育的体




< p>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民主化进程、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


)与文化。< /p>



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 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


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筛选、整理、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提升文化;


更新、创造文化



2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教育启示?




1


)顺序性。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低级到 高级




2


) 阶段性。针对不同年宁阶段的学生分阶段进行教育




3


)不平衡性。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 善救失




5


)个别差异。要注重对个体的因材施教



3


、我国的教育目的?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


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


、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p>


2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


)人们的教育思想;



4

< br>)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


、教师的职业素养?




1


)道德素养。


对待事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对待同事:


团结协作;


对待 自己: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教育科学 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3< /p>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p>




4


)职业心 理素养。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6


、师生关系的内容?




1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


)社会 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7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1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br>2


)树立教师威信;(


3


)善于 与同学之间的交往;(


4


)发扬教育民主;


5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6< /p>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8


、教师的角色?





1


)传 道授业者;(


2


)父母与朋友;(


3< /p>


)榜样示范者;(


4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组织者、管理



1


者;(


5


)研究者;(


6


)学 生学习的促进着;(


7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p>


9


、教师劳动的特点?





1


)复 杂性与创造性;



2


)长期性与间接性 ;



3


)主体性与示范性;

< p>


4


)连续性与广延性;



5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 群体性



10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 点(理想师生关系)?





1


)尊师爱生;(


2


)心理相容;(


3


)教学相长;(


4< /p>


)民主平等



11


、教学的基本任务?





1


)引 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


能力;(


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


)培养社会主义品 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


世界观基础;(


5

< br>)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


)直 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原则;(


2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智力 相统一的规律;(


3


)教师主


导与学生 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3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


、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 序渐进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可


接受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 一的原则。



15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


1


)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正常开展,达到一定的质量;(


2


)有 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


人才;(


3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 用。




缺:(

1


)活动多有教师直接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

< br>2


)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


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


3


)难以因材施教;(


4


)缺乏灵活性



16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


)备课(专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


2


)上课(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


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


气氛热烈、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作业布置与批改;(


4


)课外辅导;(


5


)学业成绩检查和评定。



17



课堂 导入的作用: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情感


18



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p>



3-5


分钟为宜;切忌生搬硬套;切忌 喧兵夺主。



19


< br>板书的要求


:内容简练;条理分明;布局合理;直观形象;讲写结合



20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 律?




1


) 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 想内部斗争的过程;(


3


)德


育过程是 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


复提高的过程。


21



德育的原则


:(

< p>
1


)导向性原则;(


2


) 疏导性原则;(


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


)因材施教原则;(


6

< br>)知行统一原则;(


7


)发挥积极因素与


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22< /p>



德育的方法


:(


1


)说服教育法;(


2


)榜样示范法 ;(


3


)陶冶教育法;(


4

< p>
)指导实践法;(


5



品 德评价法;(


6


)知行统一原则;(


7


)发挥积极因素与品德修养指导法



2 3



班级管理的功能?



1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



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24



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 征:



1


)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 一目标组成的共同活动;(


2


)健全的


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纪 律;(


4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


风;(


5


)有强大的凝聚力;(


6


)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



25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 br>1


)建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队伍;(


3



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


)培养正确的 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


)开展形式


多样的教育活动



26


< p>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组织和培养 良好的班集体;



3


)建立学生档案;



4


)班会活动;(

< br>5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


) 操行评定;(


7


)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7


、班主任个别教育的内容:




2



1< /p>


)先进生。


先进生自尊心强,


自信充满荣 誉感,


有强烈的愿望及竞争意识。


教育内容:

< br>严格要求,


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 班进步。




2


)中等生。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教育内容:重视中等生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


矢的进行教育;为其创造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




3


)后进生。后进生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 弱,是非观念模糊,不适度的自尊心等。教育内容:


保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根据个别差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p>



28



简述中 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1


)班主任是班 级工作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


)班主任是校

< p>
长和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3


)班主任是各科任 老师协调者;(


4


)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家庭的沟

< p>
通者。



29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反思教学经验; (


3


)进行专


门训练;(


4


)开展微格教学。



30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做到哪些?



第一、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班级管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教

< br>育能力。



第二、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


把学生当做班级管理的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

< p>


第三、只有树立科学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才能发挥班 级管理的功能,使学生


充分全面发展



31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 就是指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通


过个人去影响集体)、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32


、班级管理的原则

< br>: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管教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


管 理原则



33


、班级管理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情境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


法、行为训练法。



34


、常 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第一、强化法;第二代、币奖励法;第三、行为塑造法;第四、示范 法;


第五、暂时隔离法;第六、自我控制法;第七、惩罚法。



35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与原则?



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启发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36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1


)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2


)客观公正,以事实为依据;(


3


)积极


疏导,抓住教育的契机;(


4


)掌握分寸, 谨慎行事;(


5


)即兴发挥,机智幽默



37



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 项




1


)忽 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



2


)非言 语警示和停顿;



3


)试时表扬正确行 为;(


4


)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


)直接提问;(


6


)执行结果注意慎用 批评


与惩罚。



38

< br>、


循序渐进原则的实施要求?



1


)按照教材系统的进行教学;(


2


)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


难点的教学


;(3)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9


、素质教育的概念?


< p>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


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p>



40


、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


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 ,来实


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每个人由于先< /p>


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




3


第五、素质教 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教 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41


、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 /p>


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个方面。



(2)

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


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 br>



(4)


教学的创新。强 调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


,


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


关注体验性教



,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5)


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


,


侧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


关注教师的成长。




6


)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2


、新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


(


即“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43


、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1


)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


)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


;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


重建

< p>
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3


)核心 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



44


、新课 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


向未来”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



45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


改 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的本位,


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



合性和选择性。





(3)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片中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 社会


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 能。





(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p>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 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


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


及学生的适应性。



46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


从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从 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从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p>



47


、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变化:





(1)


在 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 调帮助、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


在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48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


整 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


从 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