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
/p>
60
学时、
3
学
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这是继
1999
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加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以后的又一个指导、
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重要文件。
《纲要
》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
潜能,<
/p>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
健康教育的具体目
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
的能力;培养学生健
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少数有
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
理咨询和辅导,
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
/p>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
/p>
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
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
使
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
<
/p>
——
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
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提高他们的
心理健康水平;<
/p>
——
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
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
结合;
——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
/p>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
60
学时,
3
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
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
理
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针
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
有积极
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
多种形式
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
教育要渗透
1
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开展多种形式的
活动和辅导,同时
要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的教育环境。
课程要求
根据本课程强调应用的学科特点,课程教学要求设为四个层次了解、
:
识记、理解和应用。
了解: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章的一
般内容介绍有所影响;识记: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
章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理
论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能够较准确的描述;
理解: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有较系统的
领会与认识,
“知道为什么”
,对有关问题能进行准确的阐释;应用: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
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并能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
中的
实际问题,运用这些知识、理论,解释、论述和分析问题。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学
方法和
教学形式可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认真阅读文字教材,较清
晰的了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其二,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辅导,并充分发挥多
种媒体教材
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生动、有效地学习这门课程;第三,针对学生学习生活
中的问题进行
案例研讨,促进理论的应用。个别化小组自主学习是开放教育的特点,也是
本课程应用性特
点决定,本课程有一半时间是个别化学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做
到有议题、有实效。
学生也须在课外花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准备,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p>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已对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儿童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
知识已基本掌握。教师可在教学进程中适当补充心理学知识。<
/p>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
现代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
/p>
6
课时)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
1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
2
、了解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及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 br>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的概念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第二节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及各学派的主要观点。
2
、了解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教学内容:
1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简史
2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学目标:
2
1
、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
理因素
2
、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家庭因素
3
、掌握影响小学生心理
健康的学校因素
4
、掌握影响小学生
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
、掌握影响小
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教学内容:
1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2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3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4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
5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第四节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标:
1
、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2
、了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br>
教学内容:
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3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
8
课时)<
/p>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模式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模式
2
、心理健康辅导模式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模式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与实践原则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
、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3
、心理健康与小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节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任务
教学目标:
3
1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模式
2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内容
3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教学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
、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途径
<
/p>
2
、掌握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教学内容:
1
< br>、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
2
、提供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
、开展对个别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中
小学生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4
课时)
第一节
中小学生心理特点
教学目标:
1
、
掌握中小学生分年级的心理特点
2
、
掌握中小学生认知、注意、情感和个性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中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
2
、中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
3
、中小学生的情感特点
4
、中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小学生学习方面、情绪情感、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
存
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2
、针对方方面面的问题讨论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
、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2
、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
3
、行为方面的问题
4
、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5
、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
4
第四章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指导(
8
课时)
p>
第一节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本节是对学习心理理论的回顾,要求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1
、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2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意向的五个方面
3
、中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潜能开发和心智技能培养
第二节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
、了解对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
、重视对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内容:
1
、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特点
2
、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示例
3
、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中小学生的考试归因与科学用脑
教学目标:
1
、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考试的心理因素
2
、掌握中小学生考试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特点及消除心理压力
的措施
3
、掌握怯场的概念及心理机制与调控
4
、理解归因理论及其在小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 br>
5
、区别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的不同之处
6
、了解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
7
、掌握如何科学用脑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考试指导
(一)
、考试指导
(二)
、防止怯场的一些技巧
1
、什么是怯场
2
、怯场的心理机制
3
、怯场的防止与现场调控。
二、归因理论与应用
1
、什么是归因
2
、归因与成功的关系
三、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1
、生理疲劳
2
、心理疲劳
3
、疲劳降低学习效率的生理机制
四、中小学生怎样科学用脑
1
、
“用进废退”的原理
5
2
、用脑卫生的四个方面
3
、加强大脑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中小学生学习问题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
、理解性格与学习及教育教学的关系
2
、掌握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类型及表现
< br>
3
、理解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性格与学习
2
、中小学生学习心理主要障碍
3
、学习自我评价与总结经验
第五章
中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
4
课时)
第一节
自我意识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
、掌握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的成份
2
、了解有关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教学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自我意识的成份
1
、自我意识的内容成份
2
、自我意识的过程成份
三、关于自我意识的心理学理论
1<
/p>
、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
、
“本我”概
念
2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3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
2
、掌握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特点
< br>
3
、了解影响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因素
4
、掌握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及成份<
/p>
教学内容:
一、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趋势
二、中小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1
、中小学生的自我评价
2
、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三、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
1
、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
2
、中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
3
、自我概念发展的意义
4
、自我概念的成分。
6
第三节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与调适
教学目标:
1
、了解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
、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
/p>
3
、掌握中小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问题及调适
教学内容:
1
、个性及个性发展的一般趋势
2
、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3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调适
第四节
小学生自我意识案例分析
第六章
中小学生生活与社会适应指
导(
4
课时)
第一节
理论解说
教学目标:
1
、理解学会生活对中小学生和重要性
2
、了解中小学生社会生活的内容
<
/p>
3
、了解中小学生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几个问题
教学内容:
一、生活概述
(一)
、什么是生活
(二)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会生活
(三)
、中小学生学会生活的内容
二、社会适应概述
(一)
、社会适应的含义
(二)
、社会适应的标准
(三)
、中小学生社会适应问题
第二节
中小学生的情绪调适
教学要求:
1
、了解情绪的概念
2
、掌握如何培养小学生健康情绪
教学内容:
一、情绪概述
(一)
、什么是情绪
(二)
、情绪的作用
二、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健康情绪
1
、发挥教师自身的情感感染力
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保持愉快情绪
经受挫折体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