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心理学总答题大纲
-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
P1
)
答: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
那就是如何学、
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
互作用。具体而
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
件等,
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
师生
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
< br>、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P1
)
答:
< br>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
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
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
/
反思
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
、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P
5
)
(
1<
/p>
)
学习过程。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
教师、
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
技能和态度的过
程
(
2
)教
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
学生的
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
3
)评价
/
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
p>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
的监视和分析以及
在教学之后的检验、
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
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
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P7
)
< br>
答: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
解释、
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帮
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
、简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P9
)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
期: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成熟时期(
20
世
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完善时期(
20
世纪
8
0
年代以后)。
6
、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
P13
)
答:(
1
)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 br>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7
p>
、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P14
)
答:少
年期是
11
、
12
岁到
14
、
15
< br>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
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
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
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并出现反省思维,
但抽象思维
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
思维的
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
但仍带有
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p>
8
、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P15
)
答:青
年初期是指
14
、
15
岁至
17
、
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
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
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
经
p>
1
/
13
验
型
向
理论型<
/p>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
情感,
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
、简述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P15
)
答:(
1
)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
习的适应性,
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那些促
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
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
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
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
2
)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
有
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
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
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
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
关键期,
4
-
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P16
)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
< br>0
-
2
岁)、前
运算(
2
-
7
岁)、具体运算(
7
-
11<
/p>
岁)、形式运算(
11
-
15
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p>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他们认为外界
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
受,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
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p>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
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
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
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
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
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
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
维,
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
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21
、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P31
)
答:(
1
)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
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
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2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
人
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
)人的学习
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
积极主动的过程。
22
、简
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32
)
答:
学生
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
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地进行
的,
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
并以此
来充
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
(
1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2
)问题解
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3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3
、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
习结果分类理论。(
P32
)
2
/
13
答:
加涅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
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把
学习分成八类: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
学习,规则或原理
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
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
并把它们
看作五种学习类型
: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24
、简述联结学习的有关理论。(
P35
)
答:(
1
)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
3
)斯金纳
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4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5
、简
述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P35
)
答: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26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
律。(
P37
)
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
、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
律。(
P38
)
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
、简
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P41
)
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
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
登记,
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
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
/p>
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
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
钟。
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
入长时记忆时,
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
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信息是经编码形
式储存在长时
记忆中的,
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
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
提取信息,
被提取出来
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
除信息流程之外,信
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
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这
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
29
、简
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
P43
)
答:(
1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2
)布鲁纳
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3
)奥苏伯尔的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0
、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P44
)
p>
答:(
1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
、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P45
)
(一)学习观:(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2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三个
过程。
总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
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
观:(
1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
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
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
、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P49
)
p>
答:(
1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
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
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p>
(
2
)主观条件
: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
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的倾向性;
3
/
13
最后,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
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
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
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
、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P51
)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1
)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
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
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
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革命
掉,并
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
2
)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
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
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
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
3
)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
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
部装进新知识,
而是要
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
经验中
生长
出新的知识经验。
34
、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P54
)
< br>答:
所谓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
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
、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
力。(
P55
)
答:
奥苏
伯尔认为,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 br>即认知
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
1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
、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
学习的内部动机。
(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
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
p>
3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
同伴的接纳而表现
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
、简
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P56
)
答:(
1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
)近
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
3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
、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
P59
)
答:(
1
)
强化理论。(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br>3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
4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5
)班
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59
)
答: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
实现的需
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
、简
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P61
)
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
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
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
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的动机,
即人
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
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避免失败的动机
,
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
性。在学习活
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0
、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P61
)
答: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
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
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
4
/
13
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
要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易、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
、简述维纳的成败
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
P62
)
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
/p>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p>
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
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
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
、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P63
)
答:(
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
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
p>
学习上的关键问题,
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
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
也是获得
真正成功的先决
条件。
(
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
如何
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
主要应通过各
种活动,
提供各种机会,
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p>
43
、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P66
)
(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
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p>
(
3
)充分利用
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
继续努力。
44
、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P6
6
)
<
/p>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
p>
的内在联系;
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
p>
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
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
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
并应
贯穿在教学过
程的始终。
45
、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P67
)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
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
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
而在学习较复
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在
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
、简
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P67
)
答:
美国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
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
/p>
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
U
曲线)。
47
、简述迁移的种类。(
P72
)
答:(
1
)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
2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
迁移与垂直迁移;
(
3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
4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
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
迁移。
5
/
13
48
、简述迁移的作用。(
P74
p>
)
答:(
1
)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
接的促进作用。
(
2
)
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
系统化的有效途径,
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
/p>
3
)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
49
、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P75
)
答:(
1
)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
等。
(
2
)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
知结构迁移理论。
50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P78
)
答:(
1
)相似性;(
2<
/p>
)原有认知结构;(
3
)学习的心向与定
势。
51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P79
)
答:(
1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
2
)原有的认知结
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
3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
认知策
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
、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
。(
P81
)
答:(
1
)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4
)教授学习策略。(
5
)提高迁移意识性。
53
、简述知识的类型。(
P84
)
答:(
1
)
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
2
)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
性知识。
54
、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P85
)
答
:(
1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
和命题学习。
(
2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
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
结合学习。
55
、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p>
P87
)
p>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
、
知识保持和知识的
提取三个阶段。
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从而出现新意义建构
在巩固阶段,新
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
信息就会出现遗忘
;
在提取阶段,
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
识回答
是什么
和
为什么
的问
题,
并应用这些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
。
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
化、保持和应用。
56
、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P88
)
(
< br>1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
/p>
(
2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
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
3<
/p>
)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
、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
p>
P89
)
p>
(
1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
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