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类散文阅读

余年寄山水
951次浏览
2021年03月01日 08:4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漫不经心的意思)


散文阅读训练之四:论道说理类散文阅读



珍惜愤怒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销烟》 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


丑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 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


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 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的老虎


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 /p>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


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


< /p>


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


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 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


出的愤怒吗?

< p>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 的时候,现代人的


意志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 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


钙,越来越少倒拔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钢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 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


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

< br>掉胡须。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


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


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 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 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怒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


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里面勃 然跳动的心脏。



真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粉饰, 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


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 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 ,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橄


榄,苦涩之外别有滋



味。惟


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 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


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 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 失理智,愤怒便弃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 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双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


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 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 !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


美。



安于途中



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



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

< p>
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



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日渐靠< /p>


近某个可知和未可知的终点。



有花开就 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



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有结果,于是必经的 过程成了漫长的



1


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



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


?


终点就那么美好吗


?


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就真的只


有无奈吗


?


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 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


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特点是 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是死亡。



即使水气是因 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他们也是分别


经 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水为虹和化蛹为蝶的。是过程成就了他们最终的美。



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 即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过程的完整体现 ,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


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 。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



但是生 活,我们往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

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于此处的风景往往忽视,并习惯于生活总在别处。



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 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


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到某一 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


就像花朵是为了要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 的意义还有多大


?


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 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有可能都必须


首先做到安于途中。

< p>


因为生活并不是总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为生命。就像 候鸟,只有在不停地从南飞


到北,又从北飞到南,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泉水,就在 不断地从溪流到河,又从河流入海,才能体


现其自身的运动。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什么地方才算完成使命;就像花草 ,并不是非


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


< br>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季节


和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



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他们构 成


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 尽享人生。



一、窗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


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 像搅动屋里


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 。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


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来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 也可作为进出口


用,


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


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


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窗子打通了


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 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


去找。古代诗人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


《归去来兮辞》有两句: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

< br>之易安。


”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住么?他又说:


“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


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 p>
”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

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


“窗,聪也; 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正如凯罗《晚


歌》起句所谓:


“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


”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 我们看见外界,同


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 人莫良于眸子”


。我们跟戴黑眼镜



2


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跟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尔记


1830



4



5


日歌德的


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 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


不出他们的心境。


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


同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

< p>
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


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 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


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 ,从眼睛里看出他们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


才看得 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


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


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关起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 着残冷,窗子也


不能整天关的。



1


.文章第



1


自然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这句话的含义指的 是什么?



答:其含义指的是















































































2


.文章第


2


段中 指出:


“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 那么,


“窗子”的意义主要


体现在哪里?(

4


分)



答: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3


.文章 开头说到“开窗”


,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文章最后说到“关窗”

,其原因又有哪些?(


6


分)



答:


“关窗”的原因有:










































































4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本文 通过对窗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


B


.作者精心选择了“窗”这一独特的审视角度,将众多 而零散的材料统摄于“窗”


,又借“窗”传达了精


深的要义。< /p>



C


.本文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 表达了一种“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的深刻思想。


< br>D


.文章以“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开头,标志着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 结尾仍与之呼应。



E


.本文综合运用 多种手段,或描景绘物,或写人叙事,或抒发胸臆,或直抒己见,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二、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 鲁迅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三十


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


30


年。但鲁 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


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 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


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 ,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


日知识分子来 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和周作人 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


。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


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 化对中华


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 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


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是在几 十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


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 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


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 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


为他的工具。他 仍然以传统士大夫的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


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旧式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


说就是,西文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它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 “玩文


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


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


< p>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



3


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 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


玩风甚盛,有闲 者甚众呢


?


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 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


所承受着的拷问。


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 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传统文


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的现


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


Q


精神。


德国在普鲁


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 克思在内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


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 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


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 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


60


年过 去了,


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


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 远没完成,


毒化民族灵魂的阿


Q


精神仍 在蔓延滋


生。


虽然舞台的阿


Q


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


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 /p>


生活中的阿


Q


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 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


,招摇过市。虽然今

< p>
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 来的


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论题中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 傲心理中,我们仍然


可以清晰地嗅出阿


Q


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


?

无知贫乏时的阿


Q


尚是可怜的,


无 知丰富时期的阿


Q


却变得有些可憎。


如 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培育出刚健俊


拔的民族品格 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 /p>


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 此而排拒甚至


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 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


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 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


< /p>


注:周作人


(1885



1967)


,现代散文家。力主平和冲谈,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抗战 时期曾


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 br>1


.第二段“鲁迅也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


。但即使从 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


同日而语的”


,这里的“前事”


“后事”分别指什么


?(4

< br>分


)


答:


“前事”指



















































































“后事”指





















































































2


.第四段提到的“传统文化在民族 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



)


答:






















































































3


.作者认为,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支持作者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

< br>?


(可摘录原文,也可自己概


括回答,分条列出)


(6



)



答:





















































































































































































































































































4


.第五段中作者说:


“当然,我并不排拒 周作人。



“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

”请选出作者对周作人


态度表述正确的项


(


多项选择


)(4



)








A.


持不完全否定态度



B.


“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是无可厚非的< /p>



C.


其任伪职、当汉奸是不可饶恕的



D.


他的作品是出于传统士大夫心态对文学的玩弄,青年人不要 被迷惑



E.


“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 正常”


,是反语




4


F.


肯定他曾为新文化做过有益的 事,他的书可读,但不应评价过高



三、上帝的花园



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 非常迷恋。随便的一棵树,都是那么自然地站在那里,无论在山野、广


场、路边,永远那 么潇洒大方。人类的姿势要挑拣环境,不信你去舞台上走一圈,会发觉自己竟


然不会走路


!


就算那些整天在台上的时装模特儿,就我看还是矫揉造作,远 不如一棵树优雅。一棵


树并不把自己的一切呈现出来,而是谦虚地隐藏一年在地下,变成 根系,从而形成了树的深度。


只有最智慧的人才明白这个道理,不去夸耀自己的全部,树 的枝条向所有方向延伸,树叶密密麻


麻敞开,只要能接收到阳光,并没有特别的忌讳。有 多少人能珍惜来自宇宙的每一点营养呢


?


们不是担心食物有毒,就是担心消化不良,深怀戒心,结果戒心影响了吸收。一棵树全身没有累


赘的东西,每一棵树形态上都有不同,却同样简洁、完美,这正是许多思想家理想中的人类,一


种保持了个性的完美。



现在,我看着自己停 在键盘上的两只手,可以自如地伸展、弯曲、合拢,十个指头都能灵活


地打击键盘。最大 的奇迹是,手能从地上拣起一根针,能挤牛奶,能写字、画画,能举杯、握剑、


摘花,能 接住一个远远扔来的球;它还能表达意见和感情:同意或拒绝,依依不舍,无限温柔地


抱 起一个婴儿,拭去对方的眼泪……,有一次,看到小孩在搭积木,我对朋友说:


“不要把 这双手


看成只有几年的历史,


它是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逐渐形成 的,


人类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火、


铁器、


文字和婚姻制度。


孩子没有创造自己的手,


他只是在复 习,


发现一双现成的手的各种意义。




古人每恨海棠无香,鲫鱼多骨,觉得天地间有许多憾事。我的儿子也说:


“鱼为什么长这么


多刺


!


兔子 为什么有皮,我不爱吃


!


”我瞪着眼说:


“它们不是生来给你吃的


!


”万物有它们自己生


存的理由。鱼的生理结构对鱼来说是合适的,它的生活目的不是为人类提供食物。我们觉得世界


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人意。上帝的目的和人类的目的原本不同,所以你看到园丁修剪树枝,


遗传学家随心所欲地篡改生物基因。上帝的花园对人来说既然有缺陷,那么人类自己去创 造一个


自己的花园好了。


于是某国就有科学团体建立人工生物学 圈。


尽管里头借用了不少旧世界的材料,


试验者们还是呆了两年 就赶紧逃了出来。



有时,我们能从没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 的满足。从前我常去野外,只是胡乱走走。见到


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池心一平如镜,手 痒痒的,就捡块石子打“水漂”


,石子仿佛蜻蜒点水,


在水面上 激起一串涟漪。树林子空荡荡的,没有野生动物,地上铺满了厚厚的松针和腐叶,踩在


脚 下,充满弹性。偶尔能见到一两朵明艳的小花,像幽静的美人,自开自落。透过浓葫的一缕阳

光打在一丛什么蕨类植物上,逆光看去,叶脉绿得透明,仿佛在流动。我就这样在林子里逗留几


个小时,把攥紧的骨骼和灵魂摊开,仿佛一朵花、一根草,被宏伟的自然环绕并轻盈地托起,矫


健、灵敏而单纯。除了上帝的花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这么自由地徘徊,充满惊喜和依赖


?


在哪


里还能如此深切地体会生命中无尽的美 感,像宇宙一样深沉


?


1


、第


1


段中作者说“我一直对树这个意象非常迷恋”


,请说出作者“非常迷恋”的原因。


(4


< br>)




2


、请分别解释划线语句在文中的意思。


(6



)


(1)

< br>“我们觉得世界有缺陷,是因为它不尽如人意”一句中“它不尽如人意”说的是什么意思

< br>?(2



)



(2)


从文中看“有时,我们能从没有目的的活动中获得巨大的 满足”一句中“获


得巨大的满足”



5


具体指的内容是什么


?(4



)



3



(1)


这 篇散文中的“上帝的花园”指什么


?(2)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 么


?(4



)




4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 [ ][ ]


A


.这是一篇兼具抒情色彩和哲理的散文,深刻、抽象的思索与丰富形象的描 写巧妙结合,是本


文的一大特色。



B


.首段运用对比、类比的手法,托物言志,表达了对一些美好品格的热烈赞美,奠定了全 文的


感情基调。



C.


万物都有自己生存的理由,人类本不应该食用动物,人类应具有一种地球大家庭的心态,尽量

< p>
保护自然。



D


.作者认 为自然是上帝创造的,反对人为改变基因,不相信科学家能


建造出可以真正满足人类


需要的人工生物圈。



E

< br>.末段文字情景交融,用丰富的感觉和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种自然、静谧又充满生命动感的


物我合一的意境。



四、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


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


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


?

< p>
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


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


!


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 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


“怎

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


!



给我的回答却是:


公主永远只有一个。


但如果 没人为她


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


!


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 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


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过,这老伯可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

< br>?


给我的回


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 人来说,原来扫得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 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不便是对“坦然”作


了最好的诠释


?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


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 较,我


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 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



6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