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分类
-
第二节
散文的分类
散文是一个“种”文体,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可以把散文分成不
p>
同类型。根据目前散文的创作情况,我们以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将散文分成记人叙事、<
/p>
写景状物、抒情写意、议论随笔等四大类。
一、记人叙事类
记人叙事类散文是指
以继续为主要表达方式,
以人物、
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
借记人叙事以
抒情写意的散文。这是散文中的一种基础文体,初学者多
从此类文体起步。在散文创作中,
采用这类文体创作的作者最多,作品也最多,所反映的
范围
也最为宽阔,可选用的题材最广泛,所包含的内容也最丰富。
(一)记人散文
记人散文以记叙作者
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
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
看法、意向等。可以记一个人,记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记一段生
命历程,一个侧面,一
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或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写这类散文,可
以借鉴小说的表现技
巧,对人物肖像、心理、语言和行为进行细致的描述、刻画,但不需要
像小说那样以事件
为中心构成情节、
刻画人物、
追求人物的典型性。
记人散文只需用二三事
件,几个片段,写出人物的某个侧面,常用描写、抒情
配合叙述,明确传达作者对人物的某
种感受、某种情意。例如郭云梦的《彭总在囹圄二三
事》
记人散文像通讯、报告文学一样,记的是真人真事,不像
小说那样虚构。但散文表现
的真实性没有通信、
报告文学那样严
格和准确。
可以对写入文中的人物改名换姓,
可以做细
节的加工;
所写之人不必是有新闻价值的人物,
不一定是代表主流社会价值的典型人物。
散
文写人偏重于主观抒
写;
这一点与通讯、
报告文学写人偏重于客观描写,
偏重于表现人物的
客观性特征与价值是不同的。例巴金《怀念萧珊》
(二)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散
文。
其特点为:
1
.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
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展示真实事件的真实过程,可取舍、
删减、组合,可有意安排
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在叙事的同时直抒作者的感情,进行评
说褒贬;
但不像小说那样虚拟情节、
细节。
叙事散文的目的是
作者通过所记事件来表现自己
的意图,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不
像小说通过故事的叙述刻画人物,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目
前散文界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
有些散文讲究叙事的故事性、
情节性,
读起来像小说,
但这
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叙事的艺术效果,并没有泯灭它与小说的基本界限
。
2
.叙事散文所取之事可大可小,
可新可旧,可记一件事,可记多件事。像茅盾的《脱
险杂记》
、
杨绛的《干校六记》那样,写得随意、灵巧。
3
p>
.侧重叙事,以事件发展为依据,不集中写某一个人、某一群人,所涉及的人物往往
比较零散,是以事表现人,表现文章题旨,表达作者的感情。比如冯亦代的《向日葵》
。
实际上,记人叙事往往是相依相存
,人靠事来体现,事是人所为,在文章中
这两者是难以截然分
开,只是谁主、谁副罢了,且都为了情与意。
二、写景状物类
< br>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
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写
景状物散文与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虚拟景物、为人造境、为事造境不同,它写
的是真
景真物;
在文中,
景物主角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
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
艺术载体。它具有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还
有独立的思想、情感等内涵价值。
(一)写景散文
写景散
文是把自然山水、
人工场景、
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
p>
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
情态特征,
充分展示
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
感染人的阅读目的。
这类
散文最具美景美意、
诗情画意,
最能体现散文美质。这类散文由于表现手段不同,
可以分为
多种
,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写实
景物。这样的散文对自然的人工的景观以精确描写见长,实景实写,不采用隐
喻和象征,
一切意义都从描写对象本身的形态中显示出来,
几乎看不见作者
留下的主观痕迹。
在文中,花鸟虫鱼、山川风物、村野民俗等等,都是自然地、原形原貌
地再现。如同小说写
景一样,
让作者的主观意图从景物、
场面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
作者就如同是一位
摄像师,一路摄来,风景次第呈现,不加修饰,不加评说,但写得细腻,写得真切。作者的
革新气质,
从用语遣词的习性与风格中显露出来,
使
景物生动而富有灵气。
读起来就像是在
随着作者行踪往前走,看
着、感受着,像是欣赏一幅有深意的风景画,要反复品味,掩卷而
思,才能有所得。例柳
宗元“永州八记”的《石涧记》
《石渠记》
。
< br>
2
.写感觉化的景物
p>
从主观感受层面对环境进行描写,
不再是对景物进行纯客观描写,<
/p>
而是用作者的特定心
境、特别感觉去扫描景物,使景物出现一种主
观化、感觉化了的变异。
例郭建英的《秋潮》
。
3
.写情意化景物
p>
在比较深厚的情感曾面上对环境景物进行描写。
这是比较传统的写景
抒情的方法。
作者
用情的眼光去观照景物,
景物浸染上作者的主观感情,然后,
含情之景物又感染读者。
用这
种方法写出来的景物不产生变异,景还是真景,物也是真物,
只是景物变得含情含意,
或有
情有意。在写法上,或用触景
生情法,先写景,再写情,写得情景交融;或移情入景,一切
景语皆情语;或边摹写景,
边抒情,让抒描相伴相随;或全篇写景,适时点化。无论用那种
方法,
< br>这类散文的共同特点是让诗情画意强烈地、
直接地作用于读者,
< br>使读者进入美景丰情,
怡神悦目的境界。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
(二)状物散文
状物散文是以某种物
件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
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
。这类散文所写物件很宽泛,植物、动物,人类世界的各种器物、
用物;可写一物,可数
物合写。一般以描形摹态为主,也可叙述物件的“故事”
,借此言志
述怀。
1
.给物件写形态为主。
侧重表现物件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画,以细腻逼真取胜。写出物件的特性特貌,让
人长见识,开眼界;还可写得另有寄托。例铁凝的《我有过一只小蟹》
。
2
.寄情寄意地描摹物件,让物件也有情有
意,可喜可爱。冯骥才的《珍珠鸟》
《书桌》
就属于这一种。<
/p>
同时也可以描述有关物件的故事,
或睹物思人,或托物喻人,通过
写物来写
人,通过物的命运折射人的命运,写出人的悲欢哀乐,写出人群世态,
从而反映某些社会现
状、社会特征。像巴金的《小狗包弟》
、严阵的《水仙》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审美功能。
3
p>
.写人格化的景物。这类散文在写景时,是把景物作为人格象征体来描写的。作者笔
下的景物,
既不是原生形态的景物,
也不是感觉
化、情感化的心理景象,而是作为一种人格
的象征形象出现的。
p>
4
.理念寄托。通过写物写出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理性体认。在写
法上,可以借物喻
理,也可以借物明理。贾平凹的《丑石》就是这类散文。
三、抒情写意类
p>
抒情写意类散文在内容上强调作者情感的抒发,
表现手段上则以抒情
为主,
并辅之以描
写、
记叙和议论。<
/p>
这类散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让读者走进作者营造的情境中产生不由自主的感
< br>动。
其实,
散文所写本就是为情,
在作者笔下,
应是
“情化”
了的世界
。
即使是议论类散文,
也因情理兼备而显示出文学特征。
抒情散文与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文本构成的主体,
更
加突出了情感的激越与强烈;
其抒情方式与诗歌接近,
以诗人的个性化的直接感性状态和诗
性的激情对现实进行折射,当然它比诗歌更灵便自
由。
中国古代纯文学的散文概念虽不明晰,
但作者用散体文章抒情的意识却是自觉的,
故而,
古代的抒情
文也很发达。
《中国散文学通论》
一书,
按文章体式把古代的抒情散文分为四类:
A
p>
.辞赋体抒情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托物写志,如王粲的《登楼赋》
、
庾信的《哀江南赋》便是。
p>
B
.哀祭体抒情文。这类散文或者直抒胸臆,唱歌当哭;或者触类伤
怀,寄托慨叹,韩
愈的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古绝唱”的《祭十二郎文》是其代表。
C
.书牍体抒情散文。这是一种不受
任何体例、格局拘束的自由抒情文,司马迁的被成
为“天下奇闻”的《报任安书》
、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是典型代表。
D
.序跋体抒情散文。或议论抒情,或叙事写景抒情,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王羲之
的《兰亭集序》是代表作。
在现、当代散文研究界,有人按抒情内容分类,有人按抒情方法分类,我们以下的分
< br>类以作者在文本中所抒之情是否占主体位置为标准。
(一)直接性抒情散文
这类散文不依
附、或少依附于写景叙事,即使依附,也是比较虚而不实的,或者是简
略的,
而主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
让情感不加掩饰地倾泄、
流淌,以充分展示抒情主体的
个性美。比如赵东的《一世情缘》
,全文用洋溢着充沛情感的诗性语言,倾诉美好的情愫。
文章抒写“我”与“你”的
刻骨铭心的情爱,因无法实现这种情缘,使“我”一生都在等待
着“你”
,祝福着“你”
,守望着“你”
;情感的倾诉全凭情绪
驱谴,所抒情景画面虚幻而充
满诗意。或者是短章短篇,信手写来,将自己特定时刻、<
/p>
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感受和情绪写下
来,瞬间感觉、一
缕情丝,
细细倾吐,
有情
趣,
有意趣。
比如汪国真的散文多为此类,
他的
《有一份孤独》
《感
受青春》
等就如他的诗一样,洋溢着诗的激情。另有一种是用诗的体式与语言,夹杂着散章
散句,
以诗为文,以诗情诗笔写散文。如周彦文的《唱给大漠的歌》就是一支“我爱大漠的
情歌
”
,
是
“文与诗的浑声唱”
,
全文用一组句式重复推进,
“我爱大漠,
因为她是我的故乡”
;
“我爱大漠,因为她是
我的母亲”
,
“我爱大漠,因为她埋着我童年的梦幻”
。反复咏叹,递
相翻进,逐步将情感推向深沉,将情绪推向峰颠。
(二)依附性抒情散文
p>
指依附于其他表现手段和表现对象来书写情感的一类散文。
如果说直
抒胸臆的散文是以
情感叙写的率真直白、
酣畅淋漓来感动人、<
/p>
吸引人,
那么,
依附性抒情散文则是以情
韵悠长、
蕴涵无穷来感染人、陶冶人。根据依附对象的不同,依附性抒情散文有以下几种
:
1
.依附于叙事、记人来抒情。
这类散文与记叙类散文的区别在于:
(
p>
1
)记叙类散文记人、叙事细腻,可以借鉴小说等问题技巧作深入刻
画,既求传情达
意,也求写神写态。叙事抒情散文的记叙相对要粗略些,更在意情致。即
使描摹形态,也是
为了强化主观情感、主体心态,以达到感染人的目的。
分析朱自清的《背影》
p>
(
2
)记叙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手段,
一般都会铺叙出一个事件发生发展的完整过
程。即使是写几件事,写几个片段,或写一个
人、一群人,它也是有一条贯穿始终的叙述线
索,或以人为线,或以物为线,或以时空为
线,能给人一种完整感。而叙述抒情散文则不太
在意记叙的完整性、连贯性,全由情绪驱
动,围绕主体情感的抒写需要,可以把不相干、无
关联的人与事组合起来,全以情绪、意
绪的发展为依归。
分析王英奇的《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
(
3
)记叙类散文也是为了抒情写意,但其情意的表现
、表达要含蓄、隐蔽些,显得疏
淡些。
而叙事抒情散文的轻易显
现则鲜明、强烈、
浓厚得多。
它往往让强烈的情感伴随着继
p>
续的全过程,或者是边记叙边抒情,
还带上适当的议论;
或者是用一种饱含情绪的叙述,写
出来的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
情化”
、
“意化”了的人和事。
2
.依附于写景状物来抒情。
p>
这类散文构思新颖别致,抒情强烈而又富有感染力。它与写景状物的描述性散文比较,
有如下的区别:
(
1
p>
)从运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情况来看,它更少些客观性的、细致的、能真切地摹
形写态的描写,
而是比较多的运用情绪化的抽象描写,
不刻意求真,
更在意景物是否切合主
体情感的神韵、意象。
(
2
)更多
的是运用渲染、烘托等写意性表现手段。而且其描写对象也不是单纯的客观
外物,而常常
伴随着对主体心态、情感状态等的着力描写。
(
p>
3
)大胆地运用主观性的直接抒情,让抒情贯穿始终,而且渐进渐浓
,看得出明显的
抒情线索,
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氛围。<
/p>
还将抒情与议论融合,升华情感,使文章的情
趣与意趣交相辉映。
3
p>
、综合地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来抒情写意。
p>
在这类散文中,
抒情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它却可以同时获得激情洋溢
、
形象鲜明、
意蕴
深厚的多重艺术效果
。
其叙事时粗线条勾勒,
像做雕塑。
描
写时或者是浓墨重彩,
像画油画;
或者是轻描淡写,像做国画。
无论记叙、描写,都伴随着抒情进行。而意蕴或是在描述的意
象中象征、蕴涵,或是与抒
情相伴的点化、宣示。
(四)议论随笔类
这是一种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理趣与哲思的散文。
“散文
的艺术焦点在于作家开放的意识和心态,在于作家生命意志的亢奋和冲动,在于
一种出于
自我经验世界的真诚的情感契机,
一种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或者是生活的
‘瞬间性’和由此在头脑中的令人沉思的‘瞬间印象’
,或者是对于各
种世态人事的洞察和
由此引起的心灵颤动。
”
< br>(曹明海:
《文学解读导论》
)如果说抒情类、描述类散
文表现的就是
这样一种“亢奋”
、
“冲
动”勃发的“情感契机”
,这样一种“瞬间印象”的话,那么,议论
随笔类散文表现的就是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
,是机遇作者对事态人生的
洞察并
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灵感和才思。
对于这类散文的范畴认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在谈论这类散文时,要注意
其与已经独立成体的杂文、议论文的区别
1
、
论题类议论散文
论题类议论散文是指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或者是论题下,比较系统地表
述自己
的想法、见解的散文。这类散文常常是引经据典,海阔天空,将上下数千年之故事,
纵横
数万里之见闻,交汇与一篇文章中,聚集于一个论题下,随手写来,既让人长见识,又
让
人明事理。
它没有学术论文的严谨与系统,
它强调是根据感知的
事实直接说理,
除了事实
与逻辑外,
它
必须追求一种艺术性、
形象性的说理效果。
它常常运用文学的语
言、
文学的手
段,文学的形象来说理,将议论、叙述、描写、抒
情等表达手段结合使用,使抽象思维与艺
术思维完美结合。
当一
个时代崇尚高品位文化,
喜欢在休闲与轻松中享受文学艺术、
追
求情
致与理趣时,这样的散文就会应运而生,新时期以来的所谓“智性散文”的蓬勃兴起
,也证
明了这一点。
何满子的
《皇帝与
文人》
、
金马的
《荒谬——一个古老的
命题》
、
张中行的
《酒》