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点
-
第一章
1
、儿童发展
与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
学。
2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
围绕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该
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
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
、教师
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划分为
5
个阶段: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
、胜任水平、熟练
水平和专家水平。
4
、专家型教师往往具有四种教学专长,即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
断
专长。
5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
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分析、
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
创造性研究。
第二章
第三章
1
、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 br>身高及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女生
10-11
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男生则从
12-13
岁起进入发育的高峰期。②体内机能的发育:小学
儿童心脏和血管都不断地均匀增大,<
/p>
12
岁时儿童的心脏接近成人的水平;
1
4
岁以后男女的
差距越来越明显。
肺活
量是的大小是儿童肺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
大。③神经系统的发育:人脑平均重量的变化为
-----
新生儿为
390
克,
8-9
个月为
660
克,
2-3
岁为
990-1011
克,
6-7
岁为
1280
克,
9
岁为
1350
克,
12
岁为
1400
克,达到成人的平均
脑重量。
2
、学习活动是小学儿童主导活动的意义:
1
、学习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
2
、学习活动
p>
增强有意性和自觉性;
3
、
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
4
、学习
活动促进小
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4
、有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是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
注意。
5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
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7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迅速性、协调性、外露性、可塑性。
< br>
8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的特点与教学:
9
、儿童注意的培养:
10
、感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p>
11
、知觉
:是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p>
12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13
、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是指有意注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逐渐
提高,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
主动。
14
、小学儿童注意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
配和注意转移。
15
、小学二年级是
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小学男生的注意转移能力发展更快。
16
、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①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②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③对低年级儿
童,观察其外显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方式、课堂组织。
17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切心理活动的
基础。
18
、视敏度俗称视力,是指
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辨别细小物体的视觉能力。
10
岁前,视力
不断提高;
10
岁,视觉调节能力的范
围最大;
10
岁后,视力逐渐下降。
19
、小学儿童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会在
颜色视觉表现出性别差异。
20
、知
觉是脑对之间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根据知觉对象的属性,
可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1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22
、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目的性、顺序性、精确性
、深刻性。
23
、如何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①观察前提出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②培养儿童知觉技能和观察技能
③观察时尽可能多感官、言语参与
④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原则
⑤注意观察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24<
/p>
、记忆
;
是人脑对经历事物的反映,它由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25
、记忆的分类:
1
、
由无意识
记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2
、
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
转化
26
、儿童识记的特点:
有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
主转化。
27
、小学儿童保
持特点:
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保持时以
视觉加工为
主;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
28
、遗忘规律:
29
、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30
、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31
、小
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从不会评价自己的
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32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
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四
年级)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
33
、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基本单位。
34
、推理主要包括演绎推理、归纳
推理、类比推理。
35
、思维:是通
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以间接途径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
的认识。
p>
36
、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
、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
第四章
1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深
刻性不断增加;情绪可控性
不断增强;情绪稳定性不断加强。
2
、高级情感是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
感和美感。
3
、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
展:①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②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
具有明显的转折期,<
/p>
一般是小学三年级③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同道
德范
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④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⑤自然的、
直接的由客观现
实引起的情感体验,
一级具有高
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
对小学生道德情感
的发
展有重要意义。
4
、小学儿童积极情
感的培养:①扩大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②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③
培养调控情绪的能
力
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中形成
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
亲子关系、
p>
同学或同伴关系、师生关系。
6
、父母的教养方式主要有: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和放纵型。
7
、塞尔曼通过研究,
提出儿童友谊放纵可分
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
3-7
岁)
,
不稳定阶段;
第二阶段(
4-9
岁)
,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
6-12
岁)
,双向帮助
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
段;第四阶段(
9-15
岁
)
,亲密共享阶段;第五阶段(
12
岁开始)
,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8
、小学儿童择友的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
慕关系、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传
递关系。
< br>9
、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
p>
10
、班集体形成的几个阶段:松散阶段
;凝聚阶段;形成阶段;优化阶段。
11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
12
、根据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可以把小学儿童分为人缘型、嫌弃型、孤
立型和中间型。
13
、自我意识是指
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4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随年级
增高而不断发展;
小学各年级儿
童发展速度不同;小学儿童自我
意识成分发展不同步。
15
、自我评
价能力是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16
、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
高;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17
、自我认识的途径: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
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通过与他人
的比较;
通过自我比较;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18
、性格是表现在人堆现实的态度和行为
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由态度特征、
理
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组成。
19
、小学儿童性格发展趋势: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发展速率具有不平衡、
不等速的特点;
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性格发展比较缓慢,为发展的稳定
时期;四年级到六
年级发展较快,为快速发展时期;在儿童性格发展中,小学六年级是性
格发展的关键期。
第五章
1
、小学儿童智能水平差异对教育的
启示: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根
据他们的水平进行教育;分辨出智
能超常、正常、落后的分布,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智力发
展水平的学生实施教育。
2
、典型的气质类型为胆汁质、多血质、粘
液质和抑郁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积极品质
勇敢、坦率、有进取
心
活泼、机敏、有同情
心、善交际
稳重、冷静、坚毅、
消极品质
粗心、粗暴、冒失
轻浮、不踏实、不诚
挚、无恒心
冷静、固执、迟缓
主要心理特征
容易兴奋、
难以抑制、
不易约束
反
应敏捷、
活泼好动、
情绪外露
安静沉稳、
反应迟缓、
实干
< br>
抑郁质
敏感、细心、想象丰
富、情感深刻
多疑、孤僻、怯懦、
自卑
情感含蓄
对事敏捷、
体验深刻、
孤僻畏缩
3
p>
、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根据学生气质特点
p>
进行个别教育;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倾向发展。
4
、性格类型
:
理智型和情绪型;外倾型和内倾型;顺从型和独立型;理智型、政治型、经济
型、审美
型、社会型和宗教型;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和传统型。
5
、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
,
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培养优良性格特征,
< br>客服不良性格特征;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p>
6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习惯性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p>
7
、认知方式的分类:场依存型
---
场独立型、冲动型
---
沉思型、同时型
---
继时型。
8
、男女两性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兴
趣的性别差异;行为的性别差异;
自信心的性别差异。
9
、针对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发扬优势,客服劣势;创造条件,加
强男女两性的交往;
消除偏见,
对男女一视同仁;具体对象具体
分析;
教育儿童要正确认识自己;修订教材和课
外读物,消除男
性社会“一边倒”的传播。
第六章
识记、
P144 1
、学习是个体在特
定环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比较持久的变化。
2
、接受学习:讲授者讲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
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将教师所传授的经验
进行主动吸收和加工,并在恰当的时候把知识
提取出来或加以运用。
3
、发现学习
: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这些内容
并将它们内
化。
4
、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
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5
、机械学习:即学习者在学习张所得经验之间无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6
、加涅提出五类学习结果: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
能、态度。
7
、
P162
强化:
强化的种类:
8
、
P163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
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
和调节。
9
、
P
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
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
流程:
10
、
P162
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性
示范、抽象示范、参与性示
范
11<
/p>
、
P167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
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
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12
、
P168
意义学习的过程:
意义学习的条件:
13
、
P169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
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4
、认知——发现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教师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